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校北京亦庄:“升级版”开发区成长史

2018-02-07 02:50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
中国发展观察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亦庄升级版开发区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

“相风微动九门开,南陌离宫万柳栽。草色横粘下马泊,水光平占晾鹰台。锦鞯欲射波间去,玉辇疑从岛上回。自是软红惊十丈,天教到此洗尘埃。”三百年前,清代词人纳兰容若从北京紫禁城一路策马向南,行至南海子,被此地的明丽景致深深打动,提笔赞美。当时的他不会想到,三百年后,这里不但波光垂柳,野趣依旧,更有一座挺立潮头的产业新城拔地而起,它就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也称“亦庄开发区”,以下简称“亦庄”或“开发区”)。

2018年5月,商务部发布了201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考核评价范围涵盖我国所有国家级经开区,评价指标则包括这些经开区2016年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的内容。结果显示,在参与考核评价的21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列第四名。

众所周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作为首都北京唯一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多方面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不但在北京市范围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也是全国乃至世界同类型区域发展成就的亮点和风向标。亦庄开发区有着怎样的成长史?亦庄人又是如何多方聚力、踏实深耕、与时俱进、创新求索,锻造出一座新城的荣耀,并令之持续向好发展?系统总结并推广这些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近日,《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一行深入亦庄,多方探访,试图梳理并解读亦庄这一“升级版”开发区的样本内涵。

产业立城

行走在亦庄开发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厂房间,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品牌标志映入眼帘。如果从企业层面论,亦庄堪称一个“小联合国”。GE、康宁、ABB、奔驰、京东方、3M、拜尔、SMC、可口可乐、资生堂……在现有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亦庄,除了大大小小的中国本土企业,仅世界500强公司范围内,已有120多个项目落地开花。

60平方公里之后的下一个目标,是193平方公里——在亦庄人乃至北京人的视野中,它不止是一个普通的数字,更承载着北京市委、市政府对亦庄开发区的期望。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2017年发布)的要求,未来开发区将统筹规划193平方公里产业空间,推进产城融合,辐射带动首都南部和东部地区发展。

可以想见,未来的开发区体量相当庞大。从空间上看,将有不止两个亦庄在此崛起。而时光回溯至1992年,刚刚成立的开发区起步面积只有3.83平方公里。亦庄人从这里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一直在书写着开发区的“产业传奇”。

亦庄盛景,缘何而起?据北京市大兴区委书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周立云和参与开发区筹建的老同志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期,北京市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因其毗邻亦庄地区,便有台胞建议临近高速公路建立工业区,此事在1990年真正提上议事日程。当时,北京市第二产业集中的东郊、西郊等地区,已经没有太多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许多工业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对落后,亟需快速引进适合首都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北京市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1991年6月,北京市组织相关人员赴福州、深圳等地就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经验和问题进行考察。同年8月15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借鉴外省模式经验,在北京郊区新建一个工业小区。为避免全国各地开发区过热的负面影响,筹备初期的名称只是“工业小区”,而不是“经济技术开发区”。

当时,开发区落地何处,有海淀、通县、怀柔、大兴四区县备选,最终亦庄地区因其适宜的自然条件胜出:一是这里地质结构优越,处于非地震断裂带;二是该地区平均海拔32米,地下水相对丰富;三是南郊处于北京的下风口,适合发展工业;四是该地区气候条件较好。1992年,亦庄开发区正式开始建设。

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开发区,招商是第一要务,也最为不易。曾经京东方打算落地一条最新生产线,选址在北京、上海之间犹豫,现任北京市大兴区区委副书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梁胜,当年在北京市经委科技处工作,当时正是他殚精竭虑,多次登门,才争取到京东方这条生产线落地亦庄,至今传为美谈。从上世纪90年代初建区招商引入的第一家企业资生堂丽源化妆品公司,到如今进驻开发区的企业突破2万家,一数字的变迁令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周国丽非常感慨。每一个企业在开发区的落地,背后都有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研究室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亦庄开发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期(1992-1998年)。这一时期是项目化的产业引进发展阶段。特别是1994年8月,亦庄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和低成本土地投入,吸引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外资工业企业在地理上的聚集。但这一时期,开发区尚未形成正式的主导行业。

