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学恩临证诊疗臌胀病经验

2018-02-09 14:14郭亚楠牛学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中气中土清阳

郭亚楠牛学恩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2 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牛学恩教授,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中医肝胆疾病及脾胃疾病的诊治,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臌胀病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确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深,现对导师治疗臌胀病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臌胀病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症状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属中医四大难症(风、痨、臌、膈) 之一,查阅相关文献可知,古代医家对臌胀病之论治已基本可窥全貌。现代医家通过继承和发扬前人对臌胀病的认识,认为臌胀的病因虽与情志所伤、酒食不节、感染虫毒、劳欲过度等有关,但其直接原因应责之于黄疸、胁痛、积聚等病迁延日久,进而伤及肝、脾、肾诸脏,致使气、血、水瘀积于腹内,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成臌胀。本病初起,肝脾受损,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从而气滞湿阻,清浊相混,此阶段以实为主;因湿浊蕴阻中焦,既可郁而化热,出现水热蕴结之象,又可湿从寒化,出现水湿困脾之证;病久则气血凝滞,隧道壅塞,瘀结水留更甚,病延及肾,肾火虚衰,无力温助脾阳,蒸化水湿,且开阖失司,气化不利,而致阳虚水停;若阳损及阴,湿聚热蕴,耗阴伤津,则肝肾之阴亦亏,肾阴既损,阳无以化,则水津失布,阴虚水停,此阶段以虚为主。故臌胀病的病机特点即虚实错杂,本虚标实,随着疾病发展,邪愈盛而正愈虚,最终导致本病缠绵难愈。

导师牛学恩教授秉承黄元御学术思想,对臌胀病有其独到的见解,认为本病初期多由中气衰败致使气机升降失常所致。“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土生万物,在人体则对应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又居于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如《四圣心源·劳伤解》云:“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1]中土之气升降浮沉,循环往复,就形成了人体自身的一气周流。具体而言,即中土这股气,在脾土升清的作用下,自左路化为清阳上升,肝木随己土上升,肝气宣达温升化热生心火,肾水随肝木亦左升而上济心火;在胃土的和降作用下,自右路化为浊阴下降,肺金随戊土下降,肺气收敛清降化寒生肾水,心火随肺金右降而下温肾水,使得中土冲和,肝气宣升,肺气敛降,水火既济,形成一个以中气为枢轴、为动力,肝肾之气左升、心肺之气右降的动态周流变化。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将其描述为:“人身中气为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2]由此可见,脾胃的气机升降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脾升胃降,肝木升发与肺金肃降,心火下煦与肾水上滋,肺之呼气与肾之纳气等均在脾胃升降斡旋下完成;另一方面,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共同完成化生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为后天之本,升则上输心肺,降则下归肝肾,由此升降出入、承上启下,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生理功能。因此,若中气善运,各脏腑间气机运动有序、升降出入协调,即可通过气化作用,升清降浊,输布精微,排泄糟粕,共同完成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而百病不生。诚如黄元御所述:“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反之,若中气虚衰,气机升降无序,则百病由生。臌胀病即因中气衰败,出现湿土不运,肝脾不升,肺胃不降,气不化水而抑郁于下,水不化气而泛溢于上,人体气机无法正常周流,水湿停聚而发病。如《四圣心源》臌胀根原篇云:“臌胀者,中气之败也。肺主气,肾主水,人身中半以上为阳,是谓气分,中半以下为阴,是谓水分。气盛于上,水盛于下,阴阳之定位也。而气降则生水,水升则化气,阴阳互根,气水循环。究其转运之枢,全在中气。”故臌胀究其根源为中气之败,湿土不运,金木郁而升降窒。

