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的实验报告

2018-02-09 21:19王有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困生实验

王有虎

【摘要】在推行素质教育,关注弱势学生的今天,教师要更加关注学困生,只有搞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构建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大幅度地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也才能证明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完美的、成功的.

【关键词】学困生;教学成绩;实验

在数学教学当中,每位教师难免要遇到一些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学校为了保证高中学生的数量,在招生中不论成绩的高低,只要愿上高中的学生基本上都被录取.这样招来的部分学生,本来基础相当薄弱,加之高中数学比较抽象,与初中相比,难度加大,因而数学课的学困生的数量也就不断增多,这直接影响高中数学的整体教学工作.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成为高中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笔者根据学困生的现状,对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做了如下研究、探讨.旨在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实验方案与方法

针对某一所中学高一、高二的县统考成绩低于30分的12名学生,采用随机抽签的办法,分成A组与B组(见下表).

成绩分组个体成绩平均成绩

A21,15,15,18,19,2318.5分

B20,15,15,16,17,2618.2分

经显著性检验,A、B两组的平均成绩差异不显著(P>0.05).

现在以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A、B两组虽然同班上课,但对A组学生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行真诚谈话.询问家庭情况,以前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对教师有何意见,今后有无信心学好数学,以此来加深师生感情交流.

(二)多鼓励,少批评.课堂上多提高,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答错了指出出错原因,告诉他们“错了不要紧,继续努力”.教师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经常对其表示鼓励.

(三)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爱心.每次批改作业,都有批语,如,“好”“有进步”“有希望”“会成功的”“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等.

(四)设计一些较为容易的题,经过努力都能做,使他们每天都有成功的喜悦.

(五)加强课后辅导.根据A组学生作业的情况,对做错了的要知道为何做错了,错在何处;经辅导后,要知道现在懂了没有;对不懂的學生,再耐心讲一遍.每次检测下来,首先,对他们的进步肯定,让A组学生自己总结;其次,根据成绩情况,把A组学生一个一个叫到办公室,当面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实验结果

经过高二年级一学年的实验,在学期末进行全县统考,得到如下成绩:

(一)成绩对比:

成绩分组个体成绩平均成绩

A58,49,56.5,50,50,6354.4分

B52,32.5,40,38,36,4139.9分

(二)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平均成绩高出对照组14.5分.经显著性检验,显著(P<0.05)高于高一时的平均成绩.

(三)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是成功的,也就是说这一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三、结果分析及结论

(一)经过一学年对学困生的转化实验,发现并无绝对的学困生,智力上也并无大的差异,主要是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兴趣不浓,缺乏毅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以上转化学困生的五条措施,基本可以消除学困生心理上的种种障碍和各种疑虑,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大力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二)实验表明:学生随动机诱发的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进步时要大力表扬,在学习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要热情帮助.切忌讽刺挖苦,应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他们要给予呵护,从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不断地激励他们进步,使他们成为有错就改、知错就改的学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要拿出一颗诚挚的心,拯救灵魂在于把一个没有出息的“爱因斯坦”造就成“一代天骄”.

(三)教师要把自己的心与学困生的心连在一起,给予和其他学生同等的关心.学习能力差异并不大,只要有适当条件,学优生能学会的学困生们也能学会;在方法设计上,要为学困生着想,采用“小步子,低台阶,勤铺垫,多照应”的设计原则.尽可能为他们创造顺利学习的条件,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学困生好比一朵被霜打、被虫咬的鲜花,只要精心栽培,一定能使每一个花瓣恢复生机,散发芬芳.在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公平教育、关注弱势群体的今天,教师要更加关注学困生,爱护学困生,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光荣.只有搞好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大幅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也才能证明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完美的、成功的,这样的教师才是一个让所有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吴方侃.比较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陈时见.比较教学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困生实验
微型实验里看“燃烧”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实验流体力学》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