二是成长期(1999-2013年)。这一时期是集中化的四大主导产业培育、族群化扩张阶段。199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7平方公里被确定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科技园。这一时期,随着国际产业转移,民企进京,北京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缩小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以诺基亚、奔驰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入驻,以中芯国际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迁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医药、汽车、装备制造四大主导行业发展格局。

2007年1月,随着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亦庄新城规划(2005-2020年)》,明确提出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功能区的亦庄新城是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和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2010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推进大兴区与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旗舰型企业引领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特点开始呈现,并涌现出大量上下游及服务性企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医药、汽车、装备制造四大主导行业产业链经济明显。

周立云特别强调,2010年,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行政资源整合,开发区由此迎来了新的重要发展节点。通过两区行政融合,大大拓展了开发区发展空间,同时理顺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事务的归属问题,从体制机制上为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是升级期(2014年至今)。2014年,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在此背景下,开发区立足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进入建设首都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谐新区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创新驱动成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核心所在。

无论是当年刚刚破土而出的“工业小区”,还是今天已有2万余家企业坐落于此的一方重镇,亦庄始终未变的,是招商引资时坚持“高精尖”产业这一原则不动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研究室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开发区从筹备之初就决定,要吸取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发区已有的教训,充分发挥首都优势,高起点建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因此,开发区在招商初期就订立了“五少两高”原则,即能耗少、水耗少、物耗少、占地少、污染少、附加值高、技术密集程度高。在开发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则提出坚持“原有污染要消除,新兴产业不增污,生态环境要改善”的发展理念,做到“原有污染要消除,新增污染为零”。

为贯彻上述理念,开发区建设初期采取了多种具体措施。一是瞄准世界500强中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招商;二是针对不同企业实施差别地价,高新技术企业土地出让价格低,非高新技术企业则存在土地溢价,通过经济杠杆调节控制入园企业;三是领导带头、全员招商,主动联系各大部委和外国驻华使馆,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据说,当年在如此“高标准、严要求”之下,北京市工业局所属企业,由于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原因,没有一家进入开发区。正是在选择引入产业、企业上这样“高起点”“高定位”的坚守,成为开发区经济效益上一连串靓丽数字的基础和原动力。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赵雅娟向《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介绍,截至2017年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企业2万余家,投资总额超过900亿美元,目前产业人口23.8万人,常住人口11.2万人。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开发区确保了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高位逆势增长。

一是产业基础愈加坚实。世界500强企业83个;工业企业产值超亿元159家,超十亿元41家;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超亿元168家,超十亿元34家;纳税超3000万元150家,超亿元53家。

比如集成电路产业,目前,开发区内集聚了以中芯国际、北方微电子为代表的,在先进工艺开发及产业化、关键装备及材料等方面取得一批国家最高水平技术研发成果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在集成电路领域实现产业链布局,建成国内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和装备研发产业集群,以中芯国际、北方华创等百亿级企业为依托,以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4个技术创新中心为支撑,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

新型显示产业,以京东方为龙头,在原材料、面板制造、终端应用等上下游产业链聚集了一批优质企业,围绕下一代LCD关键技术、下一代AMOLED技术、VR/AR显示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创新。小米电子、锤子数码、冠捷显示等显示终端应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链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显著提升。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和技术制高点,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以京东方等百亿级企业为依托,以新型显示创新中心为支撑,到2020年有望实现产值500亿元。

高端汽车产业,以北京奔驰为龙头,形成设计研发、整车生产、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等领域的产业集群,建成国内最先进的高端汽车产业集群。以北京奔驰等百亿级企业为依托,以戴姆勒研发中心为支撑,到2020年实现产值2000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围绕燃料电池、纯电与插电动力系统、整车电控等领域聚集了一批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及整车开发技术、产品,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北汽新能源等百亿级企业为依托,以新能源创新平台等两个技术创新平台为支撑,到2020年有望实现产值1000亿元。

