调脂治疗在冠心病预防中的研究进展

2018-02-06 17:45苏文坚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6期
关键词:调脂预防进展

苏文坚

【摘要】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在该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调脂干预,可以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水平明显降低。使用他汀类药物,使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仍然是目前临床对该疾病实施防治的一个首要目标。二级预防者,即患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位症的患者,通常情况下都会推荐通过有效方案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尽管其具体作用机理目前仍然处于讨论阶段。临床对于冠心病进行初级预防,即具有明确的冠心病易患因素的患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样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从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他汀类药物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在一级预防中的作用、高危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实际效果、调脂治疗次要指标等几个方面入手,对调脂治疗在冠心病预防中的研究进展情况实施综述。

【关键词】调脂;冠心病;预防;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6..02

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心血管疾病依旧为公认的致死重要因素,血脂水平异常升高,从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状态的产生,就会最终导致冠心病发病,使机体对血脂的代谢得到更好的改善,现阶段已经成为临床对心血管疾病实施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1-3]。大量的临床及相关领域所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已经充分表明,对机体的血脂代谢功能紊乱现象进行及时的纠正,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变化的进程明显减缓,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病死率显著降低[4-6]。本文主要从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他汀类药物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在一级预防中的作用、高危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实际效果、调脂治疗次要指标等几个方面入手,对调脂治疗在冠心病预防中的研究进展情况实施综述。

1 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

在临床上,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仍然被认为是目前使心血管疾病危险性降低的首要目标。NCEP治疗的基本目标中明确的指出,对于冠心病实施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的过程中,都应该通过有效的措施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NCEP治疗指南中强调,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7,8]。这里所说的改变生活方式,主要指的是对饮食进行调整,合理减肥、科学控制体重,适当的增加运动,保证戒烟限酒。在对血脂紊乱实施药物干预时,以血脂水平异常类型为依据,饮食干预的方案也应具有相应差异[9]。为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日常饮食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该尽可能的减少,使其实际的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的7%以下,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200 mg以下[10]。

2 他汀类药物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近年来临床及相关领域所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使用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实施二级预防,可以使该疾病患者的临床病死率降低,这些试验对低密度脂蛋白的理想水平提供了合理性建议[11]。胆固醇水平的高低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呈明显直线相关性,曾有研究也证实了越低越好的概括性结论[12]。近年来的研究,针对冠心病高危患者、冠心病等位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理想水平给出了明确的建议,认为1.8 mmol/L以下属于较为理想的水平[13]。

截止到目前为止相关领域关于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试验为针对心脏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试验中证实,在二级预防中,积极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该研究随机给予研究对象辛伐他汀,每次40 mg,每天一次,或給予同等剂量标准的安慰剂。经过六年随访发现,辛伐他汀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24%。回顾性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管低密度脂蛋白基线水平如何,均存在相似下降率,甚至是在患者的基线水平在2.5 mmol/L以下时,对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效果。在心脏保护方面的研究显示不管低密度脂蛋白的基线如何,存在冠心病史者,均需采用他汀类药物实施系统治疗[14]。

3 他汀类药物在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在冠心病二级预防过程中,虽然他汀类药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受到普遍认可,但是,在冠心病一级预防过程中,他汀类药物的效果还不是十分清楚。NCEPATPⅢ指南中提出,针对存在冠心病高危因素者,需及时应用他汀类药物展开相应干预[15]。2004年NCEP-ATPⅢ指南的规定是,对于存在2个或更多危险因素但未确诊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其LDL的理想水平应该是2.5 mmol/L以下[16]。

一项关于使用他汀类药物实施一级预防的相关研究中,与安慰剂组对比,男性患者每天使用40 mg的普伐他汀,能够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30%以上。除此外,在普伐他汀组,患者病死率水平下降程度>20%。实验组患者均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水平>7 mmol/L以上,LDL水平达到5 mmol/L[17]。

4 高危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实际效果

近几年关于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研究中,采用他汀类药物实施干预时,对高危人群也进行了特别关注。对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疾病的患者实施系统分析的结果表明,尽管其与健康人群的LDL水平相对较为接近,但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却明显高出很多[18]。对高危人群实施冠心病一级预防,他汀类药物所发挥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在他汀类药物冠心病二级预防能力试验中,糖尿病人群的患病率较非糖尿病人群发生显著升高[19]。心脏保护研究结果证实,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在采用他汀类药物实施治疗性干预后,患病的可能性在30%左右,而未合并糖尿病者则仅为25%[20]。

5 调脂治疗次要指标

对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应该尽可能通过有效的干预,保证LDL水平维持在正常水平,但是依旧存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LDL水平达标后,若是三酰甘油水平≥5.2 mmol/L,NCEP-ATPⅢ将非高密度脂蛋白作为了冠心病调脂治疗的次要指标。引入非高密度脂蛋白这一次要指标的目的主要是能够专门针对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等问题患者,对病情实施预防[22]。endprint

参考文献

[1] 冯绍文,张成功.常规血脂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6):97-98.

[2] 李文华,谢 桃,刘增香,等.冠心病患者常规血脂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7):2368-2369.

[3] 郑秀云.探究常规血脂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7,1(2):255-256.

[4] 杜 超,王茜青,赵 燕,等.77例冠心病患者诊断过程中血脂检验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5):124-126.

[5] 王志会,王临虹,李镒冲,等.2010年中国6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状况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10):922-926.

[6] 陆 凤,叶 真,丛黎明,等.2010 年浙江省居民血脂异常与不同亚型高血压的关联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11):1020-1025.

[7] 马纪林,张雪平,李玉丽.高血压与尿酸血脂及肌酐水平相关性探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2):127-131.

[8] 姚青海,崔长琮,张继才,等.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与血清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11(11):568-570.

[9] 王 锐,丁良才,盛柯杰,等.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24(01):68-71.

[10] 段霄燕,任晓兰,余建中.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后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44(01):52-54.

[11] 朱 旭,郑利平.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7):258-260.

[12] 张胜叶,黄 晏,张 锦,等.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变化及对血黏度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0):870-873.

[13] 陈翀昊,王广燕,苏 衡.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126-128.

[14] 郭 华,陈 炅,索冬卫.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5):98-99.

[15] 唐伶俐.探究常规血脂检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1(14):33-34.

[16] 刘振江.血脂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519-4520.

[17] 李亞霞.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8):238-239.

[18] 刘 伟.血脂检验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2(13):41.

[19] 徐百友.心脑血管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10(7):813-814.

[20] 冯绍文,张成功.常规血脂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6):97.

[2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循证医学评论专家组,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异常防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9):793-794.

[22] 李玉香.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4,18(18):230-231.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脂预防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用于冠心病调脂治疗未达标患者49例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更 正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耳鸣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调脂化瘀丸治疗脂肪肝1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