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

2018-02-07 14:00李虎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3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建筑施工院校

李虎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贵州 铜仁 565200)

1 引言

现代学徒制主要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人员、企业带班师傅交替教学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依据《教育部管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的意见,全面强化校企合作,不仅是职业院校育人机制补充完善的需要,而且是建筑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

2 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时代背景

2014年05 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依托支持政策,实施校企一体化育人管理”。我国教育部办公机构分别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和2018年8月先后三次遴选出562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建设工作,第三批次确定194家。在第三批次中,贵州省共有8所院校院校入选,其中试点高职院校为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试点中职院校为贵州省交通运输学校、金沙县中等职业学校、遵义市旅游学校等中职院校。坚持走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路线,推行现代学徒制,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

3 建筑类专业岗位调研分析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阶段,通过对区域建筑行业主管机构、其他建筑类职业院校、建筑施工单位等机构调查分析,结合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得出职业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毕业学生在建筑施工企业就业人数为69%以上,主要建筑行业职业岗位有建筑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社会职能机构、建筑设计机构、建筑监理机构等。多数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毕业生从事基层技术管理工作,极少部分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毕业生从事中层管理或者生产操作人员。据此,为建设完善的与区域发展相符的现代学徒制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过程中,可将职业院校内本位教育与实际建筑类专业岗位本位进行有机整合,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技能提升环境。通过企业内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促使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岗位操作及管理技能。同时为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与企业两两认同提供依据,在建筑类专业学生成为企业内部正式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建筑类院校也可以与对应企业共同组成教育整体,依据前期试点教育经验,从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培训结构等方面进行不断修订完善,构建具备实践意义的教育指导方案,为现代学徒实习教育模式在建筑类专业学院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依据[1]。

4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4.1 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实验

为保证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运行,在2016-2017年,安排建筑类施工专业两个班在四家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四家企业中有两家为建筑施工企业,另外两家为建筑安全企业,其在规模、技术人员、设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试点试验前期,首先需要与对应合作企业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合作协议,职业院校需要主动与建筑类企业沟通,促使其充分了解现阶段建筑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及实训内容。然后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学徒实习方案。在对应方案中实习内容、学徒过程、考核方案、指定师傅均需要由企业制定[2]。

其次,在建筑类专业学生实习方案制定完毕之后,企业可以以订单式培养的方式,与建筑类专业院校内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并在建筑类专业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通过与建筑类专业学生监护人员沟通,确定对应专业学生学习基地;最后,在现代学徒制下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企业主管。同时建筑类专业院校也可以安排骨干教师进入建筑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以指导师傅的方式帮助企业进行学徒管理。在现代学徒制运行过程中,建筑类专业学生需要根据每天工作内容,将具体工作流程、师傅指点、安全生产、作业体会等信息填写到专门的学习记录中。通过对建筑施工安全操作要点、建筑施工设备使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指导人员意见反馈等信息的综合记录分析,可为后续建筑类专业课程优化改革提供有效的借鉴。

4.2 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

依据上述现代学徒制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经验,可制定《XX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在具体方案制定过程中,建筑类专业职业院校可以将现代学徒制实施原则、流程详细设计。如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中可明确企业参与招生的责任,即在年度新生招生企业,合作企业可以直接参与面试,并以学业测试成绩为主要依据,选择优秀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学习。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所招收的学生不仅是职业院校内部学习人员,而且是企业内部实习工,即企业预备员工;在建筑类企业与建筑类专业学生签订协议模块,也可以依据具体标准,从建筑类专业院校、建筑类企业、建筑类专业学生三个方面,明确三方责任及义务。

4.3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一方面,为明确基于现代学徒制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定位,职业院校可根据区域就业市场要求,进入建筑类专业就业模块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从现阶段建筑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层面进行分析,建筑类专业人才专业岗位主要为质量员、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测量员、绘图员、建模师等岗位,其中施工员为核心岗位,其需要施工员资格证书,施工员所对应的课程名称主要为建筑施工技术及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而质量员、安全员、造价员、资料员、质检员等为拓展岗位,除了需要相应岗位资格证书之外,还需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建筑工程材料与检测等课程。

另一方面,为了解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细节,在具体课程设置前期,建筑类职业院校需要对具体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及所需知识结构进行细化分析。以建筑施工员为例,在实际作业中其主要在建筑施工或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其中在建筑施工领域施工人员需要制定施工方案、落实技术措施,同时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需要,对施工场地内质量风险进行调研,分析,并处理质量风险事故。在这一模块施工员不仅需要具备施工方案正确制定的能力,而且需要依据技术要点,正确分辨施工现场技术风险,保障施工现场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而在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施工员需要在质量管理、现场管理的前提下,进行建筑施工阶段具体进度计划的合理编制、调整。在具体施工作业过程中,建筑施工员需要具备基础施工基础应用能力,如土方及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模板配板设计、防水工程施工、预应力工程施工、钢结构施工管理、砌体结构施工等。在这个模块主要应用的理论课程为《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建筑装饰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等课程。

综上所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领域,而且可以全面提升建筑类专业学生一线生产操作及管理技能。因此,建筑类专业院校应明确基于现代学徒制建筑类专业培养要点,根据前期市场调研结果,明确现代学徒制培养要点及目标定位。结合现代学徒制小规模试点经验,从培养内容、培养机制等方面,为现代学徒制在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大规模推进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建筑施工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