生物医药创新产业,涌现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成果和产品,聚集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领军人才,建成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拜耳制药等百亿级企业为依托,以生物医药创新平台等4个技术创新平台为支撑,推动14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建设,到2020年有望实现产值1000亿元。

互联网产业,围绕IPv6根服务器,聚集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机构和骨干企业,在互联网标准、芯片、终端、网络设备等领域逐步掌握技术创新主动权。建成国内最先进的互联网产业集群,以京东商城等百亿级企业为依托,以互联网技术创新平台等3个技术创新平台为支撑,到2020年有望实现销售收入4000亿元。

文创产业,作为北京市文化产业功能布局战略中“文化科技融合带”上的重要一环,2015-2017年间,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810.06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295.7亿元,年均增速26.5%,2018年上半年,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营收746亿元,增幅21.6%。

“总体而言,开发区工业产值高、占地少、能耗小”,赵雅娟表示。数字显示,2017年,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31亿元,占北京全市21.5%,同比增长12.8%,高于全市4.8个百分点,对北京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27.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2.1亿元,占全市20.5%,高于全市5.8个百分点,对北京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1.9%,总量居全市第一。开发区工业用地规模16.23平方公里,占全市仅2.8%。开发区地均工业产值205亿/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全口径),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倍。开发区万元GDP耗能0.1361吨标准煤,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0%。

此外,2017年开发区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3.2万人,人均工业产值252亿/万人,列全国开发区首位。人均劳动生产率42万元/人,是北京市的两倍。如此亮眼的成绩,使开发区逐步从领航国内,走向引航国际。

在走访中,《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发现,开发区实现产业立城的基础和前提,是充分做好产业布局。开发区历届领导都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产业背景,一直关注产业布局问题,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仅设立了技术、环保等各种门槛,更在招商环节有意识地推动产业集聚和上下游企业配套衔接。“高精尖”的产业定位和多年积累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成为吸引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落户亦庄的重要因素。

创新兴城

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曾在“双调研”时指出,“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三城一区”(指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要根据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要求,着手谋划和打造升级版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强调,今后北京发展看创新,就是要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看“一区”。开发区要紧扣科技创新、“高精尖”等关键词,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先行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和宜居宜业绿色城区。

创新兴城,是时代赋予亦庄的使命和要求。事实上,从建区伊始,创新始终是开发区持续快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周立云说,在亦庄开发区成立初期,在区的外资企业技术优势明显,而通过人才本土化最大限度实现技术溢出效应,形成了亦庄创新发展重要的动力源泉。亦庄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世界500强高科技企业的引进。早年的诺基亚,现在的北京奔驰、德国拜尔、通用电气等,都是代表性外资(合资)企业。由于开发区对待所有入驻企业均给予同样的国民待遇,特别是能为企业提供配套职业技术学校等公共服务,外资企业进入后的员工本土化、人才本土化程度很高。本土化人才的培养是技术溢出最好的体现,相比吸引的资金、形成的生产能力和GDP,是更为宝贵的财富,他们是亦庄创新发展重要的动力源泉。

人才是创新的软件,而开发区一系列配套的体制机制,以及大手笔投资,则力促生发于开发区的创新从一张蓝图到静态知识,并成功商业化,创造利润。具体而言,从招商环节的企业甄选,到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公共服务的提供,再到投融资体系的完善,在不同环节创新体制机制,这些条件共同完善了开发区内部的创新生态。

第一,创新招商机制,提高开发区招商效率。一是提高入区门槛,设定制造业年产值3亿元/万平方米、年税收2千万元/万平方米,商业项目年产值5亿元/万平方米、税收4千万元/万平方米的标准;二是成立21家经营性工业园,管委会对工业园招商提出要求,严格控制企业质量,避免出现小散乱状况;三是试点楼宇招商,针对创业型企业进行源头培育,成熟后再推荐进入工业园,既保证入园企业质量,也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四是成立由企业发展服务局、科技局、投促局组成的联合招商办,实施项目经理制,对企业进驻开发区进行一条龙服务。

