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2018-02-09 19:35段昆
智慧健康 2018年17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血小板

段昆

(云南石屏县人民医院,云南 石屏 662200)

0 引言

由于我国老年化的加剧,导致冠心病患者每年都在逐步增多,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功能开始减退,血脂水平长期处于异常状态,血小板大量聚集,使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引发冠心病。冠心病极易引发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从冠心病药物治疗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展开综述。

1 冠心病

1.1 概述

冠心病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人体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病变后会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对人体的血流动力学造成一定影响,从而使得心肌出现缺氧或缺血症状,引发冠心病。

世界卫生组织(WTO)将冠心病划分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隐秘性冠心病、猝死[1]。冠心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部疼痛,并且可能伴随乏力、胃肠道不适、休克、心衰等症状。

1.2 发病机制

相关文献报道,发达国家疾病死亡病因排名第一的即为冠心病。并且曾有研究指出,冠心病发病具有特异性,一般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市人群发病率高于农村,北方城市发病率高于南方城市。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受到疾病、季节变化、情绪变化、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均会诱发冠心病,并且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少体力运动、负性情绪、吸烟酗酒等也会诱发冠心病。此外,有研究报道具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诱发冠心病。分析主要由于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人体各部分功能开始减退,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极大增长,导致人体血脂水平的异常,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压、高血脂水平,使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引发冠心病[2]。除此之外,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老人独居、医疗保障系统的延迟等因素也会提高老年冠心病的发生概率。临床上以往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疾病本身,而未从整体角度以及多种疾病的角度去研究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特点,造成患者反复住院,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造成了医疗资源大量浪费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医学上对于冠心病的不断深入研究,有学者提出将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治疗列入到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指南中来,以达到降低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2 氯吡格雷药物分析

2.1 药效学特性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受体抑制剂,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极大的降低了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发生概率。并且该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会对患者的骨髓等造成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3]。但也有研究报道,临床上部分患者对氯吡格雷出现低抵抗,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以及多种药物联用所导致[4],例如对于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来说,其血浆内的组织因子以及调节因子途经抑制物,会增高血小板的活性,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此类患者临床治疗中可以考虑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从而增加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

2.2 药代动力学

氯吡格雷用药后吸收较为迅速,并且相关研究报道,氯吡格雷约有50%的药物能够被人体所吸收,因此该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氯吡格雷主要由肝脏代谢,代谢产物半衰期较长,因此患者用药后耐受性较好,药物安全性较高[5]。

2.3 不良反应分析

氯吡格雷临床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胃肠道反应等,稍微严重的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6]。分析氯吡格雷临床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为过量用药以及联合用药。氯吡格雷过量用药会引起出血,并导致其它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由于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针对氯吡格雷药理活性的解毒剂,因此对于该类患者来说,若发现出血可以通过输注血小板从而逆转氯吡格雷的作用[7]。临床上曾有研究指出,氯吡格雷与抗动脉粥样硬化常用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降脂药、胰岛素等药物联合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8]。但需要注意与华法林、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的联用,分析主要是由于华法林是一种抗凝药物,联合用药会加大患者的出血力度。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其蛋白结合率低,能够抑制血小板中酶的产生,联合用药可能会加大出血的概率。肝素类药物具有凝血作用,氯吡格雷无法改变肝素的凝血作用,两者之间存在药效学相互作用,因此联合用药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避免引发出血[9]。

3 冠心病日常护理

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了不可改变因素以及可改变因素,分析我国冠心病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患者缺乏对于疾病的认知,因此,我们应加大对于可改变因素的重视,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生概率。首先应加大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同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减轻心理压力,并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不熬夜;增强锻炼,调整血脂的代谢;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戒烟戒酒,食用低脂肪、低糖分食物等。

4 结束语

冠心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相关文献报道,高血压对冠心病的发病有着关键作用,提示临床治疗中应以控制患者血压、血脂水平为原则[10]。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学上对于冠心病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加大了人们对于冠心病发病机制、预防方法、治疗措施等知识的了解。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各种药物的问世以及介入治疗手术的不断完善,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优势,但临床中应加大对于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监测,降低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血小板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无效性输注临床处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