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对小学生的心理危害研究

2018-02-11 18:01李东风
学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智能手机小学生

李东风

摘 要:随着手机功能的普及,很多学生和家长开始沉迷于手机,并逐渐变成“手机控”,久而久之,不仅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少了,学生的心理及生理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要改变学生及其家长对智能手机的错误认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定期开展主题家长会,让学生不再受到手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智能手机;小学生;心理危害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1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114

一、小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相关危害分析

我曾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随机采取了个别访谈的方式来进一步评估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最后的结论显示:此次研究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收回198份,收回的问卷中有53.54%的学生在家中都能很容易地得到父母的同意并拿到智能手机进行玩耍;且有77.78%的学生家长认为学生学习累了,玩玩手机并没有什么,且对学生玩手机的情况表示很赞同;有83.84%的学生则表示自己经常拿着父母的手机玩游戏、聊天等;有62.63%的学生在节假日的时候,几乎能每天拿着父母的手机来在线挂QQ,且在线总时长高达12小时,即使不是节假日,自己放學回家也能通过智能手机聊天,每天时常大约2小时甚至更长等。上述数据表明,父母的“纵容”让小学生长时间玩手机,并慢慢地将手机当成了电脑,只要是在家时就能通过手机进行QQ聊天,或者玩游戏、聊微信、浏览网页、看小说,甚至在写作业时通过“作业帮”“小猿搜题”软件及QQ的截图功能来获得答案等等,长此以往便导致了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和成瘾性。一天不玩会手机就会坐立不安,焦虑烦躁,无法做其他的事情,上网时间不断增加,学习成绩不断下滑。而心理和生理都尚未健全的小学生如果长时间沉迷于玩手机中,不仅会导致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视力下降,还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利影响。另外,部分小学生在通过手机功能与他人进行聊天时,不仅容易出现言语冲突的情况,还容易引发学生间的矛盾,严重时还会发展成为学生打架、违纪等不良事件。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智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长时间地玩手机极容易对其颈椎、智力、手指造成较大的伤害,并容易导致学生的睡眠紊乱、记忆力衰退等。此外,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都能回家拿着父母的手机玩,也会产生虚空、攀比的心理,然后回家也要求父母给自己玩手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还给其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科学研究证实,小学生过早,且长时间地使用手机极容易产生较强的依赖感,并促使他们大脑思考的方式逐渐变得单薄。同时,喜欢通过手机发送短信的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很难深入,且凡事都只是追求速度,急于知道结果,性格与不沉迷于玩手机的同龄儿童相比更容易冲动。另外,小学生如果长期使用手机聊天,那么他们将会缺少和其他人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逐渐害怕社交,甚至开始变得孤僻、胆小、性格偏执等,并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除了社交恐惧之外,沉迷手机还容易导致小学生和自己的父母出现隔阂,并不会再将自己的真心话告诉父母,从而导致父母产生强烈的失控感。

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在不久的将来,学生们所面临的竞争将会国际化,而竞争大多都取决于他们处理问题、控制情绪、交际等能力。智能手机中相关软件的聊天功能仅仅只是虚拟交往和感官刺激,难以让小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人与人在交往时的语气、神态、眼神等,更无法体会到喜悦或悲伤的情感体验,长此以往,便会对小学生自我情绪管理及社会交际的能力造成影响,进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二、对于沉迷使用智能手机的小学生应采取的心理调试措施

(一)改变学生及其家长对智能手机的错误认识

在当今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有些学生家长存在攀比心理,并且常常错误地认为让孩子认识并学会操作高科技也是一种学习,认识不到其中的危害。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应开展座谈会,就学生沉迷玩手机将会造成的危害,如视力下降,手机辐射,性格孤僻,学习能力、创造力、学习效率等均会下降等进行探讨,并要求学生家长一起参与,鼓励他们积极交流“关于手机的问题”。也可将这些知识编制成一本本小册子发放给学生的家长,从而让他们明白,一旦学生沉迷手机,沉迷网络,不仅会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受到影响,还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对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进行培养,并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

据了解,如果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没有趣味性,那么将会促使他们沉迷于“玩”手机中。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开展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班歌的评选大赛、文艺汇演比赛等),并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其学会如何合理分配课余时间,或者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座谈会,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担任主持人,从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长时间玩手机是不对的行为,并促使学生尽快摆脱手机。

(三)定期开展主题家长会,让学生不再受到手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学校应针对学生沉迷于玩手机这个现象定期开主题家长会,并要求各个班级教师对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教育,促使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其中,家长会内容可适当变通,如学生可以玩手机,但必须限定时间,且使用手机的用途也要明确。通过这样科学、有效、合理的措施,不仅能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期间受到手机的不利影响,顺利摆脱掉手机带来的“困扰,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另外,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摆脱”手机,教师还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而有效的心理调试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辰西.智能手机席卷中小学校园,如此“标配”该不该禁止?[J].青春期健康,2014(23).

[2] 罗婧媛. 小学生该带手机吗?[J].新作文:小学456年级, 2016(6).

[ 责任编辑 谷会巧]

猜你喜欢
智能手机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使用智能手机增大肥胖风险?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基于智能手机控制风扇运行的实现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