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8-02-07 14:00商艳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32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

商艳芳

(内蒙古自治区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呼和浩特 010055)

1 引言

“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应以创新为动力”,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高等教育应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万众创新下,才能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如何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因此,本文对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遍布各类企业,如各类企业所设置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均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组成。值得注意的是,要保证人才素质,要求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如培养模式的创新。具体剖析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综合能力。以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中,采用的模式更体现在理论知识传授层面,如人力资源理论、管理理论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此背景下,引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培养模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第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主张人才不仅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在实践动手能力上加强,同时注重个人职业能力的强化,通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对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有积极作用[1]。

3 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尽管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但仍有较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第一,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缺失。现行人才培养活动中,师资力量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为年轻教师与资深老教师,其中年轻教师学历较高,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先进的理念与知识掌握较多,且多接受过专业系统学习,但在工作经验上处于空白状态,教学指导中对学生职业相关问题了解较少。而资深老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工作经验,但因未经过专业系统学习,加之教学观念与方式较为落后,影响教学有效性。

第二,培养模式滞后。目前大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均认识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但在人才培养实际中,并未体现出创新性特点,如培养模式有“2+1”模式、顶岗实习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或配合其他讨论、讲座、报告等多种形式,与人才培养要求吻合,但创新性较低,这些模式下所培养的人才均有较多“共同之处”,人才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另外,人才培养中,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未得到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

4 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体路径

针对当前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应考虑采取相关的优化路径,如立足于教改要求开展人才培养活动,注重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与相关管理机制创新,同时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具体实践路径如下几方面。

4.1 依托于教改要求开展培养活动

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结合相关的教改要求,具体表现为:

第一,明确人才总体培养目标,如从企业视角出发,人才培养实质为优化与统筹产业资源、企业资源,而当前教育改革要求便在于根据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寻找可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模式,总体目标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层面。

第二,人才培养子目标的设立。可细化为三方面,包括:

①对学生成长规律、学习需求正确认识,其最主要强调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应以学生特点为基础,确保与学生成长规律吻合,进行“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②人才培训基地利用率提高,考虑进行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并借助教学平台开展各项培训活动,如项目引导、活动沙龙、顶岗实习、商业策划以及专业知识竞赛等;

③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该体系下,应将人才培养定位、教学过程优化、课程质量评估体系纳入其中,确保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有据可循[3]。

4.2 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与相关管理机制创新

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应将培养模式的优化作为重点,如引入“两路径、三层次、四平台”模式,其实施的要点在于:

第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该模式下,课程体系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个层次,且做到多层次与全方位教学改革,使学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第二,基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如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系列活动均属于基础平台,考虑到教育活动中师资力量的缺失,教学中可采取校企合作方式,由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者与学校人力资源教师共同开展教育活动,以此使基础教学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第三,注重“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的搭建。该平台主张将科研、教学、生产、实践等充分结合,强化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在实践能力上加强。此外,也需注意其他平台如社团、实验课程作用的发挥,对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型人力资源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求有相应的管理机制作为保证,如师生管理机制,要求教师充分做好引导、鼓励工作,引导学生创新,特别在科研活动中,可结合项目情况鼓励学生参与,并在学分考核中纳入科技创新成果,这对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有积极意义。另外,应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完善,因当前教育活动开展中理论教学体系较为完善,所以培养体系的完善应集中在实践教学体系上,其涉及的内容包括课外活动的拓展、实验课程的开拓等,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4.3 营造良好人才培养氛围

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除在相关制度体系方面完善外,应注意在日常教学与管理实践中,帮助学生培养开放、积极心态。院校可适时组织开展文化节、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并在各方面能力上不断提升。

5 结论

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实际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中,应正确认识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意义,立足于当前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采取有效的优化策略,如立足于教改要求开展人才培养活动,注重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与相关管理机制创新,同时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以此提高人才创新培养有效性、强化人才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