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判断新根据及时代意义*

2018-02-12 01:59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宏观维度特色

薛 亮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9)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明义,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10,尽管这个表述的首次出现是在报告的第二段以状语的形式出现的。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也是一个重要的根本性的判断。这一判断的根据何在?这一判断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一判断的时代意义是什么?这些重要的问题都是本文意欲细加探讨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根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根据是什么?初见这一问题,每个心目清明的人都不免纳闷不已。因为十九大报告不是清清楚楚地从经济建设、深化改革、民主法治、思想文化、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强军兴军、港澳台工作、全方位外交、全面从严治党这十个方面作出了阐释,从而得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的判断的吗?毫无疑问,以上的回答完全正确,也是本文坚决拥护的。毋宁说,判断依据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是要表明,由于报告文体以及篇幅的制约,报告必得采取宏观概括的方式,这是有效的、正确的,但是这一方式并未穷尽也不排除其他的探究方法。因而,本文基于上述理由以及方法自觉,提出应采用三维定位法、从宏观到微观再上升到宏观的方法来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据。所谓三维定位法,乃是指将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以及重要事件维度三者相结合的办法,以锁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特定的时空中重要事件,以此锚定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础。这种方法相较于报告从不同领域阐述成就,同时时间维度以及空间维度都隐而不彰的方法,显然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据的认知。当然,需要再次重申的是,报告的判断根据的阐述乃是由于宏观概括以及篇幅限制的结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观根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时代的判断根据,从宏观方面来说,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就是“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1]8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难题,想办而没办成的大事,这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观论述。其微观基础在哪里?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微观基础

1.经济成就维度。在经济成就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根据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大国重器》,近年来我国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取得了赶超的成就,其中包括济南某企业生产的汽车冲压设备在制造效率方面大大超过德国企业生产的同类设备,上海某企业生产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胜过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同类设备,世界最大的LNG天然气运输船的建造,第三代核电发电设备AP1000的成功投入运营等等,标志着我国在装备制造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的行列。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第五代移动通讯5G技术即将投入商用,互联网产业方兴未艾,位于深圳的某互联网企业市值超过我国台湾的GDP,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达到了新高度。在国际贸易方面,“2006年美国是全球127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这一数字是70个;到2011年实现逆转,中国成为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则降为76个;2015年,以中国为最大贸易伙伴国的国家已达160多个,遥居全球第一。”[2]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发展正日益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正日益成长为世界市场、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2.美好生活维度。在追求美好生活方面,十八大以来我国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与相互促进。理想的境况应是在农村与城市各自取得进步的同时实现二者的互联互通,即实现城市代表的工业化、信息化对于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实现资本、知识、技术下乡,实现传统农业社会的质的转变,即将现代文明内蕴于自身之内的新乡村新农业,同时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参与到城市的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技能提升,并转移成为城市人口。事实上,在缓慢而持续的城乡协调互动中,中国正坚定不移地向理想境况进发。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公布了从小城市到特大城市的从全面放开到全面控制的户籍改革政策,并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此外,国家推出了包括种粮补贴、合作医疗、再延长土地承包30年、土地经营权及宅基地的流转、精准扶贫、补贴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费等措施,有效地奠定了农业农村稳步前进的基础。此外,美好生活的需要也离不开碧水蓝天、山清水秀的环境,在这方面,北京近年来取得的进步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进步。据央视财经频道的报道,北京市水务局自2013年以来相继启动了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治理水污染,以PPP及政府固定资产投入的方式投入400亿元治理水污染,治理的成果是“如今,以温榆河、凉水河、清河为例,水质都从几年前的劣五类提升为地表四类水质。这说明大量新建的再生水厂,地下管线和黑臭水体治理起到了作用,北京市内主要河道流域有了明显改善。”[3]本文认为,北京市自2013年以来治理水污染取得的成绩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是对于北京来说,从建国之初仅仅拥有209万人的一个“小城市”发展到如今常住人口近2300万的大都市,北京主要河道流水的还清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是经济实力、技术能力以及科学知识的综合作用的体现;对于国内其他发展中的受到水污染困扰的城市来说,北京走过了历程极具借鉴意义。

3.国际追逃维度。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方面,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采取行动,获得了优异的成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赞誉。比如,在国际追逃追赃方面,根据中央电视台《大国外交》纪录片编辑的资料,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腐败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抓回来绳之以法。5年,10年,20年都要追,切断腐败分子的后路”。这坚定有力的话语实际上吹响了海外追逃追赃的号角。基于这一精神,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于2014年6月成立,2014年7月开展海外猎狐行动,2015年3月开展天网行动,2015年4月发布百名红通令。此外,2014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习近平主席指出,会议倡导“大力推动亚太反腐败合作,建立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并且就“追逃追赃开展执法合作等达成重要共识”。一系列的组合拳与国际合作织就了反腐败的天罗地网,一系列的成果接连显现。2016年11月16日,潜逃海外达13年之久的百名红色通缉令人员之首杨秀珠被从美国遣返至中国。截至2017年5月,天网行动从美、澳、加等90个国家和地区追回犯罪嫌疑人3051人,追回赃款90.98亿元,截至2017年12月6日,百名红通令中有51人从海外归案,其中十九大后到案3人。