第二,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助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一方面,依托开发区内企业建立多个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政府扶持将其打造为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交流平台;依托技术创新中心对企业进行定期走访调研,对行业内新产品、新技术进行调查摸底;并利用创新中心平台,为行业内技术研发骨干申报进京指标。另一方面,开发区管委会还推动成立亦庄商会、京津冀公共服务平台等非盈利社会中介机构,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委托商会和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活动,帮助企业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

第三,发挥开发区财力优势,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在财政方面基本享有与市级等同的财权,开发区内形成的财力大部分能够自主支配,因此,开发区在财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2017年,开发区形成的财力达214亿元,可用财力175亿元。开发区坚持将大部分财力用于开发建设。由于开发区采用了“九通一平”甚至“十通一平”的高标准,工业用地开发成本很高,而土地出让价又较低;土地出让收入大约相当于开发成本的一半,剩余的都由开发区财政贴补。2010年开发区与大兴区行政整合后,开发区的建设资金还覆盖了大兴六个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为提升开发区内的其他配套公共服务水平,开发区财政局每年还要在教育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这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的财政投入,为开发区创造出良好的招商环境,也拓展了开发区的发展空间。

第四,成立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亦庄国投”),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亦庄国投成立于2009年,开办资金100%来自开发区财政,由开发区国资办100%控股。亦庄国投的定位是通过股权投资或债券投资等方式帮助园区内企业解决资金问题。正是亦庄国投成立之初的第一笔投资,帮助当时年度亏损额达20亿元的京东方渡过了难关,2014年京东方扭亏为盈,亦庄国投随即退出。亦庄国投的项目投资决策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每个项目都需进行尽职调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促进开发区发展。当然,所投项目还必须符合开发区的发展理念和定位。

如何助力创新兴城,一个典型案例是北京亦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亦庄控股”)投资近十亿元兴建的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亦庄控股宣传部部长齐萱向《中国发展观察》介绍,这个园区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主要产业有新药研发、诊断试剂、临床检验、医疗器械、技术服务,目前已有博奥晶典、华昊中天、安诺优达、百奥赛图、珐博进等17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

据了解,园区建设了从苗圃到孵化器到加速器再到特色园的全链条孵育体系,打造“多功能、全过程、高端化”的企业孵化平台,从技术、金融、人才、基础服务等领域为企业提供多维度的专业支持与引导。特别是园区投资上亿元搭建了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空间近万平方米,仪器设备上千套,可提供检测及工艺开发、中试生产、小动物寄养等服务。目前,平台的检测实验室已获得CMA及CNAS认证。开园七年来,依托完善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园区形成了以新药研发、诊断试剂、临床检验、医疗器械、技术服务为主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园区云集了众多高层次海归人才,汇聚了一批优秀的创新企业,累计获批专利达500余项。园区2013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先后获得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40余项各级荣誉资质。

从人才,到资金,再到体制机制,开发区技术创新要素集聚,成绩显著。目前,开发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2家,产值连续11年占工业总产值超90%以上。以研究院、基金、专利池、联盟、技术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服务体系加速形成。科技研发投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金贸为网络支撑的产业研发体系。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52项,企业研发机构230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13家、市级研发机构2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95%,居北京市之首。万人实用发明专利拥有量265件,居北京市之首,专利转化率达到90%以上(可使用专利总量超过4万件)。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一行10月19日在中芯国际看到,国内最先进的芯片生产线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在开发区,中芯国际不是技术领先的个例,开发区在技术创新领域创下了多项国际、国内“第一”,不断填补国内外空白:全国第一条8.5代液晶显示生产线,2016年建设了全球最先进的显示技术研发中心(京东方);全球首条智能网联汽车潮汐实验道路;全国第一条奔驰发动机生产线(北汽奔驰);全国唯一IPv6根服务器工程中心(天地互联);全球最大的重组蛋白库(义翘神州);全球首张用于临床诊断的致聋基因检测芯片(博奥生物);全国首个全人源化抗体新药(百泰生物);中芯国际、大基康明、中冶京城、悦康药业、同仁医院南院区等5家单位分别获得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据统计,亦庄现有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技术143项,新产品125项。

