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古名称及病因病机探析

2018-02-09 17:17甘宗容万娟黄蜀
智慧健康 2018年20期
关键词:白点风邪白癜风

甘宗容 ,万娟 ,黄蜀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皮肤科,四川 成都 610031

1 白癜风的病名

1.1 白处、白毋奏

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五十二病方》,原文曰“白处方:取灌青,其一名灌曾,取如盐二十分斗一,……。”“白毋奏(腠),取丹沙与鱣鱼血,若以鸡血,皆可用”从治疗方法上来看,此病名与白癜风相吻合。

1.2 “白定”

《刘涓子鬼遗方》首次提及该名,其曰:“树穴中水向东者,就火刮洗白定二三处即愈。枫树胜也。”定有不变,不动的意思,概当时取名白定,是因该病皮损固定不移,相对稳定,无游走,无传染等。

1.3 “白癜”

此名称始见于隋朝医书《诸病源候论》,书曰:“癜者,面及颈项身体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癜。”清代《本草易读》记载“紫白癜风,多起面项,初无痛痒,后渐微痒,延蔓成片,或游走遍身。纯紫斑者紫癜,粉红有白斑者为白癜,均有汗。《录验方》治白癜方∶荷裹 令叶相和,更裹臭烂,先拭令热,敷即瘥。

1.4 “白癜风、白癞、龙舐、疬疡”

最早见于《肘后备急方》:“白癜风,一名白癞,或谓龙舐,此大难治。”又曰“治面颈忽生白驳,状如癣,世名为疬疡,……”《葛氏方》云:白癜风,一名白癞,或谓龙舐,此大难疗…”其中“白癞”后世认为是麻风病分类的一种,《诸病源候论》卷二:“凡癞病,语声嘶破,目视不明,四肢顽痹,支节火燃,心里懊热,手脚俱缓,……手足隐疹起,往往正白在肉里,鼻有息肉,目生白珠,当瞳子,视物无所见。此名白癞。”系因当时条件受限,认识相对不足,对各种疾病没有进行详细划分,可能将其与色素减退性皮肤病混为一谈。《政治准绳.疡医》:“紫白癫风,贝母为末,以胡桃肉蘸,洗浴后擦之,神效。”

1.5 “白点风”、“白癜疯”

“白点风”此病名始见于《外科证治全生集》:“以蛇蜕,不煅煎汁,敷白点风,洗恶疮。”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有“白点风”的记载,书曰“白点风《家宝方》先以葱、花椒、甘草三味煎汤洗,再以青椒松球,蘸鸡子白、硫磺同磨如粉,搽上八九次除根。”“白癜疯”则始见于《疡医大全》:“手上白癜疯:凤仙花一棵,带泥入砂铫内煮滚洗之。”由于清代中医外科发展迅速,在传承既往中医药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挥,这一时期,人们对白癜风的认识思维较为活跃,在总结前人对此病认识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论述,对其病因病机概括较为全面。

1.6 “白驳风”

白驳风始见于《华佗神方》:“多生于颈项及头面上,浸淫渐长,状类癣而无疮,治法先洗拭驳上,以竹篦子乱之,使嘇痛,拭干后,以干鳗鲡鱼脂涂之,轻者一次即愈,重者不逾3次”,《圣济总录》:“治面项身体白驳风,涂淋方:生木树腔中汁柳树为上……。”《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四“治白驳风诸方树皮(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细散。以清漆和之。薄涂白处,欲涂药时,先以巴豆中截,摩白处。”此病名延用至今,应用较多,系因该病名融合了该病发病一重要原因—风邪致病。

1.7 “癜风”

该病名起初于《仁斋直指方》中提及,书中将“癫风”分为“赤癜”“白癜”两种,其曰“癜风方:雄黄,硫黄,黄虢丹,密陀僧,大南星,上等分为末,先用姜汁擦患处,次用姜蘸药末擦……”《历代本草药性汇解》:“主风湿麻痹,脚气,打扑伤损,目赤翳膜,口舌生疮,吐血衄血,癫风丹毒。“现之癫风则指羊癫疯,痫证等《医学入门》:“治癫风。用麻仁四盏,以水六盏,猛火煮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或发或不发,或多口语,勿怪之。但以人为摩手足须定,凡进二三剂即愈。”

对于以上各种名称,结合其临床症状,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来判断,当属现代医学白癜风的范畴,广大学者在学习和研究白癜风时可以翻阅对应的文献(具体书目文中已经列出),善于在祖国医学的基础上,发现甚至是创造一片新天地。

2 白癜风的中医病因病机

2.1 风气相博,气血失合

《古今医统大全》:“白癜风者,此亦风邪搏于皮肤之间,气血不和所生也。紫癜风者,多在四肢或身上,或紫疙瘩如赤豆疔状是也。此为风热壅结而然。治法,赤白癜风并同一方也。”《简明医彀》:“白癜风者,身、面、颈项、皮肤生紫白癜,并不痛痒。此亦风邪搏于肤腠之间,气血不和而成。紫癜风者,多在四肢,或身上有紫疙瘩,此为风热壅结而然。治法,紫白同方。”气血失合,肌肤失于濡养而出现色素脱失,人眼直观即是大小不等,呈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色斑块,甚者融合成片状。

