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

2018-02-12 01:59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特色历史时代

王 萌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引人类解放的灯塔,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严密的理论架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表现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哲学角度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用新思想、新方法化解社会矛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目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强调实现中国梦是人类解放的重要贡献,这些思想贯穿了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使国家更有力量,民族更有希望。

(一)强调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努力的智慧结晶,指引我们在新时期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现阶段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与不断发展。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的开篇就强调了大会主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所以十九大报告明确回答了我们在新时代“举什么旗”的问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为我们指引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党和国家在这面旗帜的正确带领下,实现了从落后挨打到站起来、富强来、强起来的飞跃,最终带领我们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同时,仍然需要保持理论的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我们要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赢得主动权,就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更好地思考国家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推进党和国家的发展,以更高的视角、更远的眼光,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取得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也取得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人民的认同与爱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指引,有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我们党和国家一定会在新的伟大征程中乘风破浪,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迎风飘扬,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二)强调实现中国梦是人类解放的重要贡献

人类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前提。只有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时人类才能最终获得解放,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理想,是中国人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途径,对人类解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贡献,只有在马克思的社会理想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实践与探索才能实现。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满怀深情地向全世界宣告:“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中华民族曾在苦难中历经磨砺,曾在黑暗中辗转反侧,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几代人的夙愿,今天的辛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我们比任何时期都要接近这个梦想,它在新时代展现出了蓬勃生机。2012年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而十九大报告已对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做了更详细的解说。从奋斗目标的提出到宏伟蓝图的具体规划,增强了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与决心。“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是习近平引用来形容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句诗,也是中华民族寻梦、追梦、圆梦的生动诠释。党带领人民一路走来,虽历经磨难,但初心依旧,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条路也并非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坚信真理,脚踏实地,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就一定会披荆斩棘,早日实现中国梦。开启新时代,蓝图已经绘就;走进新时代,我们步履铿锵。

二、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实事求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理论之源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与制度创新。

(一)强调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关于想问题的出发点,根据当前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也尊重了世界的客观物质性。习近平讲到党和政府在做决策之前,一定要充分调查研究,清楚地认识规律,并且遵循规律,按照客观实际办事。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进入新时代,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足国情与实际是我们党方针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习近平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与基本国情,同时把握经济新常态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与时代特质,系统的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习近平明确指出:“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4]世界是客观物质的,也是不断变化的,过去总结的经验与收获有时并不适用于现在,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尊重客观实际,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新时代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是实现我们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所面临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到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要脚踏实地全方位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切解决实际问题,将为人民服务落在实处。仅仅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准确认识和判断每个时段的变化,才能更准确地立足实际做横向比较,发展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二)强调实践是理论之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重狠抓改革和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深入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实现途径。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复杂多样的,仅通过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经验总结难以准确了解实际情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需要我们深入事物内部进行详实的调查,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真正的调查研究,是深入群众的生活,深入基层的生产,深入人民的心坎。越是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越是注重前往情况复杂、矛盾突出、任务繁重的地方,越是主动针对群众最愁、最急、最盼的问题。[5]习近平通过下基层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他走访贫困山村的同时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能够使马克思中国化不断创新发展,就是因为坚持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与人民群众手牵手、心连心,即时总结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积蓄力量。

(三)强调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习近平明确提出,党和政府的任何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考验。党员干部要真抓实干,政绩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在任何时候都要有钉钉子的精神。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非常丰富。实践创新是没有止境的,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这个世界是瞬息万变的,外国的情况在不断变化,中国也如此,我们只有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着眼于时代,不断认识规律,才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稳步前进。“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的理论也需要不断创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没有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有效解决各种矛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并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创新。习近平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认识的反复性,但只要我们不怕困难,锐意进取,勇于探索与追求,认识也会不断地深化,不断总结出更多的经验成果,便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接近。

三、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把握历史方向,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闪烁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光辉。

(一)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

习近平善长将历史经验充分地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他对历史最恰当的比喻。他明确强调,我们在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同时,必须坚持学习党史、国史,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部署具体工作中,善于引用中国及世界历史上的事件及典故来解释问题。深刻把握历史、科学运用历史经验,标志着党对历史规律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需要熟悉我国的历史与传统文化,古代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特色,习近平总是把过去、现在和将来作为一个历史整体来考虑,他强调中国的今天也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的,而现实也是历史发展的一部分。不能将历史拆分成片段来看,而要将它视为一个整体,只有了解事物的历史发展与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习近平多次强调“不能割断历史”,他把党史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河与人民群众不断探索奋斗的历史中去,不断思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和现代化强国之路,同时对全党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注重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马克思将唯物史观引入人类社会,强调在人类社会中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民群众。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7]基层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是群众最集中的地方,是最容易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地方,他从自身做起,深入基层,为广大党员干部贯彻群众路线树立了榜样。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素,也是习近平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在十九大报告中203词提到“人民”便可以看出。人民是中国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中国梦的创造者与享有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正因为如此,他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把人民摆在第一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贴近群众,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正做到了执政为民,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注重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去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最根本的问题,从而总结出来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根本规律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思维方法根植于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注重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8]这一重大政治判断。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浴血奋战,不断从低谷走向辉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在党的带领下,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习近平审时度势,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明确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解决新的历史问题,制定新的奋斗目标。一是牢牢把握社会发展阶段性规律特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念和方针政策,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一带一路”等,符合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也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二是牢牢把握当前社会发展主要矛盾,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现阶段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更地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三是牢牢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世界整体进入现代化发展,但各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情况不同。习近平在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四、鲜明体现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正确把握全局意识、正确把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正确把握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一)正确把握全局意识

习近平观察和思考中国或世界问题始终秉持“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的立场和角度。他多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改革不是单方面的改革,必须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坚持全面改革,这充分体现了他运用唯物辩证法正确把握了全局意识。全局意识要求我们要有普遍联系的观点和系统思维的方法,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统筹规划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方面及要素。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经济社会矛盾,需要妥善处理好各种方面的利益冲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发展,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新时代我们要继续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中西部崛起,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习近平还强调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更快更好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以及其它各方面建设。实现共同全面的发展,只有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才能凝心聚力实现更好地发展。又如,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在如何推进“四个伟大”战略部署上,习近平强调“四个伟大”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前提条件。党对新时代“四个伟大”战略的辩证把握,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矛盾和问题做出了正确的谋划。

(二)正确把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要作好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科学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刻认识到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中国梦”到“发展理念”,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从经济新常态理论到新型国际关系理论,从“一带一路”到创新驱动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与前进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强军兴军、港澳台工作、人民生活、经济建设、民主法治、深化改革、全方位外交、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两大“布局”统筹联动、协同推进,是党中央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站在时代前沿作出的战略运筹。我们要进一步夯实制度基础,扎紧制度篱笆,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出更为突出的特色和优势。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努力。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机遇期,前景光明,但挑战也非常严峻。新时代,我们党要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四大危险 ”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路上”表明全面从严治党是长期的、持续的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党的建设。

(三)正确把握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习近平多次强调要辩证看问题,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许多重要论断正是运用矛盾分析法,辩证地认识中国国情的结果。习近平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在改革战略问题上,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既要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习近平强调坚决打好精准脱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重要的攻坚战;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指出,“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要突破重点难点,坚持重点论,集中攻关,以点带面”。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的辩证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范例。

猜你喜欢
特色历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历史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