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8-02-11 13:14郑灿香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改革研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郑灿香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专业的开设对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带来了很高机遇,我国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不同于职业类院校的机器人专业,不仅要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培养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1.机器人工程职业岗位分析

机器人工程专业从职业岗位上来看属于应用型技术,在工作岗位上实践能力需求和创新能力需求比较高,在综合国外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笔者以我国机器人工程专业职业岗位进行论述,以其从岗位论述过程中总结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趋势和重点培养项目。

首先机器人岗位最为重要的就是机器人程序设计工程师。程序是机器人运行的重要基础,为了保证机器人的正常工作和運行,需要大量的程序来进行辅助,对于机器人程序设计工程师而言,目前企业的要求最为基本的就是能够编码程序,并对程序的运行问题进行处理,其次能够根据机器人不同需求进行程序的设定和改变。

其次为机器人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如果程序是机器人的心脏,那么软件就是心脏起搏的肌肉,程序的运行需要依托于软件来进行。目前企业对机器人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的要求在于能够结合机器人程序进行软件的开发,并按照数据要求进行软件设计,还包括软件系统的最终测试。

第三为机器人外部设备建设工程师,当程序建设完毕之后,为了保证机器人能够与外界进行良好的交互,就需要添加一些传感设备。对于这部分传感设备的建设上,需要具有专业的设备设计和研制技术,并且能够灵活的根据不同的机器人需求进行传感器的添加和删除,因此对于外部设备建设工程师而言,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技術应用能力。

2.机器人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通过对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得出对于机器人工程侧重于程序设计、运行监测、软件維护和数据处理这几个方面的培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要适应需求、建设、维护、管理作为一线需求,具有良好的程序编制、软件开发、外设设计、数据分析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要培养具备良好程序数据处理、软件结构建设、外部设备搭建与创新等专业实践能力,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我国目前机器人工程人才培养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我们需要保障,对于培养目标的专业素质要求,要保障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观,要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够做好团队的合作,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自我提升,要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自主根据需求进行资料的查阅和整改。要具备较为高超的编程技术能力以及能够运用平台和设备进行机器人程序的编制和设计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好的科研精神,能够根据所具备的信息和资料来进行机器人外部设备的设计和制作,要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满足机器人逻辑设计需求。要能够拥有较好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能力,保障能够对机器人的测试数据或者获取数据进行良好的处理和分析。

3.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校企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校企合一与校企合作有所区别,校企合一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基制,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利用课堂和生产车间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的结合,缩短学生就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实现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3.2优化结构,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国内多数应用型高校采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训的顺序培养人才,按照由理论到实践的顺序培养,但在四年的学习中很少接触实践,把实践环节集中放到最后,常常出现生产实习变为参观实习,学生的生产实习得不到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而且这种培养模式易产生因缺乏实践环节,学生在学习专业课过程中因难于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的编排应以基础课够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课管用为原则,相应削减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并且集中性实践环节在四年的教学过程中不间断,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相互促进的教学方式。

4.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校企合一为立足点,依据机器人专业就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制订能满足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第一学年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在课堂上讲授、机械制图、机器人工程概论、电路、C语言程序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为了提高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加入专业调查与认识实习课程,在企业车间里开展认识实习,熟悉岗位工作内容,了解企业机器人的生产过程。

第二学年专业专项能力培养:在课堂上讲授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机器人双创项目开发、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Altium Designer等专业知识,在校内完成电子实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等内容。

第三学年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在课堂上讲授电气控制与PLC、ARM嵌入式开发、机器视觉、电机及拖动技术、机械基础、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编程、工业机器人设计、人工智能控制等,在校内完成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电机及拖动技术课程设计、机器人编程课程设计。在企业车间里完成专业实习教学任务。

第四学年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达到独立承担工作任务,结合企业的生产实践问题,拟定相应毕业设计题目,依据所学的专业知识给出解决方案,并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沈洁.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业技术师范学院报.2017.3.

[2]姚钢.智能制造背景下高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科技视界,2017.9.

[3]谭汉洪.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2017.23.

[4]陈雷.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10.

[5]徐晓红,郑志强,卢惠民.构建机器人技术创新实践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04.

猜你喜欢
改革研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探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群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