2.2 气滞血淤

清代《外科正宗》“紫白癜风乃一体二种。紫因血滞,白因气滞,总由热体风湿所侵,凝滞毛孔,气血不行所致,此皆从外来矣。初起毛窍闭而体强者,宜万灵丹以汗散之,次以胡麻丸常服,外用蜜陀僧散搽擦,亦可得愈。”《外科心法要诀》:”紫白癜风无痒痛,白因气滞,紫血凝,热体风侵湿相搏,毛窍闭塞发斑形。《医宗金鉴》紫白癜风无痒痛,白因气滞血凝,热体风侵湿相搏,毛窍闭塞发斑形。”明清时期许多医家认为此病因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气血不行所致。近代许多医家也对此理论比较认同,基于该病此病机应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法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田润芝用通窍活血汤治疗白癜风[1];王黎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白癜风42例[2]有效率达90.2%。

2.3 肺有雍热,汗出当风

前人对此致病因素多有论述,《证治准绳·疡医》:“夫肺有壅热,又风气外伤于肌肉,热与风交并,邪毒之气伏留于腠理,与卫气相搏,不能消散,令皮肤皴起生白斑点,故名白癜风也。”《圣济总录》:“论曰白癜风之状。皮肤皴起。生白斑点是也。由肺脏壅热。风邪乘之。风热相并。传流营卫。壅滞肌肉。久不消散故成此也。”《石室秘录》皮毛治法,张公曰:凡人生白癜风与紫癜风者,乃暑热之时,人不知而用日晒之手巾,擦其身中之汗,便成此病,最无害而最难愈。因肺开窍于皮毛,汗出则腠理疏松,风邪乘之,则雍滞肌肤,久不消散而色素脱失。

2.4 血虚,肌肤失养

《针灸逢源》:“紫白癜风由血虚不能充润经络毒邪伤气分也桑枝(十斤)茺蔚草穗(三斤)煎膏温酒服。”气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的运行,血行而濡养周身肌肤,血虚局部肌肤失于濡养而出现白斑。

2.5 肝气不舒,情志致病

中医认为情志亦可致病,情志多由肝所主,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肝气郁结,致使气机不畅,气滞则血滞,血滞肌肤失所养,出现白斑。情志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Papadopoulas等[3]研究发现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白癜风皮损的恢复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周峻伟,姚卫海等更为详细的从肝出发论述了该病发病的病因病机[4],可见心理因素对白癜风病情控制有一定的影响。现代医家葛宝和教授认为“白癜风的发病主要与精神情志及体质因素有关,其主要病机为肝肾功能失调[5]导致气血亏虚,营卫失调,血虚生风,皮毛腠理失养。”杨慧兰等详细的论述了精神心理因素与白癜风的发生发展存在相互作用[6]。郭志伟,李志峰[7]运用疏肝活血方治疗白癜风临床治疗有效、李燕[8]从肝论治白癜风取得相应疗效,这从反面论证了白癜风发病与肝气不舒相关,在现代社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情志致病因素更加凸显出来,从肝论治常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2.6 脾胃虚弱

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揣度以为常也”。脾胃虚弱,水谷精微化生不足,肌肤没有足够的营养,失于濡润,故产生白斑,白点。赵秀荣,张建凯[9]等运用祛白丸治疗脾虚型白癜风。商建军[10]运用调补心脾法治疗肢端性白癜风取得了相应的疗效,这都从另一角度说明白癜风的发病与脾胃虚弱密切相关。

2.7 脾热肺虚,风邪为患

《疡医大全》:“白癜疯,此证因脾积热,不能生金,肺虚受风,燥其津液,夫血赖脾摄而行,今脾为邪热所困,不能统血而行,肺受风邪,壅滞于皮毛,气血不和,运行失节,风邪所壅之处,渐变为白矣。然四肢为脾之本,皮毛乃肺之合,故起于手足者居多。”此理论从临床经验出发,寻求治病原因,有一定的道理。

3 小结

通过全面的查阅研究古代文献,从而概括出白癜风的古代名称及发病机理,古名称主要有白处、白毋奏、白定、白癜、白癜风、白癜疯、白癜风、白癞、龙舐、疬疡、白点风、白癜疯、白驳风、癜风等。而该病发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外邪侵袭,气滞血瘀、血虚、肝气不舒、肺有雍热、脾经积热、脾胃虚弱等几个方面,主要涉及肺、肝、脾三脏,在遇到该病时可结合相关论述,具体分析应用。

猜你喜欢
白点风邪白癜风
医 学 指甲上有小白点是缺钙吗?
粉刷匠的孩子,真让我羡慕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消除大型锻件内白点缺陷的工艺方法浅析
刷子李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临床研究
308nm准分子光治疗36例白癜风患者临床观察
儿童白癜风和成人白癜风临床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