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三原则看《傲慢与偏见》字幕翻译

2018-02-11 23:39杨安妮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源语傲慢与偏见连贯

杨安妮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一、引言

英国作家简·奥斯汀于18世纪完成了《傲慢与偏见》文学作品。该作品以伊丽莎白(Elizabeth)和达西(Darcy)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揭露了金钱在婚姻、人际关系中的重大作用,同时也辛辣滑稽、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姐妹四起不同的姻缘以及伊丽莎白的婚姻观:幸福婚姻来自真爱。2005版《傲慢与偏见》电影正是根据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该电影最大限度保留了小说的真实内容,精彩的镜头语言、绝佳的叙事风格,使之成为同名电影中最经典、最受欢迎的版本。鉴于当今不少电影因字幕翻译质量不佳而大大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以及文化传播效果,本文将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通过结合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的具体例子,重点分析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与忠诚原则如何更好地指导字幕翻译。

二、翻译目的论的内涵与翻译原则

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了功能派翻译理论,该理论的重要贡献者是:凯瑟琳娜·雷斯 (K.Reiss)、汉斯·威密尔(H.Vermeer)、贾斯塔·赫兹·曼塔莉(J.H.Mantta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Nord)。目的论(Skopostheorie)这一术语来自雷斯的学生威密尔,他突破了翻译对等理论的局限,将希腊语“目的”(skopos)与“功能主义”相结合发展为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其中“目的”指向翻译意图与翻译行为①。威密尔翻译目的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雷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与相对应的翻译策略和评价标准;2)威密尔的“目的法则”与“连贯法则”;3)曼塔莉的翻译行为理论、翻译跨文化转换形式观;4)诺德的翻译“忠诚原则”。以下笔者主要探究目的原则、连贯原则以及忠诚原则如何更好地指导字幕翻译。

三、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的字幕翻译

关于字幕翻译的定义,Jacobson认为是一种将源语语言符号口译成目的语的活动②,而Shuttleworth&Cowie认为是一种对电影或电视提供与对话同步的说明③。笔者认为,字幕翻译是一种“精听-分析-翻译-修改-校对”的复杂过程,并且提供的目的语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文字说明,而是侧重于内容意图与文化的有效传递。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共同作为字幕翻译的指导原则,已经成为翻译领域多数学者们的共识,然而在不同情境中,三个原则侧重点有所不同。以下笔者将进一步具体分析例子,印证目的论三原则对字幕翻译的重要指导作用。

1、目的原则

威密尔认为行为取决于行为的目的;同理,翻译行为取决于翻译的目的④。对于影视字幕翻译,目的原则强调翻译的关键是将源语所要传达给观众的真实意图与文化知识合理地转换为目的语信息,这点与字幕翻译功能的信息功能、表达功能与呼唤功能相一致。总体而言,翻译不应当局限于源语的字面意思,翻译不追求文字对等翻译,而是一种以获取目的语文化为目的的翻译行为。

例1:在班纳特小姐们(Miss Bennets)与彬格莱(Bingley)和达西(Darcy)第一次见面舞会上,休息时间达西与彬格莱进行了以下对话。Darcy:You were dancing with the only handsome girl.(舞场上唯一漂亮的姑娘跟你在跳舞。)Bingley:She is the most beautiful creature I have ever beheld.(我从来没见过如此美丽的尤物。)分析:对话中达西与彬格莱分别使用handsome与the most beautiful creature来形容班纳特大小姐吉英(Jane)的美貌。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handsome用来形容人的意思有:a)a man who is handsome is attractive;b)a woman who is handsome is attractive in a strong healthy way⑤。译者将handsome译为“漂亮”而不是帅气,既符合中国人眼中美女子温文尔雅的淑女形象,又符合画面中跳着优雅舞姿的吉英;而将beautiful creature意译为“尤物”更是匠心独运,因为在中国文化里,“尤物”一词往往体现出说话者轻慢、傲慢的态度,这恰恰是达西惯有的说话风格,也正是达西的傲慢才导致伊丽莎白对他产生偏见。所以,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加工过程,只是翻译表面语言就无法找到最佳的答案。

例2:班纳特一家子见过彬格莱后,有一回班纳特太太又催促班纳特先生关于女儿婚姻的事:You’d think our girls look forward to a grand inheritance.(你最好先为我们的女儿找一个有钱的女婿。)分析:原文中的a grand inheritance字面意思为“一大笔遗产”,而译者将此译为“一个有钱的女婿”。17-19世纪的英国存在复杂的土地制度,即“限定继承地产”,这是当时英国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对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观众肯定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在没有亲兄弟的情况下女儿继承上辈的财产也只能是奢望?班纳特太太料到假如彬格莱娶了大女儿吉英,自家不但可以富上加富,而且可以为“限定继承地产”提前做保障,以保证自家地位与财富不坠。译者结合历史背景,一方面解开隐喻:女儿要想继承财产首先得找个金龟婿,找到金龟婿后就能富上加富;另一方面也避开了观众的疑惑。基于目的论,译者首先进行源语言分析,接着进行两种语言的转换加工,而转换作为一种行为,显然是有目的的,它能够让观众短时间内同样得以产生与源语观众近似甚至相同的心理反应。