4.国内反腐维度。事实上,海外追逃追赃只是反腐败斗争的海外战场,在国内,反腐败工作也是雷厉风行,卓有成效的。根据人民日报2017年9月18日第1版的报道,18大以来,我国“查处腐败大案要案毫不手软,形成强大震慑效应。截至今年6月底,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80多人、厅局级干部8600多人、县处级干部6.6万人;探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有效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截至今年6月底,共处置问题线索236.2万件,立案141.8万件,处分140.9万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5.4万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党风带动政风民风好转。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万多起,处理24万多人;推动正风反腐向基层延伸,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截至今年6月底,十八大以来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34.3万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64.8万人”[4]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内及海外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对于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保持党的机体的强健,维护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创建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避免塔西佗陷阱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维护人民安全维度。如果说国内及海外反腐是从“消极”的层面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话,那么海外撤侨行动则是从“积极”的层面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随着我国日益广泛地参与到国际活动中去,我国企业、公民及其他社会组织越来越多地走去国门,进行经济、文化、观光等活动,这就形成了国家和人民利益国际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局面,因而,随之而来的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任务就显得急切而紧迫。事实上,海外撤侨中国政府已经进行了多次,最早的一次是在2009年,中国政府安排包机从海地撤离了受到地震影响的48名同胞。与之相比,也门撤侨行动则是开创历史先河的行动。2015年3月,也门爆发战争,危机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果断命令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三艘军舰急速前往也门执行撤侨任务。这是中国首次动用军舰执行撤侨任务。9天时间里,629名中国公民分两批从也门安全撤离,有力地维护了海外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中国军舰还撤离了包括新加坡、意大利、英国等15国家的279名他国公民,很好地履行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

6.中国声音与中国方案维度。随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全球达到,中国声音与中国方案也必不可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望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有鉴于此,在继承并发展党的十八大的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的基础上,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9月在联合国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演讲,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的主旨内涵,意在摒弃封闭为我思维下的与邻为壑的想法与做法。在习近平主席的大力倡导下,2017年2月至3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相继被联合国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以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十九大报告将人民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此外,一带一路构想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出丝路基金,成立亚投行,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和广大的欧亚国家的互联互通,推动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特别是广大的欠发达国家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宏观根据(宏观—微观—再上升到宏观)

上文中,我们认为如果给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就作一个宏观的概括的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就是最为恰当的宏观概括,继而本文探寻包含于这一概括之中的微观基础,行文至此,我们不应停歇,而应在此微观基础上,再次上升到宏观的表述,那就是人民需要日益从偏狭走向全面,从基本走向美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全球达到,安全保障也随之全球达到,中国声音与中国方案亦全球达到,这应是我们这一时代的真精神,是新时代精神的精髓。这一实质内涵应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坚实根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变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之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另一个重大判断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1]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中国社会主义变化了的主要矛盾的关系是怎样的?理清这二者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据。关于二者关系,我们看到,存在不同的表述。比如,《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第1版的报道指出,“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此外,在《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文中,栗战书认为,“这一判断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6]同样,李君如也认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据。”[7]表面上看来,上述三个表述似乎可以归为两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说法。实际上,我们认为,应当这样来理解二者的关系,首先,二者都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奠定于我国各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各种事实之上,二者都是判断,基于各种事实的判断;其次,二者都将要持续一段历史进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蕴含,相互制约。最后,我们认为,尽管我们表述的“社会主要矛盾”中的“社会”是个广义的涵盖国家于中的概念,但是它依然未能穷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蕴含的国际视野与世界历史的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应是高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更高层次的表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意义

新时代的意义是什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是”来为新时代定性,同时又用三个“意味着”来阐释新时代,在定性与阐述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全国各族人民、全体中华儿女这样的使命、事业的主体,看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世界舞台中心这样的奋斗目标,看到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样的使命与担当,看到了科学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制度与道路的生机昂扬。毋庸置疑,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意义作出了深刻而清晰的描述。因而以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意义阐述,毋宁说是对十九大报告关于时代意义的由于篇幅限制的探讨与阐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吹响了政治动员的号角。之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是因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事业盛衰成败的关键。作为一个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核心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极为繁重,而且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是一条没有回头路的上坡路,国际竞争激烈残酷,国际地位不进则退,因而我们党要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国8900多万党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目标,并扬弃每一个阶段于后一个阶段之中,党和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意味着吹响了政治动员的号角,意味着新的以启山林的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意味着宏观引领与微观整合的新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初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都是未来伟大征程上的标志性的“路标”,它们是宏观引领,也是检验各项工作的最高尺度。但是宏观引领离不开微观整合,正如一个发达繁荣的市场经济离不开无数的市场活动主体的追逐自身合法利益的活动,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宏观引领也离不开无数的个体、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之间的密切的往来、互动、竞合与协作,特别是在我们上文已经申述的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全球到达的情形下,宏观引领与微观整合的新结合就更是如此了。

猜你喜欢
宏观维度特色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宏观与政策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宏观
人生三维度
宏观资讯
宏观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