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的中国农业

2018-02-10 23:17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18年45期
关键词:农资化肥土壤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相信这个标题会很吸引农业、农资行业的人。即使30年后的稻田麦浪不是今天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但子孙还在,事业还在,畅想30年后农业、农资行业的发展水平还是很有意义的。

40年前的12月18日,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启动了。记得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有首歌中唱到“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为什么那时的人们在歌曲里大张旗鼓“畅想”20年后呢?因为改革开放不仅极大解放了思想和生产力,还迸发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向往,所以畅想。

就在这个月的18日,我们刚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纪念了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按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过30年,不正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吗?那时候的中国农业、中国农资行业会呈现怎样一种令人欣喜和鼓舞的情景呢?

世界上很早就存在一门新的学问叫“未来学”。它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基础,预测未来的发展路径与成就,勾画未来新的产业与领域,引领人们的筹划和追求。“中国梦”就是未来的美好生活在今天中国人心中的投影,她激发奋斗,带来动力。同样,我们农业、农资人也需要有一个中国农业、中国农资行业未来的愿景,这个愿景既引导我们发展,也带给我们路径。无疑,乡村振兴战略制定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就是未来农业的大舞台、总导演,也是未来农资行业服务的总体环境。因此,畅想农业、农资的未来,至少要牢牢抓住两点。一是千方百计提升农业效益。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区,对应到农业就是如何提升农业的效益。发展是硬道理落实到农业,就是未来中国农业不仅要保障粮食安全、极大丰富农业产出,更需要在三产融合中寻找新的定位、发展新的领域。否则,农业就无法在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二是切切实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资服务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既是绿色理念、生态文明的刚需要求,也是贯穿农业、农资行业未来几十年的红线、底线。否则,生态宜居的目标就无法全面实现。

过去40年,我们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取得的工业化成就。落实到农业,“蹄疾步稳”是最准确的发展描述了。我们不能渴望把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复制到农业。我们曾经急于在农业的组织制度、管理机制、生产规模上实现大跨越,但事实证明欲速则不达。操之过急的合作化运动、揠苗助长的合作社升级,都证明超越了当时的历史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地从农业的发展实际出发,寻找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中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这样一个深刻把握中国历史与现实、推动中国农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国方案”。

一看农业30年,长吗?对建功立业的仁人志士来说太长了,我们曾经恨不得“只争朝夕”!但放到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放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里,30年不长。对农业体制机制和农业规模的发展改革,我们需要足够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

土壤是有生命的

湿地是地球之肾,森林是地球之肺,绿地是地球之肝,海洋是地球之胃,以上称呼,有的被公认,有的还有待考证。但地球上能够承载几十亿人口,能够孕育发达的文明,和地球上的土壤分不开,也许我们应该称土壤是地球之脾,脾主运化,地球上的土壤,才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地球表面的疏松层。就是这个疏松层,给我们丰富的食物,承载我们居住空间。土壤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土壤也有着自己的生命。因为我们工业开发、生活或者农业生产的变化,土壤中接受了很多不该属于它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土壤没什么影响,有些物质可能在土壤的物理属性、化学性质或者生物种群等方面,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所以,土壤的生命受到威胁。有的威胁到它提供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空间是否安全;有的威胁到它孕育的植物能不能保证营养的同时安全。

现代化农业的进程,让土壤里增加了不属于它的物质,有化肥、农药、农膜,还有一些随着某些新产品进入的可能会永远留下的重金属。很多地区的土壤已经酸化,有的土壤颜色变了,有的由于酸化产生了一系列的病害,有些土壤甚至寸草不生。

最初的土壤障碍,如不加注意,就会变成土壤污染,有的地方就会叫作土壤癌症。得了病就要治疗,有人说把污染的土壤挖走,换点好的,这不就是典型的把病变器官切除,移植一个吗?有的人说给他加点热,蒸出来就是了,这不就是发汗治疗吗?有的说再往土壤里加点药剂,或者稳定,或者氧化,这也只能是暂时没问题了,终究是在原本污染的土壤里又增加了物质,这些物质有没有污染,还要等科学进步了才知道。