2 治则治法

导师在临床治疗臌胀病时,遵循“治中以培升降之用,燥土而拨转运之机”,从斡旋中土入手,用药以泻湿燥土为法,使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恢复疏泄之能,水利邪去,则臌胀可除。选方苓桂浮萍汤加减,组方茯苓20 g,泽泻30 g,浮萍20 g,陈皮12 g,法半夏10 g,大腹皮20 g,杏仁10 g,桂枝6 g,甘草6 g。方中茯苓甘平,桂枝温通阳气,是利水渗湿的首选药。《金匮要略心典》曰:“桂枝得茯苓则不发表而反行水。”即可知桂枝与茯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3]。泽泻能行水而上,使阴津上滋,利水之中又补阴不足[4]。浮萍利水消肿,因其生于水中而能出水上,且其叶入水不濡,是其性能敌水者也,故凡水湿之病皆能治之;半夏、陈皮降肺胃之气、利湿降浊,杏仁宣肺化气,以复中土升降之动力;大腹皮除胀满、化湿浊、利小便;全方以燥土和胃降逆,宣肺助降,通调水道为主,并佐以少量甘草固护中土,防止过于降阴利小便而致清阳不能升散。如此水行木疏,升降有序,而水气之病得消。

3 典型验案

患者徐某,男,51岁。2018年2月因“腹部胀满2月余,加重1周”就诊。患者自诉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年余,后自动停药,具体停药原因不详,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2月前出现腹部胀满,食欲减退,乏力,于当地医院住院检查,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给予保肝、利尿、输注白蛋白等治疗,腹水减轻出院。近1周,患者再次出现腹胀,脘闷纳呆,稍感乏力,为求中医治疗,前来我院就诊。初诊:患者诉腹胀满,饮食欠佳,体倦乏力,睡眠可,小便正常,大便溏薄。触其腹部稍大,按之不坚,可叩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稍浮肿,舌略红,苔白腻,根部明显,脉弦滑。平素易腹泻,喜饮酒。门诊查消化系彩超提示肝硬化;少量腹水。中医诊断:臌胀,证属水湿壅滞,胃失和降;治以燥土和胃,宣肺利水。处方:茯苓20 g,泽泻30 g,浮萍20 g,陈皮12 g,白术12 g,法半夏15 g,大腹皮20 g,杏仁10 g,桂枝6 g。共7剂,水煎服,日1剂,少量多次温服,嘱其禁酒,勿劳累。

二诊:患者7天后前来复诊,自述腹部胀满较前稍好转,食欲改善不明显,诊其脉象较前应指缓和,守上方加焦神曲12 g,麦芽12 g,共10剂,以巩固治疗。后随访患者腹水基本消除,食欲恢复正常,乏力好转,嘱其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畅情志,忌饮酒,注意休息,定期复查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载量测定,消化系彩超等。

按:患者既往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出现腹部胀满,移动性浊音呈阳性,双下肢稍浮肿,查彩超提示腹水,诊断臌胀明确,加之其平素喜饮酒,酒为水湿之品,又可助热,故其舌苔腻,是为湿邪所困,然患者脉弦滑大,阳气未虚,故考虑臌胀由水湿壅滞、胃失和降所致,治疗当从中土脾胃入手,以法半夏燥土和胃降逆,茯苓、泽泻培土泻湿,浮萍利水,大腹皮除胀满,神曲、麦芽疏通胃肠,恢复胃右转之力,杏仁宣肺气,桂枝调达肝气,诸药合用即宣肺降逆,燥土疏木,恢复中土之气的正常枢转。

4 结语

臌胀病是消化内科常见的难治病,徒用攻逐之品消除腹水虽有疗效,但不能巩固,旋即复起,伤人体正气,使之更加缠绵难愈。故导师在临床治疗当中,重视斡旋中土,恢复机体一气周流、如环无端、圆融和谐的正常状态,不仅固护人体正气,而且使气水循环,臌胀可除,疾病得消。导师用此法治疗臌胀病之特色与创新之处,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猜你喜欢
中气中土清阳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土力学中土的密度和重度概念的分析与讨论
“魔戒”再现,重返中土
闰年与闰月的由来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佛教传入后中土冥界观演变研究
浅析中气与湿温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水货翻译拯救世界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