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一身正气悬山河”

2018-02-11 18:40晋江艳
湘潮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敌人同志

晋江艳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北京中南海举行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将官军衔典礼。作为唯一的女性,李贞在那些叱咤风云的将帅之中尤为惹眼。待李贞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周恩来亲手把少将军衔授予她,握住她的手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满含热泪,紧紧握住总理的手说:“谢谢!谢谢党……”

作为一名女性,李贞从一名童养媳成长为一名开国将军,命运的巨大改变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首赞美诗,放眼古今中外,实属罕见;作为一名党员,她对党忠贞不渝,为革命舍生忘死,对他人无私奉献作为一名将军,她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投入革命事业,先后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丰富。李贞的人生轨迹堪称传奇。

★名如其人

1908年2月10日,李贞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小板桥乡。父亲李光田给这个伴随日出而生的女儿起名“旦娃子”。因家境贫困,旦娃子6岁不到,就被送到一个古姓人家当了童养媳。从进婆家第一天起,旦娃子就承担起了侍候古家六口人的重任,起五更睡半夜,打水、砍柴、洗衣、做饭、带孩子,甚至时常挨打受骂,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残酷的生活磨砺了旦娃子不甘屈辱、敢作敢为的性格。她对这种虐待欺凌忍无可忍,一心想走出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家。

1926年春天,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风暴震撼着旦娃子的家乡。在姐姐的带动下,旦娃子到永和区秘密参加妇女协会。接待的同志问她叫什么名字。“旦娃子。”李贞答道,因为此前她一直被这么叫,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姓名。

“你也不姓旦啊?再想想。”那位同志说。

想着,想着,李贞突然想起“忠贞不渝”4个字,忠贞就是忠诚不变。既然参加革命,就要忠贞不渝!对!就叫“李贞”!

“好名字啊!”接待的同志高兴地说。从此,李贞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姓名。在此后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尤其是革命低潮期,李贞名如其人,对党、对革命始终忠诚不变。

1927年4月,李贞入党刚一个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5月21日,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白色恐怖笼罩着湖南城乡。7月,汪精卫也背叛了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白色恐怖中,党组织遭到破坏,李贞和其他共产党员一起受到通缉。镇上、村上到处都是敌人的搜索队,大路上还蹲守着地主的镖客,要捉拿共产党员给被镇压的土豪劣绅祭灵。看到同志们有的被杀害,有的逃往外地,还有一些经不起考验的人消极了、叛变了,李贞十分气愤,态度十分明朗:“不管怎么样,我永不叛党!”与此同时,她开始积极寻找党,千方百計回到党的怀抱。

李贞装扮成卖花生的姑娘,手提竹篮四处寻找隐藏的共产党员。经过奔波,她终于找到了共产党员刘先行、刘正元和李汇东。4个共产党员聚在一起,经过商量,组成一个党支部,重新开始战斗。3个男同志异口同声地推选李贞当党支部书记。李贞和党支部的同志继续寻找上级党组织,终于和中共湖南省委派回原籍浏阳领导武装斗争的王首道接上了头,并参加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革命再次陷入低谷。7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苏区,进行西征。西征行动由任弼时、萧克、王震三人组成的军政委员会领导。就在部队即将出发的头一天,一位领导同志遇到李贞,拍着她的肩膀说:“女同志打仗很辛苦哟!”李贞感到他话中有话,忙说:“我随军作战这么多年,你今天才知道我是女同志吗?”原来,李贞的三妹李新兰即将临产,需要有人照顾,组织上决定让李贞留下,李贞无论如何不肯。回到住处,她顾不上休息就去找任弼时。心直口快的李贞进门就说:“弼时同志,你说说,当前是打仗重要还是照顾妹妹重要?”任弼时笑着说:“当然是打仗重要。”李贞马上说:“既然如此,那就应该让我跟部队一起行军打仗。”在李贞的强烈要求下,任弼时同意她随军西征。第二天,李贞踏上了转移的征途。

