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播音理论源头比较:学科建设的启示*

2018-02-12 02:57高国庆马玉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播音员听众广播

■ 高国庆 马玉坤

广播,从诞生至今已近百年。从20世纪20年代起,作为最先进的大众传播工具,广播以其声情并茂、少长咸宜、通俗易懂的鲜活表现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伴随着广播的诞生,人们对广播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这种研究不仅仅是因为对广播技术不断发展的探索,也不仅仅是因为对播音有声语言表达艺术的追求,而是在于广播媒介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其社会、文化影响力,人们对广播传播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的重视,促使相关研究不断发展、日益深化,并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对广播的研究经过了十多年的积累之后,广播研究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广播播音的研究专著终于问世。

一、中美两国的第一本播音理论著作

在尘封的众多文献资料中,我们注意到了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徐卓呆著《无线电播音》一书,和1946年美国好莱坞广播出版社出版的艾特·吉尔默和格伦·米德尔顿合著的《广播播音》一书。①

徐卓呆(1881-1958),江苏吴县人。电影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1935年创作小说《怪播音台》。小说通过广播电台播出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后,他的许多戏剧作品都是通过广播电台传播的,由此,广播成为徐卓呆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早期广播研究资料分析,目前中国最早有关播音理论系统论述的著作当属徐卓呆《无线电播音》一书,该书从十个方面向读者全面介绍了播音的基本知识和具体要求,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播音的基本功、播音的审美、规范、自律,受众心理、播音的社会功能、播音的技巧方法,等等。这些问题基本都成为后来中国播音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重要研究方向,有的甚至发展成为新兴的交叉学科。

艾特·吉尔默,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播音员,被誉为“行业专家”。格伦·米德尔顿,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好莱坞电台播音员。他们合著的《广播播音》一书除“前言”和“引言”外共分十章内容,每一章之前介绍一位当时活跃在广播一线的著名播音员以及他们的工作业绩。正文部分既向读者介绍了如何使用话筒、行业内习惯用语和手势等技术性问题,也向读者讲解了播音发声、语言表达训练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还向播音从业者提出了许多播音的基本原则和表达的根本要求。例如“声音是人性最强烈的一种表达方式,声音没有生命力就像火没有火焰一样。”②“播音员的声音目标最重要的是自然、真诚和友好。”③等。对于播音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广播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我们从1923年1月23日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正式开播第一天的节目时间表可以看出④,在广播诞生的同时,广播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就已表露无遗。随着广播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广播的认识日益广泛深入,对广播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以及受众等都给予关注和研究。

二、中美两本播音专著研究内容之比较

(一) 共同强调新闻播音是广播传播的重中之重

从广播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了新闻节目和新闻播音,新闻就受到从业者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新闻及新闻节目以自身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确立了新闻在广播传播中的地位,也确立了新闻播音在广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外研究者都给予了重点关注。

1.新闻稿件的选取与播报

徐卓呆认为,广播的第一大功能便是传递消息。新闻节目,“例如中央的播音台,每天应当播送一国的大事,以及世界大事。各地的播音台,应当播送本地的大事,再把中央所播的国内大事和世界大事,及其他各地的大事,拣比较重要一点的拿来转播。选择新闻的标准,应当把注意这件事的人的多少,来定去取。……所以选新闻材料,第一要选足以集中听众的注意的。”⑤这既是从受众需要的角度,也是从新闻价值的角度对新闻节目及内容提出的要求。

有了好的新闻节目和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如何让听众有兴趣收听新闻节目呢?徐卓呆指出“新闻的稿子,和播音人的技术,有大有关系。”⑥这就涉及到播音员的播音基本功、语言表达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具体问题了。如果稿子平淡,播的人又是照本宣科,结局可想而知,“就此把收音机关了”⑦,“而且从此以后,不愿再听了”⑧。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其一,“越是乏味的新闻,稿子越要写得活泼”⑨,其二,“那播送之人,更应当讲得神气活现”⑩,只有这样,“才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因此对新闻播音来说,“欲免听众乏味,只有在播送的时候,十二分的把它添加兴味。”由此可见,抛开新闻写作不说,仅从播音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扎实过硬的播音基本功,没有准确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无法把新闻播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就难于为听众所倾听和接受。广播新闻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将大打折扣。

