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共享时代科技期刊如何做好科研学术的监督把关者*

2018-02-08 04:19郑辛甜邵菊芳
中国出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评议科技期刊

□文│郑辛甜 邵菊芳

从30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本学术期刊——英国皇家学会的《哲学汇刊》诞生起,科技期刊与科学共同体就相伴相随,一起见证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往几乎所有重大的科研成果都是通过科技期刊发表和传播的。国际上许多学(协)会通过创办科技期刊,把自身学术资源转化为期刊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学(协)会下属机构的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通过科技期刊发表,提升了相关机构和个人的学术影响力,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最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秀的科技期刊都非常倚重科学共同体,期刊的主编、编委、审稿专家、作者甚至读者,都是科学共同体中相关领域的佼佼者。伴随“互联网+”和共享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期刊唯有顺应科学共同体不断提高的需求和愿景,既要把握自身在科研质量和学术伦理等方面的优势,又要调整定位,完善服务,成为科研学术的监督把关者,才能在开放共享时代开创新格局。

一、开放共享时代学术界和科技期刊共同面临的几对关系

广义的共享科研在科技期刊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是在之前众多学者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新的成果。全球几乎都希望最新的科研成果能够平等、开放地得到共享,但是地域、经济、文化等各种限制使得许多发表在科技期刊上的最新科研成果无法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1.开放共享和科学发现优先权

科学研究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资源,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显得尤为重要。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都希望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得数据,充分利用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将科研资源最大限度地使用,让科学数据和信息产生更大的价值。[1]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和科学数据的集合地,势必要融入开放科学的大潮中。然而,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创新是其本质精神,主要表现形式就包括科学发现的优先权和技术发明的专利权等。[2]尽管现实当中极少出现两个以上的科学家同时宣布做出了完全相同的科学发现,但也是曾有发生。暂不考虑科研奖励问题,科学发现的优先权是科研工作者得到社会认可的唯一方法。而科技期刊仍是科研工作者最先考虑公开其最新研究成果的媒介。科技期刊如何在开放共享和科学发现优先权的博弈中扮演好学术公正的把关者和开放科学资源的提供者,是科技期刊提升其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在线出版和延时开放存取(OA)是目前科技期刊采用较多的两种方式,其实就是在开放共享和科学发现优先权博弈中的折中方案,是否能有更好的选择,有待科技期刊工作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同行评议是双盲还是公开

同行评议是保障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然而,在一些交叉学科或新兴领域的研究中,某些新思想的重要性和先进性无法得到同行的认可,完全公正的同行评议意见很难获得,不利于新兴研究学者的成果发表。因此,一直以来,国内外众多学术期刊和编辑出版协会都在积极探讨如何能够尽量消除同行评审中的各类偏倚,提高同行评议的质量以及发现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目前科技期刊采用的同行评议形式大同小异,主流的还是双盲审稿或者单盲审稿。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曾经认为难以实施的公开同行评议已经由许多数字出版的科技期刊推广开来。[3]网络公开审稿为作者和审稿人提供了一个自由的互动平台,淡化了“审阅”和“评论”的界限,为作者自行提交的最初版论文、同行评议后修改版论文以及最终发表的版本都提供了唯一固定的数字编码(DOI号),所有审稿记录可查可引,理论上应该能够很好地维护学术公正,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首先期刊的运营模式和数字化出版流程都要跟上,此外如何得到作者和审稿人的支持也是一大难题,更为重要的是在公开同行评议的过程中如何防治研究论文的结果或新想法被剽窃,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公开同行评议仍将只是小部分数字期刊的试点成果。

3.前期研究提前发表还是科研成果完整发表

科技期刊编辑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研究论文研究方向比较新颖,但是内容单薄,作者表明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这种类似前期研究的论文是应该尽快发表,让其结果尽快在相关领域得到分享,还是让作者完善研究过程,产出更完整的成果再发表,许多审稿人和编辑都会举棋不定。出于对学术质量和学术伦理的把关,避免将完整的科研成果拆分发表的可能,某些高端的期刊会要求论文能基本完整地解释一个新的科学问题,而不只是通过前期研究提出一个科研方向或思路。但是现在科学研究越来越复杂,一个课题组进行某项研究往往无法估计最终的结果能否达到预期,可能一些因素导致整个研究无法顺利完成。因此现在就有人提出了采用“共享”的方式解决这些科学研究中的“烂尾工程”,需要有一部分科技期刊来报道这些前期研究、小的研究发现或者是研究方案等,而有兴趣或有基础的科研团队可以继续“接龙”进行相关研究,最终产出完整的科研成果。[4]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更新认识,将报道科研思路提升到和报道科研结果相同的高度,优选出能够成为新的研究选题和方向的前期成果快速发表,实现科学发现的共享和延续。

