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2018-02-11 17:59赵志军
学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寄宿制城镇化班主任

赵志军

摘 要:城镇化的发展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源、家庭教育、农村教师以及学生的心理、情感、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要正确看待这些影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生活目标,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走进学生生活,用心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家庭,家校共建等多个方面采取对策。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寄宿制;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16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106

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镇化的进程不仅给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的结构带来一定的变化,也不可避免地对农村中学生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的心理、情感、学习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也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以适应这种变化。

一、城镇化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带来的影响

(一)城镇化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源的影响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计生政策效应显现,城乡教育的差距,城区学校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加、扩大,特别是农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使得大量的农村学生有条件在城市接受中学甚至小学教育,造成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也逐年减小。城区学校招生的掐尖行动,农村家长的选择性教育,使得农村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过少的优质生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后进生的正面带动力必然弱小。

(二)城镇化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影响

城镇化的发展,人口流动的频繁,使许多农村学生到城市上学,但很多家长却在家庭教育和处理与学校、教师的关系中自负、蛮横、无理,自以为是地过分干涉和否定学校对其子女的教育,给学生思想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家校配合的失当,使许多寄宿生纪律散漫,对教师的教育“刀枪不入”,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往往是“5+2=0”,一旦出现问题,家长就将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推给学校。

(三)城镇化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影响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但是,由于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各方面的差距,使得大部分农村教师都有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城区学校任教的冲动,加之城区学校通过招考等方式选拔,使得大批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骨干教师加速向城区学校流动,农村学校成为城区学校的练兵场,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发展。

(四)城镇化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影响

近年来,为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可否认寄宿制能使学生尽早学会集体生活,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但农村寄宿制,对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缺少家庭的教育和与父母的交流,造成许多学生性格孤僻、暴躁、执拗。家庭关爱和安全感的缺失,又容易使他们产生感情脆弱、缺乏自信、悲观消极、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城镇化的发展给农村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但是作为农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认识到,这些不利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因此教师必须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逆水行舟,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撑起一片天空,做好他们人生的引路人。

二、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的应对策略

(一)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生活目标,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学生有了学习生活的目标,就会在学习生活中产生巨大的动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要通过周班会、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渠道,帮助学生逐步确定学习生活的目标,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生活。让学生明白农村生活的局限性,激励学生为未来城镇化的生活做准备,激励学生勇敢地走出农村,到更广阔的社会舞台施展抱负,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不仅通过伟人实例激励学生,也要通过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来鼓舞、激励、鞭策后进学生为理想、目标努力奋斗。充分挖掘学难生、品德后进生身上的优点,通过有针对性的“班级之星”的评选,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缺点,为美好的人生目标努力学习。

(二)走进学生生活,用心关爱学生

要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就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基础差甚至品德出现问题的学生,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用心关爱学生。通过个别谈心、小范围聚谈、周记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思想状态,让其感受到寄宿生活中缺乏的严父慈母之爱的温暖。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地对待学生,使学生融入到学校集体生活,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心与学生交流,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使班主任教师成为学生倾诉和交谈的朋友。

(三)走进学生家庭,家校配合,关注成长

班主任要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一切与家长联系的机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价值观,以期家长用积极的态度教育引导学生。教育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家校配合,将学校德育内容渗透进家庭生活和家长的言传身教中,使班主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还应该积极地大范围地开展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家长对学生的一些想法、打算,进一步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内心情感等等,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也让家长通过家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了解了班级的总体情况,更清楚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劣势,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并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更好地和教师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主编.中小学校管理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 赵瑞瑞,周国华.城镇化背景下農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

[ 责任编辑 谷会巧]

猜你喜欢
寄宿制城镇化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