“开发区不仅具备承载‘三大科学城’成果的能力,也具备国际合作的能力。”梁胜在今年北京市“两会”期间表示,数据最具有说服力,2017年,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均呈现两位数增长,GDP达到1365.2亿元,增长12.2%,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工业增加值实现869.4亿元,同比增长16.2%,比2013年净增300亿元。“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说明,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地这个角色我们已经形成了。”他说。

环境护航

20余年的辛勤耕耘,亦庄开发区以开放的视野和胸怀、灵活的机制,吸引了天下英才来此建功立业。这些人中,有知名跨国公司高管,有海归创业的科学家,有普通专业技术人员,更少不了蓝领工人。这些人来到亦庄,如何为他们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在此安居乐业,无后顾之忧?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采访的多位人士的共识是,亦庄营商环境和宜居宜业绿色城区建设不断完善,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政策制定与落实,为人才“留得下”保驾护航,使在这里工作和居住的人们幸福感不断提升。

在亦庄开发区,即便是一条最普通的街道,也蕴藏着许多充满现代感、科技感的美丽奥妙。比如,开发区道路交叉路口中间有一个个摆满鲜花的“小岛”,不明就里的人或许以为它们的作用只是为了美化街道,殊不知这些“小岛”都有专业名称:安全岛、导流岛、景观岛等,它们是亦庄道路慢行系统的一部分,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解决交通问题。比如安全岛,行人在交叉路口过马路时,如果信号灯由绿变红,而行人此时恰好走在斑马线中间部分,那么“安全岛”就要发挥作用了:其内部设置了座椅可供行人休息,座椅后面的弧形花坛摆满了红色的鲜花可供观赏。

除了在路口设置导流岛、安全岛、慢行系统、弧形路缘石,开发区建设发展局还采用了诸如联合式雨水篦、金色护栏、智慧灯杆、人行步道透水面砖、下凹式绿地、橡胶改性沥青,提升道路景观绿化品质等许多改造元素,规范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提高了路口通行能力和城市整体品质。特别是近五年来,开发区在近100多公里的新建及改扩建市政道路建设使用橡胶沥青路面,摊铺面积150万平方米,消耗废旧数量小轮胎约26万条。经测算,此举节约7.5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6万吨,在2018年9月获得了第七届世界橡胶沥青大会颁发的环保金奖,开发区也被本次大会授予亚洲唯一的橡胶沥青应用示范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局局长刘文庆告诉《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2019年,开发区的道路改造工作仍将继续,改造完成后累计将实施道路提升改造80公里,共增加机动车道115公里,优化慢行系统160公里,渠化路口126个,设置导流岛、安全岛路口94处,新增导流岛、安全岛绿化共6800平方米。

今年夏天刚刚完工的亦庄新城滨河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充分采用了再生材料、雨水利用、生态卫生间、智能座椅及智慧垃圾桶、智慧照明、智能防火等节能环保技术。居民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技和环保带来的便捷与快乐。此外,南海子公园已纳入开发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建设。

居住需求方面,面对高企的房价,亦庄开发区构建了蓝领公寓、白领公寓、人才公租房、共有产权房、普通商品房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合计提供各类住房3万余套,解决了10万余人的居住需求。

医疗服务方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副局长张小戎介绍,开发区优化医疗资源,提高保障水平,努力打造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目前,开发区内已有同仁医院南院、东方医院南院区、国家康复医院等公立三甲医院,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办特色专科。2019年,同仁医院临床科室将全部迁入位于亦庄的新址。此外,社区医疗服务网点从普通社区延伸覆盖到产业园区,推进红星医院、旧宫医院等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改善升级。

