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堂中拓展训练的实施与意义探索

2018-02-10 12:53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体育教师

李 磊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教育部于2001年4月5日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务院2004年8月26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都明确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具有的心理问题。将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发挥其最大优势和价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一、大学体育课堂中拓展训练的实施意义

1、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传统教学模式将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与大学生精神状态产生一定分离,导致学生的成长发育与社会发展脱轨,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其创新创造能力的形成一定阻碍。拓展训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明确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体育活动,比如练习、游戏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在拓展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动学生参与拓展训练的热情,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目前来看,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庭宠爱,其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很容易滋生任性、自私、自利等不良行为。通过在大学体育课堂中实施拓展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认识到团队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拓展训练可以使学生为了实现训练任务目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不气馁。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沟通桥梁,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拓展训练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带来了很大影响,由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对外界新鲜事物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强。通过在体育课堂中实施拓展训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拓展训练对学生的思维模式提出很高要求,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日后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二、大学体育课堂中拓展训练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拓展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拓展训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拓展训练与一般教学活动具有一定差距,其具有单独的课程结构。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还不能认识到拓展训练的重要性,缺少科学、全面的知识系统结构,导致拓展训练活动内容不全面,理论知识基础不牢固,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产生偏差。教师过于重视教学效率,造成拓展训练内容没有相关规律,对学生的理解产生一定困难。

2、缺乏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

由于传统体育教学对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的要求不高,学校可以积极为其教学活动提供成本投入资金。但是拓展训练项目对教学场地和相关器材具有很高要求,与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设施具有很大关系。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不能积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进,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由于不同高校的实际状况具有一定差异,为高校教师对拓展训练的探索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同时,缺乏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大大影响了拓展训练根本价值的发挥,教学质量并不理想。

3、拓展训练活动过于形式化

大量的拓展训练活动,对地理特点和器材设备提出了一定要求。许多器械设备比较简易,高校相关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作,但是对于高空断桥、空中单杠等高空项目需要购买专业器材设备。由于高校的训练空间有限,大部分器材设备需要定期检查维护,再加上缺少难度较大的高空专业器材设备,导致可以组织的拓展训练活动有限,使得拓展训练活动形式化。同时,处于资金和学生的安全方面考虑,许多高校不存在野外拓展训练活动,不能积极利用相关公共体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难以发挥拓展训练的实际价值。

三、大学体育课堂中拓展训练的实施策略

1、合理设置拓展训练知识系统

高校在开展拓展训练活动过程中,要充分根据高校附近的地理位置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考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拓展训练知识体系。拓展训练要加强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急救知识、野外生存知识和良好营养饮食习惯等。通过建立完整的拓展训练活动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教学条件科学合理选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开拓学生的体育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形成勇敢、灵活等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独立自主解决出现的问题。

2、不断提升完善教师专业素质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活动具有一定风险性,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避免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意外。同时,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生活基础知识技能、急救知识常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为拓展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具备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根据拓展训练内容给学生正确的指导的帮助。由于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的人们开始注重身体素质,因此,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育活动也逐渐变为多元化。教师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积累新的相关专业知识,时刻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积极发掘社会生活资源的教学价值,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同时,相关教育部门要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性,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知识技能培训,拓展教师的知识层面,体现拓展训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3、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各个高校相关领导人员要明确意识到拓展训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对高校体育相关拓展训练活动给予充分支持。由于不同高校的体育课程资源和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差异,许多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由于拓展训练所需器材设备价格较高,为高校带来很大经济压力。高校可以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所需材料进行购买,根据掌握知识自行制作所需训练器材。同时,高校可以积极寻找拓展训练基地,与其进行沟通合作,以合理价格向高校学生开放,满足双方的不同需求。由于许多高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外界从事拓展训练工作的人才进行招聘考核,增强师资力量。另外,高校要明确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设置其作为体育学科的必修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课堂中实施拓展训练对学生的成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传统教学采取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兴趣降低。拓展训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传统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进,将拓展训练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完善自身专业素质,合理设置拓展训练知识系统,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增强体育知识的实用性,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1]覃阳,范海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和拓展训练一体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

[2]杜俊娟,程硕.高校体育课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C].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7.

[3]杜俊娟,程硕.高校体育课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作用的研究[C].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7.

[4]娇皎,司虎克.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课拓展训练开展情况研究[C].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7.

[5]巩磊.“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10).

[6]孙树滨,白铂,黄玉涛.哈尔滨高校体育课开设拓展训练课程体系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

[7]周惠娟.普通高校体育课堂引入拓展训练的实验研究——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体育教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最美教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