2.新闻的真实性与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

美国的《广播播音》一书,同样首先从新闻节目出发,从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上提出要求,“广播电台的新闻应真实可靠,所以播音员必须确认消息的真实度。大多数的电台都会聘请通讯社作为新闻的主要来源,这种资源渠道被认为是可信的。”这实际上也是对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

接着,不约而同强调了新闻播音的基本功、基本的工作规范和基本的职业要求。首先指出“朗读新闻对发音的要求很高”直指新闻播音中的难点——播音发声基本功。其次指出播前备稿和试播对于提高播出质量的重要性,“因为新闻包罗万象,如果碰到生僻词,不管是英语还是外语,一定要查字典。”“如果时间充足,播出前排练一遍更保险,听众也会对新闻有更全面的认识,而不是听到结结巴巴的信息。”最后,提出了新闻播报多样性的问题,“新闻播报的速度和风格随播音员而变,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听众失去兴趣。”

3.研究新闻播音的意义

通过以上简单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是在广播诞生的早期,但中外从业者和研究者都共同认识到广播新闻的重要性,认识到新闻播音在广播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广播新闻节目来说,新闻的真实性、趣味性,新闻价值,新闻语言的简洁等已经引起了从业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并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次进行了讨论。而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说,新闻播音员的播音基本功,包括发声能力、语音的清晰准确、备稿、试播、语言表现力等,对提高新闻播音水平和质量,对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意义,也得到从业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从文字写作的篇幅上来说,甚至超过了对新闻真实性和新闻价值等的论述,新闻播音的重要性和播出技术要求之高、受到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时至今日,在广播诞生近百年的今天,新闻播音依然是播音业务中的重点和难点,衡量一个播音员业务能力的最高标准,依然是看新闻播音的水平和能力。衡量一个电台或电视台播出水平的高低,依然是看它所拥有的新闻播音员的播音水平和质量。

(二)共同强调受众是广播的关注对象

广播,从一开始就不是自娱自乐,就不是漫无目标的、无的放矢的随意播放。而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传播活动。既然是传播,就一定有传播对象。要想达到传播目的,除了要关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之外,更要关注传播对象,只有清楚地了解传播对象,我们的传播才能目的明确,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1.听众心理研究

徐卓呆在《无线电播音》中用一整章的篇幅,来论述“听众心理”,可见他对广播受众的重视程度。他开宗明义的提出“我们要研究一般听众的心理了。一般的听众,是为什么备这无线电收音机的?他们爱听些什么东西?”从购买收音机的心理动机来研究受众心理,进而分析什么样的节目受听众欢迎。“现在犯的毛病,是讲的人只管讲,听的人只管不听,结果毫无益处。”当时的广播经常请一些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到电台做演讲,内容丰富多彩。但由于演讲者不了解广播特点,演讲常常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把握受众心理,没有从听众的角度出发使表达生动活泼、雅俗共赏。徐卓呆总结归纳了四个原因,一是语音不够标准,方言土语影响了听众的收听;二是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受众收听;三是欠缺语言表达能力,照本宣科;四是议论多实际少,空洞浮泛。

2.高效的言语方式研究

在《广播播音》一书中,作者也同样关注了广播受众的问题。“广播播音员必须保证听众听懂播音内容,并且体会这些内容。”这是在广播发展的初期,中外广播从业者都共同认识到的问题。在谈到如何在播音时和听众保持面对面交谈的状态时,作者指出“是用一种亲密的对话口吻播报的,播音员像是在和某人说话一样。你的说话方式要热情诚恳,让每个听众都感觉你像是在跟他说话一样。……从听众的角度来看,你会感到这个播音员很了解他正在谈论的事情,他用的词语对你来说很熟悉,他好像是在你家做客的朋友一般建议你买他推荐的商品。这种类型的播报给人一种印象:仿佛他就是你家乡的哲人。”如何能实现这一目标呢?作者建议向生活学习,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你周围的人,“研究一下……,看看他在高声阔论时是怎么组织语言的。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用行话从容地表达他的观点,让你对他所言深信不疑。”把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习到的语言表达方法运用到播音中,就能有效地提高传播效果。