教育方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副局长路畅介绍,开发区正在完善高水平、多元化区域教育体系。通过引进北京市十一学校、人大附中、建华学校等名校办分校的方式,建成高品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服务体系。此外,深化义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学校教育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未来在开发区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可实现基础教育学位约8000个。“希望未来能加大对吸引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人才前来就业的政策力度”,路畅说,开发区的发展规律往往是经济功能先行,社会功能相对较弱,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如何更好地互相适应和促进,是一个重要议题,需要未雨绸缪,提早规划。

作为北京地区的产业高地,亦庄的环境治理工作备受关注。1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公布了第三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亦庄开发区以高效的能源利用、多循环的资源利用、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等多项绿色指标的亮眼成绩入围,并成为北京市唯一获得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的产业园区。今年春天造访南海子的珍禽角鸊鷉,由于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特殊身份,更因其在北京地区连续多年未有观测记录,不仅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更成为开发区生态环境良好的充分佐证。可以说,开发区已经探索并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成为北京市绿色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产业方面,开发区形成了“三级循环体系”,暨企业能源自循环、产业链能源循环与区域能源整体循环。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华润协鑫(北京)热电有限公司,他们采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实现电、蒸汽、热水、冷水四联供分布式能源企业,有效解决了纯燃气锅炉供热成本高、资源浪费等问题。华润协鑫电能供应至京津唐电网,将饱和蒸汽供应至开发区热力管网,热水供应至中芯国际,冷水供应至北方微电子,能够带动周边七八家耗能耗电量大的企业。最终能量交换后的水会返回到华润协鑫,基本不会外排。冷凝蒸汽水和能耗形成了闭环,实现了循环使用。

此外,开发区的绿色建筑建设也走在前列,按照标准最大限度节约了资源。特别是今年7月18日,亦庄控股旗下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部分)通过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绿色认证体系——LEED for Cities的预认证,获得了最高级别的“PLATINUM”铂金级证书。除北京新机场临空区之外,全球迄今为止只有7个项目通过LEED for Cities预认证或正式认证(均为性能评估类),北京新机场临空区是国内首个通过LEED for Cities预认证的项目,也是全球首个规划设计类认证项目。

除了“硬件”,对职工全方位关怀,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提升,也是开发区打造“宜居宜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典型案例是,2015 年,亦庄控股下属北京博大水务有限公司率先提出,将思想政治建设、技能培训、素质提升、道德修养纳入一体,构建“大培训”体系。即参照高等学府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大学课堂”经验,开设“水务学校”,系统谋划、全面提升。“水务学校”引入“学分制”管理模式,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员工必须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必修课程学习,在此基础上,为达到学分要求,可根据自身需要参加选修课程学习,最终所获得的年度学分是干部培养、推优入党、人才选拔的重要依据。自2015年以来,“水务学校”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持续创新,融入宣讲、实践、竞赛等元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职工有了多层面的收获。

未来之路

“各类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取得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的关键措施之一。亦庄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在全国开发区排名中名列前茅、在我国沿海率先开放地区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在我国首都经济圈中承担工业化重任的运行良好的高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勇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采访时评价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但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医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更有力地带动了亦庄新城的形成和发展,未来193平方公里上的新作为、新成绩,令人期待。

亦庄的开发区之路,将如何行稳致远?周立云坦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和首都“三城一区”规划的落地实施,亦庄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及“三城”原始创新成果转化的承载地,在发展上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努力突破。

首先,开发区发展空间如何有效拓展。开发区土地资源稀缺,现有的59.6平方公里剩余空间并不多,而“三城一区”规划中统筹通州、大兴共193平方公里,更多的是对两地已有园区,如通州光电一体化园区,进行整合。因此,发展空间将是未来制约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拓展发展空间,开发区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开发区内现有的土地资源实施“腾笼换鸟”、循环利用,以确保土地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政府在与园区内企业合作时确立了明确的退出机制,如诺基亚进入衰退期后,不符合产业发展目录,政府通过一定的补偿后,收回其土地使用权,引入新的优质企业。二是推行功能区模式,即跳出现有59.6平方公里的地域限制,在大兴、通州、廊坊等地域空间相对充足的地区,以功能区方式移植亦庄模式和政策,既拓展发展空间也带动周边发展。