土壤是有生命的。生病了除了以上的治疗思路,相对应的也应该有一套更加和谐的治理思路。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用土壤中原本就有的物质来调理呢,提高它的自净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污染土壤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用生物小循环的方式,把深层污染物带到表层,可以通过自然矿物的调节,让污染物和生产和谐共处。这将是土壤治理的至高境界。让养育我们的宝贵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适中,生物多样性增加,回到那个可以自我修复、自我净化,散发出巨大生机的状态,我们的生活才会自然美化。土壤是有生命的,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土壤才好。

□郭兆熊

也说说追加淡储指标

一直听人说起,全国最牛的手机号,比如13808888888是广州恒大许家印的,13777777777是浙江正泰南存辉的,13666666666是某些人眼中“国民老公”的,13999999999是新疆首富米恩华的,13888888888是广东石油大亨吴柳波的,据称前段时间某人又花1.2亿元拍到了18888888888。不管真假,这些号码真有人拨过,绝对没人接,15555555555、13333333333也一直处于通话状态中,不信你也拨拨,结局一样,绝对没人接听。如果你拨打010-63702118,秒秒钟有人接,会有专人带你跳出农资看农资,让你看得更高更深更远。如果你时间宽裕的话,这里还有行业焦点、热点事件的高度关注,专家、学者对农化行业的深度把握、理性分析,前瞻性的农化行业政策法规解读……这个广告做得天衣无缝、大雪无痕。

记得今年元月份,曾有证券机构预测,年内尿素价格将冲击2300元/吨,呼吁做好淡储化肥供应;更有专业分析师剥出《关于做好2018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的三核心——保煤保气增淡储,当时新增550万吨淡储招标,尿素淡储原则上占总量40%以上,就是说尿素淡储至少增加220万吨,加上往年480万吨的淡储,那么尿素淡储量至少将增加700万吨。本来淡储一事已遵多位挚友之嘱,尽量不碰,天衣无缝、大雪无痕。然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在12月中旬发出的新增2018/2019年度415万吨化肥淡季商业储备招标文件出台,让一切都变得踏雪有痕、雪泥鸿爪了。

这次追加的415万吨化肥淡储,中标后任务有效期两年(2018/2019年度、2019/2020年度),2019/2020年度是否续签,视2019年化肥储备制度改革推进情况再定。2018/2019年度承储期限短了些,2019年1月-4月总计4个月;如2019/2020年度继续签约,则有2019年10月到2020年4月间任意连续6个月。招标时间有点短,就几天吧,于是各种分析、各种预测、各种猜想巴拉巴拉地全来了,什么尿素涨价的节奏了,有些尿素厂家也真的这样干了,第二天就上调出厂价,上调幅度10-30元/吨不等。还有说是化肥市场回暖的象征,还有说是新年稳价的砝码,也有说是激发厂商拿货的催化剂……几乎你能想到的,人家都想到了;而你没能想到的,人家也已想到了。

参加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周年大型活动期间,遇到很多位我认为比我写得好、写得透彻、写得精彩的大咖,无一例外地向我诉苦,说是他们的文章出来后,常常被喷甚至被人身攻击,求应对。我说你又不是人民币,要每个人喜欢干嘛;即使是人民币,也不会每个人都喜欢,释然。我说我们接受善意批评,拒绝无端苛责,反对低俗谩骂,纷纷点赞。某公众号只要推出我的文章,就有那么1-2位异类各种冷嘲热讽,极尽辱骂之能事,这是我不能容忍的,与公众号联系,他们说早就发现这1-2位夺眼球的无中生有损人利己满嘴喷粪,已与这两个人多次联系,屡教不改、毫无悔意,最后只能关闭评论功能了事,挺悲哀的。他们称我为“前辈”“老师”“农资市场分析中吃螃蟹的”等,不算骂我,只是明白坤哥写成坤叔了;让我提意见时,一概冠之以“敬佩、坚持、故我”,非常讨厌所谓的文人相轻,听了我对他们的评价后“感动、恍惚、努力”的作者们,一起加油啊!如果你想高度深度温度地知道追加淡储指标的思想碰撞,还是拨那个专注专心专业的牛号010-63702118吧!

□坤哥

猜你喜欢
农资化肥土壤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土壤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