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儿童文学拓展阅读实践探究*

2018-02-10 23:59邓智斌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22期
关键词:安徒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

邓智斌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出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大量阅读优质文学作品是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虽然现有教材为小学生提供了一批优秀、经典的文章给学生阅读,但仅靠语文课本是远远无法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一阅读量要求的。如何在完成现有教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受小学生本身的年龄和知识面等因素制约,学生很难自主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常见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方式,无论在空间、时间、知识范围上都比阅读其他书籍占据更大的优势。儿童文学是指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集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直观性于一体,涵盖多种文学体裁,小学生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了解大千世界、收获情感体验。因此,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拓展阅读作为现有教材的补充可以拓宽阅读的范围,扩大读者的视野,便于沟通课内、课外阅读,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网络化、立体化和综合化。而且,可以在知识的相互比较、补充、融合和重新建构中,使读者开拓思路、闪出火花、涌现创意。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利用在线网络平台指导小学生开展儿童文学拓展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笔者利用一些在线平台进行了一系列儿童文学拓展阅读实践探究。

一、创建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外拓展阅读

当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资源的无限丰富让人们非常便捷地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源。现在的小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成长的一代,他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与传统相比有了新的变化,电子阅读成为新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流行方式。作为教师,顺应时代潮流,创立一个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1.创立公众号 推送文学作品

互联网上已有很多现成的儿童文学电子读本,学生可以随时从网上阅读海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但如何挑选高质量的、适合自身认知水平的作品,怎样规划自己的阅读进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困惑。在微信平台上创建一个属于教师个人的公众号,就可以通过这个公众号定时向学生推送适合他们阅读的、图文并茂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短篇故事的作品集,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可以每天一篇向学生推送;如果是一些大部头的长篇儿童小说,像《狼王梦》《草房子》等名著,可以如同连载的形式每天向学生推送一个章节,这样既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更好地为学生规划好阅读进度。

微信公众号的后台还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哪些文章阅读的次数最多、哪些文章受关注的程度最高等统计数据,对教师继续为学生挑选、推送儿童文学作品提供有效的借鉴。

2.关注公众号 开展亲子阅读

现阶段高年级的学生很多都会有自己的手机,并且会有自己的微信账号,这部分学生一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账号关注教师创立的阅读公众号,而低年级以及一部分没有自己的微信账号的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借助家长的账号关注公众号进行阅读。但无论是通过哪一种方式进行关注,都倡导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这样既能让家长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又能让家长监督学生对手机的使用,还能增加亲子间的共同话题,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更爱阅读。

3.借助公众号 分享阅读成果

借助公众号进行阅读之余,开展学生之间分享交流活动更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和提高表达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每周撰写阅读体会,设立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阅读交流分享;完成每一部作品之后制作一份手抄报,挑选出优秀的作品在课室的板报上进行展示;还可以在每个学期期末举办儿童文学故事大会。通过一系列的分享活动,让学生对在线阅读儿童文学更感兴趣,使这样的课外阅读更具实效。

二、借力在线教学平台 开展课内拓展阅读

1.在线拓展 走进儿童文学

现行教材也收录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讲授这类课文,假如仅仅局限于文本,教学视野无疑是狭窄的。目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各种信息媒体进行网络教学已是司空见惯。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拓展阅读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真正领略儿童文学的无限魅力。

(1)拓展阅读 走近作者

教材中的不少儿童文学作品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借助教材,引领学生走近作者,阅读作者更多的作品,对于深入认识作者的写作手法、艺术风格以及思想内容都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教学中,可以借机利用“智慧课室”等在线教学平台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阅读一系列安徒生童话作品,让学生通过《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衣》《刚强的锡兵》等作品认识到安徒生作品朴素清新的风格以及鞭挞残暴愚蠢的反动统治者、歌颂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

(2)拓展阅读 深入文体

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多种多样,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歌等,但每一册教材中同一种文体的篇目总数不多,局限了学生对文体的认识。因此,通过在线拓展阅读,向学生推荐阅读相同体裁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更深入认识这种文体的特点。例如说在五年级下册的《儿童诗两首》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向学生推荐阅读一系列叶圣陶、冰心、雪野等著名作家的儿童诗歌,对于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儿童诗情感饱满、想象丰富、构思新巧、充满童趣等特点有着积极的作用。

(3)拓展阅读 走进原著

教材收录的一部分儿童文学作品仅仅是原著的梗概或者某些精彩片段,其中六年级下册的《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其中的代表。编者的意图本身就是想通过梗概和精彩片段唤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在线推荐阅读,学生就能轻松地通过老师的推送走进原著,感受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

2.在线分享 感悟儿童文学

(1)在线分享 感悟人物形象

经典的人物形象是儿童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经典的人物形象学生都能够通过作者在作品中的描写得到感悟。

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拓展阅读过程中如果仅仅凭借学生个人的感悟,其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认识往往并不全面。技术支持下的拓展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时,在电子文档中做出关于感悟人物形象的相关批注并截图下来,上传到在线平台,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所有学生上传的批注情况,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出个别批注跟全体学生进行分享,使全体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2)在线分享 感悟语言特色

关注语言现象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想象丰富、构思新巧、充满童趣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儿童文学作品的永恒魅力所在。儿童文学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特点,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儿童文学的魅力,另一方面更是落实语用的教学要求。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安徒生通过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每个窗子里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鸭的香味”与“小女孩的家只有房顶,破裂的四壁可以漏出风来,家里跟街上一样冷”的对比;新年的美好快乐与小女孩冻死街头的对比;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与冰冷的现实的对比;温暖的阳光与小女孩冰冷的尸体对比。安徒生的其他作品是不是也有同样的表达手法上的特点呢?通过在线拓展阅读安徒生的作品,在电子文本上做批注,截图上传至学习平台,让学生交流感悟,就能够更深入体会到安徒生作品的语言特色。

3.在线讨论 探究儿童文学

课后组织学生借助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拓展阅读并进行在线讨论,是引领学生深层阅读儿童文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以《巨人的花园》为例,教师可以课后通过在线平台的分组学习功能把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学习讨论小组,各小组成员在组内发表自己在拓展阅读《渔夫和他的灵魂》《快乐王子》《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少年国王》等文章的学习收获,其他成员也可以分别对其进行讨论交流。在线交流的形式多样,可以点赞、文字留言、语音留言。学生通过这样的在线交流,学习就显得更加兴趣盎然。

互联网环境下的儿童文学拓展阅读是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实现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的教师机向全班学生推送拓展阅读文本,学生在各自的平板电脑上就可以打开资源包进行阅读,并且还可以通过Word文档的插入功能在拓展阅读文本中进行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收获。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借助课室一体机上的在线学习平台“分享学生屏”功能分享学生的阅读收获,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实现更深层次的拓展阅读交流。课后,这样的拓展阅读分享更能激起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儿童文学,感受儿童文学的无限魅力。

三、结语

互联网环境下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开展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的儿童文学拓展阅读,对引领学生更好地走进儿童文学,感受儿童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安徒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
安徒生的世界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跳高者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