在接下来漫长的革命过程中,李贞历经坎坷,但她的理想信念从未动摇过。

“文化大革命”期间,彭德怀和贺龙被打倒后,李贞受到牵连,被打成彭德怀、贺龙反党集团的“漏网分子”。1967年,李贞被免职,不久又被非法关押起来。林彪、“四人帮”成立了专案组,指派人员对李贞进行专门审讯。有一段时间,专案组的人员每天对她审讯好几次,实行轮番“轰炸”,但最终一无所获。

几十年的战斗生涯,在李贞身上留下了不少疾病。抗美援朝期间,她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后来又得了心脏病,还做过胆切除手术。她在被关押期间,还强忍着病痛,耐心教育看管她的两个女战士。李贞常说:“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令和‘围剿没有吓倒我,敌人的子弹也没有吓倒我,我这个人就是不信邪,不怕死!”

★智勇双全

“红军本姓天,居在高山尖,白天冒一个,晚上好几千,领头的是女将,智勇又双全。”这是20世纪20年代末流传在浏阳县的一首民谣,描述的就是李贞所在的浏东游击队。李贞作为一名女将,不仅对党忠贞不渝,而且智勇双全。

1928年,为纪念秋收起义一周年,浏东游击队决定攻打张家坊团防局,消灭反动武装,为民除害。说起张家坊,当地百姓都知道,局长张老绪心狠手辣,白天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晚上花天酒地,吃喝嫖赌。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视若瘟神。显然,攻打张家坊是件大快民心的事,但敌强我弱,要想取胜是个难题。经过商讨,李贞提出将游击队化装成卖布的小贩、打短工收割稻谷的人和迎娶新娘的队伍,智取张家坊的方案。

这天清早,一路游击队员装扮成卖布的小贩。游击队员沙德龙化装成裁缝师傅,走在“布贩子”的前面,很快混过敌人哨卡,进入了张家坊。另一路游击队员化装成打短工收割稻谷的人,把枪藏在扮桶里,箩筐里装着自制的土炸弹。敌人哨兵刚要拦住盘查,忽然唢呐齐鸣,锣鼓喧天,后面过来一支迎娶新娘的队伍,哨兵回过头去看热闹。

那迎新娘的队伍真够气派!四人抬一顶大花轿,花轿前后簇拥着男男女女,一行足有三四十人,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敌人哪里知道花轿里的新娘子正是游击队士兵委员会委员长李贞,那些嫁妆下面藏着20多条长短枪支。两个敌人哨兵看花了眼。嘴里称赞道:“谁家娶媳妇,这么大场面!”李贞坐在花轿上,蒙着红盖头,低头不语。endprint

当迎亲的队伍靠近团防局时,敌人的一个小头目急忙走过来,借着由头索要红包。这个时候团防局正要开饭,团丁们懒洋洋的,一个个用筷子敲打着饭碗。这个机会太好了,“贩布”的、“割稻谷”的和“迎新娘”的游击队员们“唰”的一下全部亮出武器。由王首道、张启龙带领,在镇东乌龟山上埋伏着的一部分战士也赶来参加战斗。

“新娘子”李贞从花轿里跳出来,抓起一枚土炸弹扔进了团防局。顷刻间,号声、枪声、喊声混杂在一起,响作一团,敌人慌忙逃命。团总张老绪跟着几个团丁慌慌张张地刚跑出门口,就被李贞等击毙。游击队趁机冲进了团防局,打死打伤几十个敌人,缴获了大量枪支。李贞带领游击队员们迅速打开团防局的粮仓和油库,把缴获的粮食等分给老百姓。

这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壮大了共产党的力量。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游击队以仁和洞、大光洞一带为根据地,力量日益壮大,革命烈火越烧越旺,使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不久,何键命令周翰指挥一个团,纠集当地的团防军、联防队,对仁和洞、大光洞根据地进行“围剿”。

李贞与几十名游击队员、地方干部和群众被敌人包围在祖师岩上,同敌人激战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傍晚,队长考虑李贞怀有4个月的身孕,便让她和几名游击队员先行撤离阵地。

李贞说:“我是共产党员,应当让地方干部和群众先撤。”