4.如何对待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

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到底有多重要?通常认为可重复性是科学研究的基石。科技期刊往往要求作者对研究的对象、过程、分析和统计方法提供详尽的描述,便于其他学者进行重复研究。世界各国的顶尖学术期刊编辑、基金资助机构和学术机构的领导们通过各种学术会议和共同申明,提出了许多统一的研究报道原则和准则,为提高科学研究的透明度和可重复性作出了重要贡献。曾有调查指出,有着严格报道准则的顶尖科技期刊,如《细胞》 (Cell),《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其发表的论文可重复率都不及半数,更不用说其他的科技期刊。科学研究不能完全重复是否就没有意义了?也有调查研究同时发现,尽管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发表的论文结果无法被完全重复,大部分被调查者仍愿意相信论文的真实性。[5]笔者认为,在排除研究本身即错误,或研究方向正确而实验水平低导致无法重复和最不应该的主动造假这几种情况的基础上,科技期刊需要客观承认科学研究中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导致一些研究成果无法被完全重复。负责任的科技期刊应该告知研究者关于统计分析和统计精确性评估的相关政策,鼓励作者使用核对清单的方式保证论文能提供重要实验数据等;也应建议作者将原始数据和辅助材料上传到公开数据库中,并在论文发表后和论文进行双向链接,使希望进行重复实验的同行得以共享。这远比清除已发表论文中那些无法重复的研究更重要,因为有时做最前沿的科研就意味着得到的结果可能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

5.群体作者个人贡献确定与研究团队基金资助共享

科研成果的获得及论文写作可由多人协作完成,多人署名是一个常态。作者的排序只能相对体现各自的贡献大小,且每个人的具体贡献不得而知。随着科研协作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研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也逐步完善,个人在群体作者中贡献度的明确成为一种必需。作者的贡献大致可以分为提供资源、数据管理、提供方法、形式分析、数据测试、撰写初稿、计算、调查、撰写综述、提供概念,等等。[6]不少科技期刊有了先行举措,不仅要求所有作者提供开放的研究者和贡献者的身份识别码(ORCID),即类似DOI为科技文献的身份证一样,要求一人一证,还要求提供一段各个作者具体贡献的描述。但是凭这些举措要定量地评价个人贡献并非易事,如何界定作者行为类型,如何建立测定标准都很困难。同时还存在着另一个问题,即一个优秀的研究团队,成员们各自获得基金资助不足为奇,撰写一篇论文时是否能把所有基金进行共享?这样的情形在国内的一些科研论文中是相当多见的。这种做法虽不是明显的学术不端,但仍可能存在重复资助和重复结题的情况。因此,科技期刊应该在适当优先考虑基金资助论文的同时,认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归属问题。事实上,《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公告》中已经指出,凡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不得同时标注多家基金项目资助。[7]当然自然科学研究中可能无法完全适用这个规定,但是这个信号还是在提醒科技期刊工作者,在群体作者个人贡献以及科研成果基金归属方面需要起到适当的监督把关作用。

6.学术内容可获取与学术内容的可操作

科技期刊的出版形式、传播手段、阅读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学术界、各级政府、基金资助机构、学术管理和文献服务机构等纷纷推行开放获取(OA)政策,科技期刊学术内容的可获取性已有了质的飞跃。2015年3月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协会出版的《科技与医学期刊出版综述》认为,目前几乎所有的科技和医学期刊都可以在线获取。据科学技术医疗领域统计报告(STM)2015显示,斯高帕斯(Scopus)数据库收录的2万余种的同行评议期刊中,约13.3%为OA期刊;据乐观估计,到2022年OA论文所占份额将超过50%。仅停留在学术内容的可获取,已经无法适应学术出版的新游戏规则。科技期刊应该在合理有效地展示其学术内容的同时,努力使其内容更有用、更互动、更可用和再利用。目前,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采用了DOI等编码作为文献识别链接,不少期刊还提供了超文本标记语言格式(HTML)的全文,并使用了ORCID和二维码等新技术手段,而一部分科技期刊已经实现了“一份内容,结构化加工,分层次表达,全媒体发布,按需服务”的复合数字出版,同时也逐渐认识到了非文档学术内容(如科研数据)出版的重要性。今后的重心可能要转移到如何利用应用程序接口技术,对数据和文本进行集成挖掘,构建出版工作流程工具,产生更多的“智能文章”,进一步改善读者的用户体验,在线发布论文补充资料,并尝试开通在线支付功能,开发和生产标准化的可供定制的学术信息产品,如跟踪作者在各大数据库中搜索感兴趣的相关文献,提取、打包并通过网络传送等。此外还可以尝试与创新技术企业合作,开发类似自出版或开放的论文写作工具,或将期刊论文与海量数据结合,提供数据分析工具和云计算资源等。[8]

