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调研报告

2018-02-10 04:46李钦才韦远见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4期
关键词:南宁市信息化信息技术

李钦才 韦远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坚持不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通过教育信息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李克强总理也要求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贫困地区和农村的孩子们,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各地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为了推动南宁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协调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南宁市领导到市教育系统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调研活动。

一、调研情况

1.南宁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信息化装备配备方面

“十二五”以来,南宁市教育系统按照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认真抓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投入2.72亿元为中小学配备信息化设备,部分城乡中小学配备了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师生电子备课(阅览)室、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宽带光纤接入互联网,部分学校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南宁市共有教育部门办的中小学校1 671所(不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有1 064所学校实现了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占全市公办学校总数63.7%;531所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占学校总数31.8%;6县6城区653个教学点100%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接收设备;用于信息化教学的计算机共计68 795台,计算机配备比例得到提高,2015年生机比小学为40人/台,中学为16人/台,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10%和12.5%。

(2)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面

一是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653个教学点绝大部分能正常接收教育部卫星资源,基本能开齐音乐、美术、英语等这些国家规定课程,利用资源并开展教学活动。

二是宽带网络校校通项目。有1 576所学校接入互联网,接入率达94.3%。已建有校园网的学校387所,占23.2%。其中,接入带宽主要集中在4 M和10 M,大于等于10 M的学校211所。

三是2007年建成南宁教育城域网资源平台。每年投入50万元配置教育资源,目前网上的可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总容量4 309 G,可供各县区、各学校自由上网下载使用,极大地缩小了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目前,南宁市已有22 967名教师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网上晒课19 217节,丰富了南宁市优质共享资源。

(3)教育管理平台建设方面

“十二五”期间,南宁市先后建成了市级普通高中招生网上报名录取系统、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生学籍系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仿真实验室、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等管理平台,提高了南宁市教育系统行政效能,降低了行政成本支出,也很好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目前,利用“南宁市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立个人工作室4 321个,成立专题研修协作组70个,整理上传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资源2 382个,进一步促进了“网络空间人人通”建设。

2.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1)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方面

一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十二五”期间,南宁市分别举办了中小学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培训者培训班、网络新技术促教育创新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培训班、信息技术课改骨干教师紧缺人才培训班、“戴尔”项目培训班等,共培训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3 965人。共举办了9期多媒体实验课件制作培训班、仿真物理、化学、数学实验室的应用培训、物理数字化装备的使用和生物数码显微镜的使用培训班,培训人数1 025人次。

二是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方面。为了逐步实现全市装备管理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南宁市加强全市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培训,参培人数达1 000多人次,基本实现全市中小学校装备统计真实准确,为下一步的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是远程教育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举办了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技术应用培训,南宁教育城域网资源应用软件培训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班,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应用培训班等,共培训2 400多人,使南宁市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2)信息技术设备使用方面

多年来,南宁市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深度融合。据统计,全市已投入的“多媒体班班通”设备、建成的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等功能室使用率均达到100%。广大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得到不断更新,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过程中逐步成为教学的新常态。

(3)师生信息技术应用取得的成绩

2009年至2016年,南宁市教师多次参加信息化创新教学大赛并取得好成绩。参加国家级信息化比赛获一等奖174次、二等奖234次、三等奖137次。参加省级信息化比赛获一等奖678次、二等奖926次、三等奖685次。并得到参加国际创新教师大赛的提名。南宁市中小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计算机制作活动、全国青少年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赛事,共获全国一等奖78次、二等奖68次、三等奖60次,获广西一等奖444次、二等奖434次、三等奖229次。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南宁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化建设基础还比较薄弱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和发达省市的发展程度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硬件、软件方面建设和投入总体还不高。

(2)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等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还很分散,信息孤岛现象较严重,优质教育数字资源总量不足。

(3)部分学校领导信息化建设只停留在配备上,“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不少教师还不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还比较单一以至于先进的教育教学装备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2.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南宁市各县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县区之间、城乡之间,都存在较明显的差距。一些农村中小学和城乡接合部的市区薄弱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仍比较缺乏。

