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牌子满墙”成为形式主义的外衣

2018-02-07 01:51
中国民政 2018年23期
关键词:示范村村居基层单位

“在一些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越来越多的牌子悬挂在基层单位的墙上门上,大大小小动辄几十块。不少群众反映,这些地方只负责挂牌,却无相应功能为百姓提供服务。由形式主义催生的挂牌过泛过滥现象近年来有加速蔓延的迹象。‘牌子满墙’成为基层治理铲除不尽的‘野草’。”《半月谈》这篇《一味挂牌子、“上墙”不“上心” “牌子满墙”形同形式主义“野草”》报道引发媒体热议。

据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有个社区,只有5个工作人员,却挂了29块牌子,人均挂牌近6块。为了考核评比、创建先进,为挂牌子而挂牌子的现象并不少见。有些村庄出现“牌子轮流挂,谁来检查就挂谁”的情况。半月谈记者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村庄看到,新修的办公木房外挂了15块牌子。为节省空间,有10块集中摆放在一块区域,包括村工会、经济、治安、调解等委员会以及县派出所驻村警务室、村综治工作站、村民兵连等。该村支书坦言,领导一关心,牌子就多起来了。湖北某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直言:“如果没有那么多检查,下面也不会去挂那么多牌子。有一些盆景村、迎检村、示范村,在公路沿线,自然条件好,交通又方便,检查工作的部门往往去得多,于是他们的牌子就多。”

《大众锐评》分析称,“牌子满墙”为何成了基层之“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方面,上级部门要把职能延伸到群众身边,需要找个平台来“接”,在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挂个牌,就是一个途径。另一方面,基层单位为民服务,离不开职能部门支持,挂个“牌”工作起来更方便,有的还能得到人财物的帮助。比如挂一个社区戒毒康复室,到上面可能就能拿到几万元的项目资金,社区也有跑点挂牌的积极性。挂一个“牌”有助于上级部门深入基层接地气,有助于基层单位更全面地服务群众,有助于老百姓享受到更多服务,可谓“多赢”。但需要思考的是,这样的好事为什么没有得到掌声而遭到普遍质疑?细细分析,不仅在于“牌子”有点多有点乱,有形式主义之嫌,更在于有些“牌子”一挂了之,没有考虑基层和群众的现实需要,也没有精准及时地为群众提供相应服务,牌子再多办不好事儿也没用。“牌子满墙”的问题,不在牌子而在于人和服务,关键要“见人见服务”,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中国青年报》点评称,牌子满墙何时休?泛滥的挂牌绝非表面上所看到的“无伤大雅”甚至“皆大欢喜”,这种新的形式主义危害颇深。首先,这会让基层工作人员疲于应付,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可能导致所有工作都无法抓好。其次,这对基层单位的公信力也是一种削减。牌子是挂在了墙上,但并没有具备“名副其实”的能力,前来办事的群众不了解情况,必然会引发不满,岂不是自砸招牌?此外,“牌子满墙”还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形式主义。整治“牌子满墙”的新形式主义,一方面要通过“并同类”、“摘虚牌”等手段减少非必要牌子的数量,另一方面更要借助“互联网+政府”提高行政效率与便捷程度,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基层单位及工作人员只有从无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才能心无旁骛地高效做好各项本职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

《工人日报》也担忧地评论道,当心形式主义滋生。这显然只是走个形式,“牌子满墙”的背后,有人认为牌子挂了,机构设置了,就算干工作了;有人则将挂牌子作为应付上级检查考核的手段,甚至打造出所谓盆景村、迎检村、示范村,牌子挂了不少;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地方,每挂一个牌子或许就能方便拿到一个项目,甚至得到一笔工作经费等等。如此,不仅上级频频下达挂牌子任务,而且基层也鲜有真正反对的。只挂牌子没服务、牌子上墙而服务不上心,就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因此是否有必要挂牌,要给予基层干部更多话语权。

猜你喜欢
示范村村居基层单位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村居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村居》高鼎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单位政工人事工作
村居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基层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村居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