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2018-02-11 17:42韩变红
学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国学经典小学语文课堂

韩变红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作为主阵地,要不断创新,开放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进行教学,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国学经典;发展性评价;自主学习;运用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0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041

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教师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而碰撞产生的多彩火花。在实际教学与课改实践中,教师要努力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真诚欣赏,仔细聆听,让我们的课堂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喜人的变化。

一、 经典渗透课堂,滋养学生的心灵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民族复兴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重大使命。小学生阶段,正是学习知识、塑造人格、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国学经典的诵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经典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增加词汇量,有效助力他们背诵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运用国学经典帮助学生成长,显得格外重要。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我认为必须充分认识到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多渗透国学经典。把《三字经》《弟子规》《德道经》《易经》等国学经典中最精华的内容,结合每单元的重点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达到教人求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

二、评价走进课堂,让学生心花怒放

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是唤醒,是鼓舞。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精彩、独特、有预设的评价,是一种发现,是一种欣赏。欣赏者要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自然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这种沟通与信赖会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让他们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自主学习主导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学习模式和师生定位以及课堂结构。自主学习主导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组织下的学生小组合作。即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主演”角色。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统观全局,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及时评价赏识学生,引导小组成员不偏离学习内容。

(一)阶梯式的“学路指引”,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在《小山羊和小灰兔》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预设三个“学路指引”。“学路指引一”:小山羊和小灰兔有什么约定呢?浅显,难度不大,二年级学生只要自读课文,就可以得到答案。学生初次努力,就取得成功,这种来自于成功的自信,会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此时,教师出示“学路指引二”:在第2自然段中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描写小山羊、小灰兔做法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采用“自学、对学、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总结学法”的模式,在互帮互助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这个环节的学习已有一定的难度。“学路指引三”:运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很显然,要完成“学路指引三”的学习内容,难度更大。正是这样富有阶梯性的“学路指引”,一步步引领学生思考、探索、学习、收获,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真正主导了课堂。

(二)务实的合作,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存在一个时机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重难点,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依靠学生个人能力难以完成的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讨论,让学生先明确合作学习要求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参与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能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叶公好龙》一文的教学中,可预设这样一个合作学习的环节:组长负责组员在小组内学习,古文、译文对照,理解重点字词在文中的意义,并分析“写、走”两字古今含义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很投入,组织有序。十多分钟的时间里,有激烈的争论,有专注的聆听,每个组员都在展示自己的智慧、能力,学习是踏踏实实的,没有一点表演的成分。这个环节的设计,教師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滋养了学生包容、互助、协作、奉献的品质,学生既展示了知识,又展示了快乐。

(三)富有学科特色的课堂延伸,给了学生再创造的空间

不同的学科,对同一话题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评价父母的爱”这一话题,品德与社会关注的是:让学生通过回忆,体验到幸福和快乐,认同其中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而语文关注的则是:在回忆的过程中用什么语言来表述,教师应在构思、修辞、遣词造句等方面加以指导。在《种子的梦》一文的拓展延伸中,教师没有设置诸如“学了这首诗,对你有什么启示”这样非语文的拓展,而是设计了“一粒种子有自己的梦想,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梦想,请仿照诗歌写出来”这样一个与课堂重点、语言文字紧密联系的,语文的拓展。给了学生再创造的空间。

四、灵活运用教材,让教学活起来

在单元教学中,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单元内课文的编排顺序,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课型的区分在一年级还看不太清,到了三年级,课文就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精读课,二是略读课。在教学中可加入国学经典学习,建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精读课主要是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举例子,给方法,激发读书的兴味;略读课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课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调整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及国学经典的次序,先指导学习一篇精读课文,然后引导学习一篇略读课文,将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并将国学经典内容融入其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陆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4).

[2] 王春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J].都市家教月刊,2015(8).

猜你喜欢
发展性评价国学经典小学语文课堂
运用“发展性评价”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