信息化管理和教学应用水平仍然较低,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程度还达不到高标准的要求,适应不了当前课改和新形式发展的需要。例如:一些乡镇中心小学和大部分村小未能配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标准计算机网络教室,高水平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比较缺乏,也未能实现校园光纤宽带接入互联网。

3.信息化应用于教育管理范围偏小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程度不够高

和先进地区相比,南宁市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大部分学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教学程度不高,形式多样且有效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不多,新配备的信息技术设备的教育教学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4.信息化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南宁市“三通两平台”的平台建设较为薄弱,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建设,要赶上发达地区的建设水平,“十三五”期间,南宁市需要投入经费30多亿元。目前,财政每年安排给教育信息化的专项经费很有限,学校要自筹信息化建设经费,如网络资费基本是从学校的公用经费支出的。目前,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600元/年,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800元/年,要开支的项目非常多,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就受到很大的限制。经费紧张,是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的原因之一。

5.电教机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多年来,南宁市在信息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一是在南宁市各县区电化教育装备机构人员编制不落实,不少的电教人员都是从学校借调的,很大程度上影响电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人员仅仅停留在上好信息课而已,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探索、落实没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限制了信息化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的范围。

三、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十三五”是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冲刺阶段,南宁市要按照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工作要求,依据国家《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和《“智慧南宁”建设总体规划(2014年至2020年)》等文件精神,树立“智慧教育”理念,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促进教育公平与优质资源共享,大力提升南宁教育质量,力争2020年南宁市达到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

1.出台“十三五”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规范教育信息化管理

(1)明确目标

科学制订全市“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优化全市信息化建设推进的路线图和实施方案,理清薄弱环节和建设重点,尽快出台《南宁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方案(2016~2020年)》,采用“行政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办法,制定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将教育信息化建设融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全过程。

(2)统一规划

转变南宁市信息化建设“碎片化、零散化”的状况,以市为单位整体推进,促使全市各中小学校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避免各自为战、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情况反复出现,使中小学班级之间、中小学校际之间、县区之间、市县之间能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3)分步推进

制订分步实施计划,在原有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信息化硬件软件建设,对原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提高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水平。强化应用培训,积极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各项计划。加强市级培训,明确县区培训责任,2018年实现中小学教师参培率100%的培训目标,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到2020年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三通两平台”使用实现常态化。

2.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财政投入

“十三五”期间,南宁市教育信息化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建设,要赶上先进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预计要投入30多亿元。建议每年按一定的比例,由市财政和县区财政划拨经费,作为南宁市中小学网络资费的专项资金,逐步给各级各类学校配齐配足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交互式教学仪器等设备,保证足够的运维经费,切实保障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正常用运转,为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多渠道筹措经费

建立政府主导、多渠道筹措经费机制,不断拓宽经费筹措渠道。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办法,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法人资本进入建设领域。采取企业垫资建设、融资租赁服务等多种形式,调动企业等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积极性,破解财力有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难题。加强资金管理,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专款专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3.将信息化应用教育管理全过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中深度融合

(1)加强智慧校园的开发

将在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基础上,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开发或引进“校园一卡通”“电子书包”等一系列学生管理和自主学习系统,培养学生探索性、开放性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模式。

(2)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库实现全市共建共享

“十三五”期间,将加大建设“电子课堂”“网络实时课堂”,让偏远地区学校能实时共享城市课堂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农村村小及教学点的开课率和课程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

(3)推动教育教学管理智能化

逐步完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和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让教师能够网络备课、网络研讨。丰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多角度评价,对学生发展“绿色综合评价”。

(4)拓宽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扩大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等数字化环境、场所在职业教育的覆盖面,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提高职业教育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职业竞赛和技能鉴定的信息化水平。

4.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夯实信息化事业发展人才基础

(1)落实电化教育机构编制及人员待遇

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要求,认真落实各级电化教育工作人员的相关待遇,解决好电教人员的编制、工作量认定、职称评定等问题,让电化教育工作者感到前进有方向,工作有“奔头”,从而确保各级电化教育工作得持续长久健康的发展。

(2)加强信息化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各级教育部门要把电化教育队伍的建设列入教师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电教队伍的建设,做到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内容系统化。学校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选派熟悉电教业务、懂管理、有奉献精神并掌握教育技术的优秀教师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南宁市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Sam’s Family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关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