突围的同志刚下山,就遭到敌人的疯狂扫射,除一名游击队员和几名地方干部群众突围成功外,其余同志都壮烈牺牲了。

天黑了下来,敌人开始搜山。李贞临危不惧,带领队员顽强抵抗。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从后山偷偷爬上来的敌人迂回包围过来。李贞和几名游击队员退到了祖师岩的悬崖上。

“抓活的!”“抓活的!”敌人叫嚣着。李贞对仅剩的4名游击队员说:“不能让敌人捉活的,往下跳!”话音刚落,她第一个纵身跳下了万丈深渊。

李贞被卡在崖下的树丛中,幸存下来,但腹中的胎儿夭折了。在两名幸存的战友的搀扶下,李贞咬着牙坚持走了五六十里路,终于逃出敌人的包围,回到了游击队大队部。

1934年7月,李贞跟随红六军团开始西征。西征刚刚开始,红六军团就在黔东地区的甘溪一带与敌人打了一次遭遇战。因敌我力量悬殊,战斗失利,红六军团被分割包围成数段。

为了突出重围,李贞奉命向部队传达军团首长的指示。甘溪地区山高路陡,草深苔滑,天又下起了大暴雨,李贞心急火燎。“即使豁出命去,也要把首长的指示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被冲散的部队。”李贞这样想。

走着走着,她发现前面走着挑担子的第六师政委袁任远的警卫员。李贞一见警卫员挑着的担子里有个脸盆,急中生智,兴奋地说:“小同志,借你的脸盆用一下,行吗?”警卫员点了点头。

李贞接过脸盆,坐在上面,朝山坡下一溜烟似地滑下去。没想到滑到半山腰,她一下撞在一棵树上,摔了一个跟头,脸盆被甩得老远,胳膊和腿都被树枝划破了,鲜血染红了衣服。山上的警卫员吓坏了,李贞却没事人一样。为迅速找到打散的部队,传达军团首长的指示,李贞一瘸一拐地朝山下走去,终于在天黑之前,找到了部队,完成了任务。失散的部队迅速靠拢,快速部署,甩掉了敌人的追击。

后来,萧克、王震对李贞说:“你真不愧是红军中智勇双全的女将!”

★善待他人

“无私无畏一身正气悬山河,为党为民两袖清风照日月。”这是李贞离世后,身边的工作人员送给她的挽联,其中的内容也正是这位女将军一生品德的最好总结。

李贞将军戎马一生,为革命事业舍生忘死。战争年代,她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1928年的一天,游擊队员杨梅生丢了枪,因为当时枪支弹药极为紧缺,按照纪律,丢了枪就要被处决。李贞内心激烈地斗争着:战士应该执行铁的纪律,没有铁的纪律就不能克敌制胜,可杨梅生是个多好的同志啊,他出身穷苦,能吃苦耐劳,战斗中勇敢顽强,处决他实在于心不忍。第二天,就在杨梅生临刑之前,李贞挺身而出,勇敢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让杨梅生夺一支枪回来,将功折罪!大家接受了她的建议。不久,机会就来了。在浏东游击队的一次作战中,杨梅生一人就缴获了3支步枪、1把大刀。

1936年7月11日,红二方面军从甘孜东谷地区出发,拟经阿坝、包座等地向哈达铺地区前进,途中最艰苦的地段就是草地。这里地处高原,空气稀薄,荒无人烟,天气多变。部队经常蹒跚于深草泥坑,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很大的困难。从甘孜出发前,红二方面军经多方努力,只筹集到七八天的口粮。原计划10天后即可到达阿坝,但由于沿途得不到补给,环境又十分恶劣,竞走了20多天。年轻的战友曾长久在气候变换无常的草地上得了伤寒病,发着高烧,李贞夫妇把他和几个伤病员安排在自己住的帐篷里悉心照料。此时的李贞已经怀孕7个月,身体虚弱,但她和丈夫甘泗淇经常忍着饥饿,把自己的口粮分给曾长久和其他伤病员。一天,有关部门给李贞夫妇送来一块马肉,他们立刻将马肉转送给伤病员。李贞一口一口把马肉嚼烂,再喂给曾长久。在李贞夫妇的悉心照顾下,曾长久的病情慢慢好转,最后终于走出了草地。