二、开放共享时代科技期刊的创新、融合与坚守

有学者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科技期刊的主要作用包括学术导向作用、学术把关作用、学术示范作用、学术催化作用和学术传播作用。[9]“互联网+”时代学术博客等数字平台的发展普及使得学者个人学术信息得到即时、广泛的传播,因为其具有“零进入壁垒”的特性,不少科研工作者有了自己的个人学术出版的品牌,其学术传播作用不容小觑。尽管自媒体和全媒体出版是当前出版业比较热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但是在学术出版领域,科技期刊在学术导向、学术把关、学术示范、学术催化这几个方面,尤其是学术把关方面,仍比自媒体平台的个体化学术出版更有发展前景,而且这可能会是科技期刊今后需要着力加强的方面。

“内容为王”一直被科技期刊界奉为发展首要定律。在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时代,一些优秀的期刊在选题策划的方式方法上有了新的尝试。例如Nature、Cell和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等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发掘最前沿的研究主题,并在其网站上开辟“开放创新”平台、在线研讨平台等,这些举措已经使这些刊物从传统学术出版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组织引导科研方向的主动出击。这样的学术导向和示范作用旗帜更鲜明,可操作性更强。

在学术催化作用方面,科技期刊需要重视增强型出版,利用各种开放数据共享平台和各类数据处理工具,将研究数据、附加资料以及发表后的数据等不同类型信息进行集成连接,同时还可以建立科研方案交流平台,真正做到为科研和教学服务。[10]

公平公正的学术把关者角色更应该是科技期刊努力的方向。其中主要的突破点包括通过报道科研过程和路径,公开研究数据和资料,提供研究报告准则和规范,辅以各种文献和数据挖掘手段,努力成为科研过程的监督者;通过采取各种可行的审稿方式,实现对各个阶段科研成果的及时客观的同行评价,帮助科研人员及时走出误区,尽量减少审稿的偏倚,努力成为学术公正的主持者;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借助学术检索系统和科研人员以及科研基金注册系统,充分保障广大作者的各项权益,同时依托制度建设切实提高作者、审稿人以及期刊服务对象的学术伦理水平,努力成为学术不端的防范者。

三、结语

随着开放获取的不断推进和数据共享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有着新理念和新举措的科技期刊界“弄潮儿”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科技期刊在开放共享的浪潮中创新发展的范例。虽然科技期刊在数据存储量和多样性上仍无法同一些专业性数据共享平台匹敌,但其与作者、读者等相关用户群体的紧密连接关系,能够为科学共同体提供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因此,在平等开放的大背景下,科研学术的监督把关工作由科技期刊来承担,也实为科技期刊历史使命的传承和创新。

注释:

[1]Christine L.Borgman.科研数据共享的挑战[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5)

[2]于双成,李玉玲,刘声远.科技期刊的“快速通道”与科学优先权[J].情报科学,2005,23(6)

[3]郑辛甜,张斯龙.学术期刊公开同行评议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2)

[4]郑辛甜,邵菊芳.共享经济时代的学术期刊新模式考察[J].中国出版,2017(1)

[5]Baker M. Is there a reproducibility crisis?[J].Nature,2016,533(7604)

[6]Youtie J, Bozeman B. Dueling Co-Authors: How Collaborators Create and Sometimes Solve Contributorship Conflicts[J].Minerva,2016,54

[7]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EB/OL].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http://www.npopss-cn.gov.cn/n1/2015/1215/c219469-27929558.html

[8]肖宏,马彪.“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作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

[9]姚伟欣,马建华.新学术环境下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

[10] Woutersen-Windhouwer?S, Brandsma?R, Hogenaar?A, et al. Enhanced Publications:Linking Publications and Research Data in Digital Repositories[M].Amsterdam: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09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评议科技期刊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科研成果转化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