2、连贯原则

连贯原则同样是目的论的重要准则,译者应该为观众呈现符合语内连贯标准的目的语字幕。目的语信息或文本要有意义、可理解,并且与目的语观众的反应保持连贯一致,只有这样字幕才能带来最佳欣赏效果,交际才算真正成功⑥。换言之,目的语字幕应该具有可读性,可接受性、可理解性,并且在目的语文化及交际语境中有意义。

例1:班纳特太太与三个女儿到彬格莱家,管家向彬格莱传话:A Mrs.Bennet,a Miss Bennet,a Miss Bennet and a Miss Bennet,sir.(班纳特太太,班纳特三小姐,班纳特四小姐,还有班纳特五小姐到,先生。)彬格莱妹妹卡罗琳(Caroline)一听异常反感,讽刺道:Are we to receive every Bennet in the country?(乡下所有叫班纳特都来我们家了?)分析:“当局者迷”的管家无法识别小姐们的长幼次序,而“旁观者清”的观众却多次见过她们的画面。译者并非机械地按照源语字面意思将四个“一个班纳特小姐”排列于屏幕上,而恰恰是配合电影画面,巧妙地分别译出四位具体来访者以达到字幕的信息功能与表达功能。此外,地点状语在英语表达中往往后置,而在汉语表达中则常常前置,在连贯原则的指导下,译者把in the country前置译为“乡下”,使之更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屏幕上多处的不连贯表达必定会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与评价,因为“源语的声音清晰无误,任何对源语有所了解的人都会自觉地对字幕采取一种批评态度,稍有不当即引起观众的不信任,影响信息传达”⑦。因此,对于字幕翻译而言,应尽量避免信息断层而造成译本的不连贯。

3、忠诚原则

诺德在《翻译中的语篇分析》中第一次提出“功能+忠诚”的忠诚原则概念⑧,认为译者应该同时忠于源语和目的语,但是不能将“忠诚”与“忠实”两个概念相混淆。“忠实”指向源语与目的语的关系,而“忠诚”则上升到人际范畴,倾向于指向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另外,贾艳丽与王宏军认为“忠实”指的是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关系;而“忠诚”指的是目的语的意图要与源语的意图相一致⑨。因此,译者应当同时把握源语与目的语的环境,基于“忠诚”角度,对观众负责。

例1:在一次舞会上,班纳特太太在达西和彬格莱面前炫耀、夸奖大女儿吉英自从15岁起就有人追求,她是这么说的:I was sure he would make her an offer.However,he did write her some very pretty verses.(我敢肯定他一定对她有企图。无论如何,他是写过不少可爱的诗给她。)分析:字幕翻译最终指向观众,它是一种在目的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观众而产生的语篇⑩。在该情境中,班纳特太太使用“did”一词来强调自己的大女儿吉英深受男子的青睐。结合班纳特太太的性格特征,仔细分析,这一强调无疑更加暴露班纳特太太的意图,她想通过抬高大女儿的美貌魅力来吸引彬格莱,以尽早得到金龟婿。译者正是抓住了班纳特太太的心理特征,在忠诚原则的指导下,同样进行直白地强调,即将源语的强调表达成分明确译为目的语以达到真实刻画人物性格、揭示话语内涵的目的。译文的一个“是”字淋漓尽致地彰显班纳特太太心怀意图的形象,同时也体现译者遵从翻译忠诚原则与善用直白表达艺术之妙。

结语

如今,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影视传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当然不容忽视,因此影视的字幕翻译质量已引起翻译界学者们以及翻译爱好者的关注,如何更好地将翻译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中,往往体现出原作者的创作艺术,通过人物栩栩如生的对话,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于观众眼前。那么,对于优秀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更是延续了原作的艺术,使其人物形象、文化内涵等在观众们的心中永驻。翻译目的论摒弃传统的翻译对等理论,强调翻译就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其最终目的是向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真实而有效地传递信息,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达到影视欣赏的效果。

注 释:

①Munday 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1:76-78.

②Jacobson R.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M].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59:202-204.

③Shuttleworth M.,Cowie M.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7:210-214.

④Baker M.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234-236.

⑤于春迟.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886-887.

⑥Shuttleworth M.,Cowie M.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8-19.

⑦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38-40.

⑧Nord C.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Amsterdam:Rodopi,1991:28-32.

⑨贾艳丽,王宏军.“功能+忠诚”:翻译目的论评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12):79-82.

⑩Nord 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7:12-14.

猜你喜欢
源语傲慢与偏见连贯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