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存在问题与提升策略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2018-02-09 15:1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医学类中医药大学中医药

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弘扬和壮大中医药提供了契机,对中医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类高职院校应适应医疗事业的发展,掌握医疗事业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办学理念,积极改造传统的培养模式[1]。近两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开展了中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积极推动落实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加强培养包括人文素质在内的医学生职业素质,从而带动建立中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2]。作为地方性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具有广西民族医药区域特色的中医学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目标是将壮医药特色医疗技术融入卓越中医学人才高职教育,并在中医学类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法与培养手段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为此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对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背景

新形势下广西民族医药特色的中医学类高职人才培养项目,是当前医学模式及医学服务模式发展的需要,是广西地方中医学人才应用壮医药区域特色医疗服务广西、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需要,是壮医学作为广西区域民族医疗文化特色走出广西、走向全面、奔向世界,伫立于世界民族医学之林的需要[3]。近几年,在广西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对于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下,为迎接高职教育发展新的挑战,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提高我校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我校高职院对教育发展的贡献度,本文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就中医学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1.1 培养中医学类高职人才是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主流

中医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人,更侧重于生了病的人;而不是人生的“病”,即“人”比“病”重要。在当下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一个只懂看“病”,不理解“人”;只知道人生理,不了解其心理,算不上一个“好医生”。因此培养中医学类高职人才应坚持"适应需求,适度超前;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优化结构,统筹发展"的原则,而且对于未来合理医学模式(生态医学模式、自然医学模式)的确立还能提供一个颇有借鉴意义的示范。

1.2 培养中医学类高职人才是增强中医学学科发展后劲的需要

广西中医药大学作为地方性中医药院校,应致力于增强地方区域医疗发展特色,培养面向基层的、特别是具有少数民族医疗特色的中医学类高职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改进现有的中医培养体制,探索中医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育出一大批信中医、用中医、继承中医、发扬中医的专业人才,使之做到信念坚定、本领过硬、见识广博、智慧卓群。目前中医药发展面临阵地萎缩、特色偏废、思维转向、重西轻中的困境[4],然而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解决本地区壮医医疗普及惠民问题,为国家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和保障,促进中医学学科后继发展。

1.3 培养中医学类高职人才是传播中医药、壮医药文化的必然使命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是中医药院校、中医人的责任与使命[5]。壮医药文化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民族区域悠久历史渊源的优秀民族文化代表,反映了广西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作过程中与各种疾病斗争的非物质文化成果。广西中医药大学的目标及作用就是在于培养优秀的中医师,培养大批的信中医、用中医的人才。

从大的方面看,实施中医学类高职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有利于广西民族区域特色中医学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有助于形成中医学专业名医素质培养的新模式。从学校方面看,培养出立足广西走向世界的高职人才,需要有一套符合中医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结合在广西实际,形成“广西模式”,这既符合本校的定位,又强调了中(壮)医药专业特色,从而提升高职教育教学水平。

2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中医信念和中医悟性方面

中医学生对于中医的信念差和对于中医的悟性低是目前中医培养的窘境,主要体现在学而不精或学而不用两方面,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中医学生的发展后劲。究其原因,中医专业学生中医信念和中医悟性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传统文化的功底的问题。相应的,应给高职中医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可以邀请八桂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开设讲座教学,开设《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名家史概论》等系列创新课程,同时建立学生中医文化交流小组,开展线上线下学习交流,组织“文化之旅”,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氛围,从而坚定他们的中医信念,提高他们的中医悟性。

2.2 中医思维能力方面

在高职中医人才的培养中,还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中医专业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运用能力,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以及两者的结合能力等几方面。因此,除开设《中医辨证论治》《中医系统证治分类与临证思维》等系列课程外,还应辅以贯通各基础学科的、包含四大经典的课程;课外还可以结合临床病例对中医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总的来说,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争取做到课内能学中医经典、课外能用中医经典解决临床问题的目的。

2.3 临床技能和应诊能力方面

目前高职中医学生存在临床技能与应诊能力较差的问题,另外由于现代西医检测手段的便利,导致了中医学生在诊治过程中出现中医特色不鲜明,偏好用西医的手段而非中医方法的问题。因此,应该将学生平时的训练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八桂名医馆、以及其他开展中医医疗的单位中建立实训、实践基地,同时可实行学期制、导师制,让学生尽早感受中医,早感悟中医,以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培养学生掌握中医传统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应诊能力。