过草地之前,贺龙送给李贞3服清热解毒的中药。李贞把这3服中药当成宝贝带在身边,自己生病时舍不得吃。组织部颜金生生病时,李贞给他吃了两服,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草地过到一半时,李贞早产了。由于饥寒交迫,孩子刚出生就夭折了。此后,李贞失去了生育能力。为了革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李贞付出了太多太多。

快走出草地时,李贞却得了伤寒病,昏迷不醒,同志们把她绑在马背上才走出了草地。当时,李贞只有一个想法:宁可死,也要走出草地!

1955年,杨梅生被授予中将军衔,曾长久和颜金生被授予少将军衔。李贞用她的无私无畏,为共和国换来了3位开国将军!

李贞在战争年代,身先士卒,出生入死,老年时依然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她身上穿的大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旧军装,脚上穿着部队发的大头鞋。她常说:“党的干部不能忘了老百姓,不能贪图享受,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她家里的陈设也十分简陋:室内的4把藤椅是从湖南搬家时带回北京的,年长日久已经破烂不堪;两只皮箱从朝鲜战场一直跟随着她,用了整整40年,皮质老化开裂;一台锈迹斑斑的雪花牌电冰箱和一台不用手拍就听不到声音的电视机,就是家中最高档的消费品了。

老年时,李贞一直在考虑如何减轻国家负担,曾多次向组织提出搬出北京到老区去住,但组织上没有批准。她说,我亲耳听周总理生前说过,北京增加1个人(指老干部)就要增加好几个服务人员。北京是祖国的首都,负担不能过重,我们这些老同志要为中央分忧。

按照有关文件规定,从1983年开始,组织上每年补助已故老同志的夫人200元的生活补助费。从1985年起,每年又增加100元。李贞从来都分文不收,她说:“我的钱够花了,感谢组织对我的关心,请组织上把这些钱用来照顾那些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志。”

1985年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李贞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总政党委写报告,请求辞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军队的职务,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党员、老红军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李贞一生没有亲生子女,但她以博大的胸怀关心和培养后代,先后抚养过20多位烈士的遗孤和亲属、战友的孩子。她经常说:“我虽然没有亲生儿女,但我为党和国家培养了有用的人才,我就很欣慰了。”解放前牺牲的烈士胡里光的女儿胡骁焰,已故老战友、粮食部副部长陈希云的女儿陈小妹,已故苗族老红军朱早观的女儿朱一菩,老战友王政柱的子女王延和王晋、王莲,在外地工作的甘渭汉的儿子甘淙等都是在李贞家中长大的。李贞对这些孩子视如己出,尽心尽力。这些孩子长大成家后,李贞对他们的后辈也疼爱有加,视为孙子、孙女。

孙女刘志红上小学的时候,李贞发现她走路不对劲儿,其他小朋友跑跑跳跳,唯独刘志红走路的时候腿是直的,不能打弯,一弯就钻心地疼。为了治疗刘志红的腿,李贞白天带着她去北京各大医院求医,夜里用慈爱的双手为她揉腿,一揉就是好几个小时,直到刘志红进入梦乡。一次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李贞得知有一位很有名望的上海骨科专家正好来京。她不顾年迈,会后便带着刘志红赶到解放军代表团驻地京西宾馆,请专家为她诊断治疗。当得知刘志红的腿能治好时,李贞终于舒了一口气。

如今,李贞抚养的孩子们乃至孩子们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不负先辈的期望,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

1990年3月11日,女将军李贞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李贞在风雨中走过了一生,她信仰坚定、赤胆忠诚;她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她无私无畏,一生廉洁……她的革命精神和人格魅力将永远镌刻在后人心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敌人同志
FOR YOU, O DEMOCRACY
向雷锋同志学习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敌人派(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骑着激光炸敌人
一句赠言
一句赠言
“片名趣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