第二,推动产城融合过程中,开发区发展与亦庄新城建设的有效衔接问题。实现产城融合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取向,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亦庄新城将成为首都三大新城之一,实际控制面积200平方公里,远大于开发区现有的范围。更为关键的是,亦庄新城只是一个城市规划的概念,而非特定的行政区划概念,涉及大兴、通州的管辖区域,没有单独的行政管理单位;这意味着以开发区发展带动新城建设,实现产城融合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研究新的管理模式。

第三,公务员队伍的激励问题。开发区成立以来坚持的政府服务意识,从根本上依靠的是开发区公务员队伍自我觉悟和认知水平的提升。但从长期来看,开发区公务员承担的工作量大,取得的成绩也比较突出,但现行公务员薪酬体制只能与其他区县公务员收入持平。从长远来看,可能还是会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刚毕业的外地学生来讲,面对北京高昂的生活成本压力,解决好这部分群体的(物质)激励,对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薪酬制度上的突破面临现实障碍。

第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新定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亦庄与雄安新区在发展定位上有着明确分工。亦庄的核心定位是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在产业分工上以制造业支撑首都发展。毕竟,对于首都来讲,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一定比例的高端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原始创新成果的转化需要相应的制造业配合,才能形成完备的创新生态体系。当然,在支撑首都发展基础上,亦庄也将发挥好对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刘勇表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新型工业化地区,是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的核心和动力源。未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北京“三城一区”高精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继续承担城区疏散产业和科研机构的光荣任务,并遵循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理念,进一步明确在首都发展圈、京津石城镇群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中的分工定位和功能作用,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北京东南部具有较高创新和转化能力的高端制造业密集新城。

打造宜居宜业绿色新城,是亦庄开发区的突出亮点。未来产业发展和生态效益如何更好地在这里实现平衡?在承担亦庄开发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功能的南海子区域工作已有20年的自然保护专家、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郭耕,曾连续三届担任北京市大兴区政协副主席,当时担任北京市和大兴区两级政协委员的他,曾提交在南海子一带兴建郊野公园,并以之为抓手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提案,后被有关部门采纳。他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采访时,将南海子一带喻为镶嵌在亦庄新城和大兴新城之间的一枚绿色楔子。他说,2000年前后,这里一度因为挖沙和垃圾围城环境恶劣,至2009年,按照北京市出台的《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即“城南行动计划”第一轮)部署建设南海子郊野公园(《计划》中称“三海子郊野公园”,后相关部门采纳郭耕通过政协提案方式提交的建议,正式建设时改称南海子郊野公园——调研组注),南海子公园一期、二期先后建设,这一带的湿地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质量显著提升。如今,南海子公园由亦庄控股旗下的北京南海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建设维护。

“生态建设的成绩来之不易”,郭耕认为,南海子作为亦庄的“后花园”,无论从环境效益还是品牌效应上,都对亦庄开发区品质的持续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南海子一带应当继续作为亦庄开发区的生态涵养区,以“将绿水青山的资源环境优势转化成为产品的品质优势,使自然保护的生态红利向本地群众的生活福利转化,让保护生态的价值在市场上增值变现”的思路保护与发展。他说,亦庄正在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特别需要在环保、绿色、创新、节能上实现平衡与突破,经济效益与生态建设如何长期齐头并进,实现双赢,期待亦庄的探索和实践给全国乃至世界的开发区树立一个典范。

猜你喜欢
亦庄升级版开发区
走好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赶考路
楼上乒乒乓乓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蔚来获100亿元投资 将在亦庄设立新实体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
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亟待“升级版”
广西崇左市外贸发展的SWOT分析及“升级版”战略对策
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一拖将打造海外战略“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