3 提升策略

3.1 努力改善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高等院校办学的前提和基础,是组织教学活动,实现实践人才培养的条件保障。教学条件主要是教室、实验室、教具、教材等硬件方面的保障,也包括教学平台、教学氛围等的建设,教学条件在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学条件是高职院校优化育人环境和教育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同时也是评价高校教学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校为提高学生医学实践能力,有针对性的更新和完善的有关教学条件项目:2015年学校成立医学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构建5类实验(实训)教学平台、24门专业实验(实训)室,其中实训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中(壮)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评选为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的首要资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根本因素,可以说,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根本[6]。因此,广西中医药大学在人才引进方面制定了一套完备的高素质人才引进保障机制,在工作和生活方面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学校一方面积极引进高质量、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规划与计划,尽可能发挥人才价值。当前,为做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从提升师资队伍数量、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以及合理规划师资队伍结构等实际出发,在以下几个方面上下功夫:

(1)着力挖掘和引进人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具有的“能力本位”的特点,既要着眼于本校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又要放眼校外引进适合本校发展特色的专业人才,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人才互聘和资源共享,构建起一个独特的师资引进的机制[7]。为大力建设人才队伍学校2016年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30余次学术讲座,培养、引进中医专业建设领军带头人1人;公派40人至国外知名高校进修,5人最后国外短期学期;培养、建成10门课程专业教学团队;2017年新引进博士23人,形成了专业知识雄厚的教师队伍,管理基本实现动态监控和管理。

(2)重视教学研究及教师基本功:广西中医药大学近年加大对教学课题的申报研究,发表中医学教学论文百余篇,新增省级教研项目立项12项。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利用理论自学、观摩名师教学、教改课题参与等方式掌握一些成熟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以及标准化病人的引入等提升教师基本功并积极参加区内各项教师基本功大赛[8]。2017年我校教师参加国家级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及教育技术大赛,获得三等奖2人,国家级教育技术大赛,获得三等奖2人、国家级教育技术大赛及三等奖1个,自治区级教育技术大赛一等奖1个,并积极开展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普通培训班、提升培训班工作。

3.3 严格把关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当前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全面质量时代,构建科学合理、长效高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是完善高职院校自主办学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9]。广西中医药大学为建立有组织、有制度、有职责、有标准、有程序规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首先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管理保障框架,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成立专业质量管理办公室,招聘专职人员7人。其次,学校开展中医类执业医师学科成绩分析报告和第三方(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开展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毕业生中期执业发展评价,客观公正评价教学质量。再次,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质量管理,通过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开发“考易考试系统”,基本实现无纸化考试,实时动态监控考试全过程。建立课程中心,学生可通过视频录像教学视频及配套习题做到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最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专业教学质量管理。

3.4 建立特色项目工程

为将中医经典在临床教学中得到广泛时间和体现,在中医临床举办经典应用讲座12场。推动临床实习生的季度临床技能训练和考核开展,形成了中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出科临床技能训练和考核的形成性评价和终末性评价工作。学校还结合广西中医药事业自身发展特点将地方壮、瑶民族医药特色融入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高职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与其办学整体质量的提高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广西中医药大学作为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更应当不断契合时代要求、把握市场动态,积极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素质与优秀才能的中医药人才。通过多样化办学形式,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在办学过程中应实现高职人才培养“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做到开放兼容,结构合理,为学生成为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才搭建多样化、多路径的成才“立交桥”[10],从而更好服务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此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

[1]陈德琴,金山祥.“师徒制”新型教学模式培养高职中医技能型人才的研究 [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4): 9-11.

[2]巩建鹏.医学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4): 12-13.

[3]亢琳,朱华,戴忠华,等.广西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6): 1434-1437.

[4]童佳兵,李泽庚.中医呼吸科医师的“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式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4): 33-35.

[5]翟艳会,朱向东.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探讨[J].中医研究,2017,30(3): 7-10.

[6]朱再英.高职院校卓越教师培养的路径与策略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18): 114-115.

[7]喻念念.关于湖南省高职卓越校与“双一流”建设的思考[J].中国培训,2017(6):247

[8]赵凌,周思远,李瑛,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14):44-45.

[9]吴丽,叶占春.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2016(21): 166.

[10]陶文辉,马桂香.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7(2): 60-64.

猜你喜欢
医学类中医药大学中医药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