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股市可有更大作为

2018-02-07 02:50
中国发展观察 2018年23期
关键词:股市A股效应

黎 霆

激发消费潜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201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11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议定了激发消费潜力相关事项。作出这样一系列高规格的部署,充分体现了决策层对促进消费的高度重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当前扩大投资受到负债率约束、出口环境面临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促进消费的意义进一步凸显。《若干意见》提出了激发消费潜力的多方面配套政策,其中明确提出要“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本文认为,股市可在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中发挥更大作用,进而为促进消费作出更大贡献。

股市与消费的互动关系

股市与消费关系密切。一方面,股市上涨对消费具有促进作用,这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股市上涨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财富效应来实现。财富效应是指随着金融资产价格的涨跌,导致资产持有人财富增减,从而促进或抑制消费。具体来看,财富效应包括实际余额和心理预期两方面的影响,投资收益在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时,还提升了居民的收入预期,使居民具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也就是说,股市上涨不仅能直接增加老百姓的实际收入,还能增强老百姓对未来收入的信心,从而放心大胆地增加消费。

目前,A股有个人投资者1.42亿,加上基金等其他权益类投资,再考虑到投资者的家庭成员,股市的涨跌已与数亿人的收入息息相关,进而影响着数亿人的消费行为。同时,还应考虑到股市上涨有利于企业扩大融资,提升经营状况和员工收入水平,从而产生间接扩大消费的效果。事实上,早有不少学者通过实际数据分析证明,我国股市有着显著的正向财富效应。从这一角度看,促进股市健康发展可成为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抓手。

另一方面,消费增加对经济增长和股市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6万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8%,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达到了78.0%,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年“双11”天猫成交总额达到2135亿元,比去年增长27%,成为一大亮点。但也应注意到,当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出现下滑迹象,汽车、手机等产品的销量甚至出现了同比下降,亟需采取有效提振措施,这也正是一系列消费激励政策出台的背景。

在A股市场中,食品饮料、白酒、家电、医药等行业共同构成了“大消费板块”,从股价表现看,这一板块在近年市场整体向下调整的大势中表现亮眼,并受到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其中还涌现了不少“白马股”。总的来看,大消费板块具有低估值、高分红以及成长稳健等优点,其在股市中的良好表现也充分表明消费增长对股市具有促进作用。

与高收入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消费潜能依然巨大,公众对消费升级有进一步的期待。近期的消费激励政策精准回应了当下有关消费的探讨,提振了消费信心,在要求推动吃穿用住行等实物消费不断提挡升级的同时,还对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教育培训托幼等服务消费的持续提质扩容作出部署,使大消费板块的概念进一步拓展,将对股市产生更全面的利好作用。

股市的投资价值正在显现

如前所述,股市与消费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本文认为,多方面有利因素决定了当前可以采取合理措施促进股市发展,使其为扩大消费提供更多支持。

首先,当前股市发展面临着十分有利的环境。一是决策层对股市高度重视。10月19日,刘鹤副总理就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时指出: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股市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同日,央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负责人也同时向股市喊话。在此前几天,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与股民座谈时还表示“春天已经不远了”。市场普遍认为,高层密集表态意味着股市的“政策底”已经明朗。二是股市资金渠道得到了拓展。9月底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允许银行公募理财通过公募基金投资股市;11月23日,沪深交易所公布了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的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拓宽了回购资金的来源;当前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流动性的具体目标经历了从“合理稳定”到“合理充裕”的微调,央行已实施了3次降准政策,并强调了要保持金融稳定运行,这对股市稳定发展是有利的。三是股市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除了QFII、沪港通、深港通等现有途径外,今年5月31日收盘后A股正式纳入MSCI 指数,9月27日富时罗素公司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沪伦通也将于今年年内开通,我国股市对外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初步统计,今年以来进入中国A股的外资已超过2300亿元,而据富时罗素CEO麦思平预计,未来5—10年内将有2.5万亿美元增量资金流入中国证券市场。

其次,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正在转向以股市为主的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相当长时期内,房产投资是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备受瞩目。随着当前我国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0平方米,已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房产投资需求得到满足后,居民持有股票资产的比例将开始上升。与房产相比,股市流动性强,变现容易,是一项更为理想的投资类别。但长期以来,我国股市收益低于房产收益,不少人在经历了一轮轮的下跌后对股市丧失了信心,甚至产生了“割韭菜”的说法。随着我国居民资产配置从以房产为主转向以股权资产为主,相信股市投资的收益情况将得到根本改善。

最后,当前股市处于低位,已具备投资价值。自2015年6月上一轮牛市见顶以来,我国股市已向下调整了3年多,特别是近期还创下了调整以来的新低。从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来看,A股市场已总体处于低位;从盈利状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全部上市公司归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4.1%,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A股市场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日益增强。

引导理性投资和消费

在促进股市发展进而拉动消费的过程中,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注重引导理性投资,实现股市长期稳定增长。在看到股市财富效应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股市对消费可能产生“挤出效应”。当股市快速上涨时,投资者为了最大限度获利,可能反而压缩消费,以便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股市中去。同时,当股市剧烈波动时,人们存在损失预期,出于预防动机,会倾向于不将股市收益投入到消费中去。数据分析也证实,牛市给消费带来的正效应,小于熊市带来的负效应,所以更应注意避免熊市对消费产生的缩减作用。过去散户投资者习惯于追涨杀跌,我国股市也呈现“牛短熊长”的特征,这并不利于促进消费。总的来看,要更好地实现拉动消费的目标,需要一个长期稳定增长的股市,即培育“慢牛”行情。这首先需要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同时还要加大监管力度引导市场规范发展,遏制产业资本在股价上涨后的减持冲动,让更多的投资者从股市中获得稳定的收入,才能充分发挥股市走牛拉动消费的效应,进而将这一正向效应传导到经济发展中去。

二是注重引导理性消费。股市快速上涨时,会让投资者产生“赚钱很容易”的错觉,这往往导致炫耀性、奢侈性消费,违背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数据也表明,股市涨跌对生活必需品消费的影响并不大,而对非必需品的消费有显著的影响。为此,要认真落实《若干意见》提出的明确要求,培育健康理性消费文化,鼓励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力戒奢侈浪费型消费和不合理消费,这样才能确保股市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关系的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股市A股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一月A股龙虎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