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背景下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改革探讨

2018-02-11 13:14游莉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游莉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加大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视,并以就业导向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对此,本文将分析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这一基础上,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提出几点关于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期为教师人员提供参考,提高日常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就业导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

前言:

在教育改革政策的影响下,高校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多,使得毕业生就业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其需要通过教育改革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对此,高校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发挥该课程的重要价值,实现教学的主要目标。

1.就业导向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改革的必要性

1.1 完善人才人格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95后”、“00后”已经成为主要的群体。实际上,对于这一部分群体来说,其在政治素养方面、思想道德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水平,但是其中也不乏综合素质欠妥的学生。例如:部分大学生从小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或者家庭给予过多的宠爱,使其在大学的生活中、学习中,不具备抵抗挫折、应对压力的能力。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基本上已经习惯了个人的生活方式,在集体生活中常常会出现摩擦、矛盾等。

针对这方面的问题,高校就需要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理念、技能等,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使其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正。在就业导向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改革能够以学生的品质为立足点,将完善学生的人格作为教学的重点,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自觉抵制腐朽、不健康的思想。

1.2 提高人才素质

目前,在很多高校的教育中,其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工作的责任,并积极创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动手能力等,实现就业导向教学改革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之中,高校应该掌握社会各个行业中,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即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未来的高校毕业生,其不仅需要具备技能素养、创新素养,还应该具备身体素养、道德素养,这样才能够满足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

在高校的众多课程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重点,就是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教育,为实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其教学工作能够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角度出发,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素质的培养,从而能够引导高校人才素质培养的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就业导向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理念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应该将就业作为目的,将市场作为导向。在这一基础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水平、综合素质等进行培养,使其可以成长为应用型人才,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其需要具备复合性的教学体系、应用性的教学目标、实用性的实践与理论知识、多元性的评价模式等。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实现就业导向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目的。

但在实际教学之中,很多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都存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相互矛盾的现象,影响日常教学的质量、效率。具体来说,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之中,依然采用说教、灌输的讲课模式,很难实现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的,无法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有效性。另外,在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中,高校基本上都是将专业课程作为重点,并没有意识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同样会出现教学理念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2.2 理论课程不适应实践课程内容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之中,很多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都存在就业指导、思想政治课程未能紧密结合的现象,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说,其对于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所以需将与就业指导进行结合,提高日常教学的质量。在就业指导的课程中,会对学生进行面试技巧、制作简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指导、教学,但是却存在弱化思政教育的问题,进而无法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目标[1]。

长此以往,学生能够积累诸多专业的知识,但是其思想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或者,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却没能积累专业的知识、能力。不仅如此,在部分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忽视学生未来职业规划、职业信念、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得就业导向背景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具备完善的、系统的教学内容,从而无法保障其教学质量。

3.就业导向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在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应该坚持就业导向不动摇,积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并进一步优化教学的方式。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对当前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分析,认识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以课程规划的角度为立足点,将其作为教学体系的关键内容,以此来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例如:高校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生活,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将其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拉近学生生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教育、引导,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作用,鼓励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問题,提高该课程的实用性。同时,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学的基础,对学生的维权意识、就业意识等,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进而能够更加彻底的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的进程[2]。

3.2 实现理论实践的融合

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实现理论、实践之间的融。具体来说,高校应该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设置,进行系统的完善,以便于为理论、实践之间的结合奠定基础。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师,其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选择、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而主动为国家做出贡献。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成才观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避免学生出现急功近利、情绪浮躁的心态。不仅如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改革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加深学生对《合同法》、《劳动法》的认识,以此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避免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出现被欺骗的问题[3]。

3.3 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导向的背景下,高校应该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育改革,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对此,高校就应该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进而加深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中,强化其就业的信念,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不仅如此,高校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先天优势,将学生社团、共青团等,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的基础,建立一个专业的、系统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平台。在这一前提下,可以对学校中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并为学生构建实践平台,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改革提供基本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教育中,其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进行改革,实际上具有较强的必要性。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高校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在这一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创新了教学理念,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进行了融合,并以此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践行了就业导向的教育理念。因此,结合本文的分析发现,文中所提及的教学改革方式,其具有较强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杜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部分课程改革探索——以四川某高校为例[J].知识经济,2018 (21):138-139.

[2]杨玲,谢保峰.基于桌面云技术的智慧教学模式构建——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 (10):131-133.

[3]赵继彬.依托法律文化資源创新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验式教学[J].法制博览,2018 (30):62-63.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