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8-02-07 14:00王映川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32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经济专业

王映川

(沈阳大学,沈阳 110000)

1 引言

经济管理类专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以及复杂性,是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同时与知识以及技能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关联性。现阶段,我国处于信息化发展的高速时代,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向经济管理类人才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让此专业的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的时间能力,能够合理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于此,为了能够使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就需要对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进行合理分析,从而提高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 经济管理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来讲,进行实践教学,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能够合理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灵活的运用理论知识。但是,对于此种教学模式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空洞性,使得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并没有得到合理提高。因此,针对此种问题,就需要将实践教学的目标进行合理明确。

2.1 使得专业内容能够得到合理具体化

例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于某一课程中讲到的自动化仓储系统,这一部分内容过于抽象化,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很难对其进行了解。如若教师在讲解完这部分知识内容之后,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并边参观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此部分内容,并掌握该部分课程的知识内容[1]。

2.2 提高学生管理实务掌握程度

在进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含有大量的管理实务内容,针对该部分内容的知识,仅仅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对其进行了解并完全掌握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管理实务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是一种技能,而非理论知识。因此,在进行管理实务知识传授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进行实际体验,才能够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很好的提升,如市场调查研究的技能等多种技能。

2.3 提高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为了能够将其充分灵活运用,与实践进行结合,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实际的训练。例如,在进行广告设计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等多方面理论知识,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能够使得学生对该部分知识进行完全的理解,学生并不能设计出有效的广告,因此,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广告实际实践训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

3 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对经济管理类专业进行教学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校内外实训条件的限制,同时也是组织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同时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并不完善,使得实践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欠缺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进而阻碍了我国实践教学成效的提升[2]。

3.2 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合理优化

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环境提出了一定的高水平要求,同时还对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目前高校大部分教师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具备高素质的专业理论水平,但是却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进而使得在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很难为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保障。因此,针对此种情况,高校就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合理化的建设,使得其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3.3 实践教学评价工作缺乏一定的完善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进行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时,其中的评价主体以及内容和方法都体现出一定的单一性,同时评价以及考核的方式还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不仅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产生一定的阻碍,还会抑制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还会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很难对自身的综合能力产生明确的认知,不利于学生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并且不利于学生同日后职业岗位进行有效对接。

4 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4.1 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设置

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设置,从而使得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能够以实践为基础,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模式。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进行明确,对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合理化以及科学化。另外,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还需要在其中体现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得实践性教学的课程比例能够具有合理性以及科学性[3]。

4.2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在对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教学体系的优化,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以此为基础,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基于此,高校就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还需要重视优秀教师团队的打造,使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能够得到合理保障。

首先,在对教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对聘用制度以及奖惩制度都进行系统的完善,使得各个制度能够具有较高的公平性以及完善性,以此为基础,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队伍。

其次,在对教师团队进行建设过程中,高校还需要针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进行适当的提升,同时为教师进行提升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在对教师技能水平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实践能力也需要当作考核内容,从而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的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还需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体系,从而使得教师技能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最后,优秀教师队伍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弥补在校教师数量的不足,有效提升教师整体团队的专业实践素养。针对此情况,高校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经济管理领域的人才,参加本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及时对行业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解与掌握,同时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对自身的综合素养进行合理认识,为学生提升专业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4]。

4.3 制定激励措施

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开发与此相应的试验项目,另外,还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从而使得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因此,高校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使得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5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能够使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构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大教师团队的建设力度,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使得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合理激发,进而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培养出优秀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经济专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