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

2018-02-11 18:35杨明伟王颖
湘潮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六盘山清平乐长征

杨明伟 王颖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毛泽东诗词研究,2017年7月26日,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与中共固原市委宣传部、中共固原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宁夏固原联合举办了《清平乐·六盘山》词主题研讨座谈会。

六盘山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中央红军长征即将结束时所作的一首词,也是毛泽东诗词中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它彰显着伟大的长征精神。80多年来,“不到长城非好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等名句广泛流传,一直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今后仍然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值得我们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这次座谈会以《清平乐·六盘山》一词为主题,并在六盘山脚下召开,对于我们回味初心,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体会,毛泽东当年所作的这首《清平乐·六盘山》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蕴。

《清平乐·六盘山》所坚守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红军跋山涉水,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在六盘山领略到别样的景色,另一番风光。指引他们一路向前的,是救国救民的抱负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六盘山上,他们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仍然牵挂着留在南方根据地的革命战友和人民,仍然牢记革命“初心”和誓言。“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中国革命的红旗,从井冈山一路打到中央苏区,又打到六盘山上,不但没有倒,反而更加鲜艳夺目。在六盘山上迎风招展的红旗,正是红军将士理想信念的艺术再现。“不到长城非好汉”“何时缚住苍龙”,所表达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也是同远大的革命目标和崇高的革命理想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用双脚走出两万多里行程是不可想象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不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毫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就一定能够攻坚克难,无往而不胜。毛泽东诗词所激发的信仰力量和精神伟力,正是共产党人强筋壮骨的“精神之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清平乐·六盘山》所孕育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已成为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众志成城、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的高度浓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不再局限于长征,而增加了“不畏艰险、励志图强、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涵,是鼓舞人们战胜困难去夺取新的胜利的精神武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诗词的精髓。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充满激情地说:“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2016年7月,他在宁夏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说:“我要用毛主席当年过六盘山時写下的词句同大家共勉,就是‘不到长城非好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长征永远在路上”,“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

‘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清楚地告诉我们,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进取的想法,都与“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背道而驰。“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们走好今天新的长征路的强大精神动力。

《清平乐·六盘山》所体现的人民意识和团结意志,依然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诗言志,古往今来,以诗词形式记载英雄业绩、塑造英雄形象的作品不计其数,但往往侧重表达个人之志,抒发一己之情,而以《清平乐·六盘山》为代表的毛泽东长征诗词却独树一帜。词中所表现的长征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长征,而是全体红军将士的长征;它所塑造的形象也不是毛泽东个人的自画像,而是红军英雄的群体形象。正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说:毛泽东“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在重兵围追堵截中,尽管身体上疲惫不堪,但红军始终拖不垮、打不散,总是紧密团结在一起。这其中凝聚力来自于共同的信念、严明的纪律,来自于官兵平等、携手攻坚的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更来自于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血肉关系。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说:“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在今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我们仍然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毛泽东诗词视人民为真正英雄,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创作取向,所塑造的英雄群像具有排山倒海的无穷力量,永远放射着时代的光芒。

《清平乐·六盘山》所表达的高度自信,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毛泽东在词中,不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所走过的道路作了诗化的总结,而且对我们党和军队的未来道路作了自信的表达。贯穿全词的核心思想取向,是毛泽东对道路自信的一种诗意表达。毛泽东率领红军到达六盘山时,虽然党中央确定了陕北为落脚点,但仍然面临着后有追兵、前有阻敌等外在困难,党内也还存在不同思想的激烈斗争。等待这支队伍的,还有许多未知的凶险。然而,毛泽东在他的词中表达了对革命前途的预见:“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他以战略家的眼光在弱小中发现强大,在困局中看到曙光,揭示了长征必将胜利、革命必将胜利的光明前景。毛泽东的这种自信眼光和战略判断,首先来源于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的自信,有了理论的自信,自然也就获得了道路的自信。而这种基于科学理论的自信表达,恰恰被实践所证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也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科学的理论,特别是不断以党的创新发展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指引我们从胜利走向更加伟大的胜利。这就是毛泽东诗词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清平乐·六盘山》一词,与毛泽东其他经典诗词一样,具有丰富的内涵,每每读起,我们总能从中体会出无穷的魅力,也总能从中获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前行的无穷力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六盘山清平乐长征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清平乐·初冬夜半惊雷
清平乐·归老
智珠二则
智珠
清平乐(1)
版画印千年 传承有新意
六盘山陕西片区脱贫攻坚有序推进
六盘山成为重要水源涵养地
藏在心中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