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2018-02-11 10:45卓智勇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体育

◆卓智勇

(山东济宁任城区李营中心小学)

一、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素质。这样就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勇于表现自我,学会理解与认可不同的意见与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谅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比如,我在每带一个新班的时候,就会先找机会展示自己的颠球技术,十分钟不带停的,学生佩服的五体投地,都想学我的绝活,很听我的。以后的体育课好上多了,他们也愿意上了,学习兴趣自然激发出来了。

二、创造愉快氛围

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而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予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造成了障碍。因此,教师要用各种形式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给予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敢干提出假想,激发学生强烈的寻根问底的欲望。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才能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为此,我采用微笑施教法。以友善、积极的情绪表现给学生们,给他们带来轻松、愉快、亲切的感觉。“快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谈”的权利还给学生,把“练”的过程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我在教学篮球运球时,当讲解和示范完毕动作要领之后,会笑着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大家都观看了老师的示范动作。下面,请同学们互相练练,不懂的地方可以找老师一起谈谈,有什么新的见解或玩法可要告诉老师。”这样一说,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很快地得到提高。

三、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青少年的心理,虽有很多共性,但也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如有的学生胆大勇敢;有的学生胆小怕事;有的意志顽强,有克服困难的信心;有的意志薄弱,碰到困难而退却;有的学生好动;有的却安静沉着等等。因此教师要能准确的掌握好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可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存在着一种自卑或自暴自弃的心理,教师对这种学生不能苛求,不要多去批评指责,而要通过表扬或暗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及锻炼,介绍适合他们的体育运动项目,基本降低教学要求,使他们看到自己还有希望,有长处,从而通过积极参加锻炼,提高了他们的活动能力。有的学生体育基础虽好,但自尊心强,受不得批评,对这类学生不要当众批评,应采用个别谈心,正面诱导的方法来维持他们的自尊心,指出他们的缺点,使他们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以利改正。总之,教师的教育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讲求方法和策略,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高了很多。

四、通过比赛,培养健康心态

体育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竞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一般在竞赛前让学生练习几分钟,这样每组为了取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帮共同提高的风气。进行比赛时,同组的同学就会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克服独生子女的任性、娇纵、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使情感得以升华,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发展。教师还可利用不同时间、各种比赛形式,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同学间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培养耐挫精神。

五、增强体育教学的游戏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儿童喜欢抽象”,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而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生动而活泼,还能锻炼身体,培养学生坚毅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增添了其乐无穷的新鲜感,从而达到累而想练,疲而不厌,爱好体育活动学习的兴趣。每节课,我都留时间给孩子们做做游戏,如学完高抬腿跑,我带领学生用膝盖踢毽子,这样游戏中锻炼高抬腿,同学们兴趣盎然。

总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终身体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