近些年来,关于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的报道,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这些报道在迅速及时的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如情绪失当、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影响到传播效果。《广播播音》的作者指出:“突发事件的报道是关于灾难的报道,例如洪水、火灾、地震或飓风,对于播音员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能兴奋,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要向听众表达慰藉,传递信心。……播音员在广播里的言辞,不是说给他自己听,也不是说给电台听,而是为了公众。他一定不能夸大事实,很多时候他还需明智地避免发表误导公众或引起恐慌的言论。”“播音员在这些危机中是实实在在地从事公共服务,无数的生命都掌握在他‘嘴’中。这绝对不是娱乐节目,更不是商业节目。无论如何,播音员必须慎言,有说服力的传递诉求,指导受灾地区民众自救,他对事实的准确报道能让听众迅速应对。”这些八十多年前的真知灼见,跨越历史的长河,对我们今天的广播播音实践,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构建播音心理学研究框架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的心理学研究基本处于翻译引进国外的心理学研究成果,逐步开展自己的心理学研究的初级阶段。而《无线电播音》一书之所以如此重视听众心理,能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广播播音,一是作者受新兴学科心理学的影响;二是作者自己的作品通过广播的播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激发了他运用心理学知识研究广播、研究听众,以取得更好地传播效果的热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心理学已成为世界心理学的一大中心。这不仅仅是因为美国心理学拥有最庞大的队伍,也不仅仅是因为美国心理学研究范围广泛,主要的是因为美国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心理学具有强烈深刻的影响。”受此影响,《广播播音》的作者也在自己的研究中引入了心理学的知识,研究讨论如何更好地把握播音对象——受众的心理问题,以提高和优化播出的效果。

(三)共同强调广播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

在《无线电播音》中,作者在充分论述了广播的巨大传播功能和影响力,论述了广播所能实现的社会价值后,用了全书十节内容中的四节的篇幅,来分析当时广播节目中所存在的庸俗、低俗等不利于社会的传播内容以及解决的办法,同时又用两节的篇幅提出如何办好广播节目的具体设想,字里行间表现出一个广播研究者的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对广大受众的无限情怀。《广播播音》指出“播音员不能带着个人感情或偏见来播报新闻,但这也不是说他就得压抑自己。只是说,他应该以专业的态度来做好播报工作”。每个播音员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但必须有职业操守,保证播出内容的真实性,尤其新闻播音,必须秉承公正的原则,这样才能发挥媒体自身的价值,对社会责任有所担当。

今天广播电视的传播功能比八十多年前更加强大,影响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我们的许多从业者对播音主持职业、岗位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却认识不清,在职业行为过程中漠视社会责任、损害自身公众人物形象等时有发生,表现出对专业历史的无知,也是对专业现实的无知。

三、对于学科建设的意义

关于播音研究和播音教育的建立,以往在相关历史资料欠缺的情况下,我们以为关于播音的研究是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的,关于播音教育的建立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当拂去尘埃的历史资料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发现关于播音的研究,在广播诞生后不久,就已经较为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了。

综观《无线电播音》和《广播播音》两本专著,他们的研究体现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带有较明显的个人经验总结的特点;二是涉及了播音的大部分基本问题,这些都成为后来播音本体研究的主要方面;三是关注了广播的社会功能,如教育、审美和价值引导等。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了播音人才的培养规格

从我们今天的认识来说,播音主持工作由于职业的特殊、岗位的特殊、责任的特殊,决定了播音主持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任何淡化、弱化、矮化播音主持精英性质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利于学科正常发展的。《广播播音》开宗明义在“引言”中说“一个有抱负的播音员还需要去大学进修,这样才能更好地登上事业的顶峰。数据显示,上过大学的播音员比一般播音员发展的更好。顶尖的播音员几乎毫无例外拥有本科文凭,这绝对不是巧合。”作为美国南加州大学广播系播音专业指定教材,在八十多年前对播音人才培养规格的认识,今天仍闪耀着先行者智慧的光芒。他们对播音人才的具体要求是“你必须足够优秀,才能达到广播播音的最低要求。”“而最后成为明日之星的那些人,一定是那些理想高远、求学欲望强烈、有恒心、有毅力的人。”而徐卓呆在《无线电播音》一书中也再三论述和强调广播播音从业者的个人综合素质。

(二)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播音学习、训练基本体系

《广播播音》中所谈到的关于基本功及训练,重点讲解了呼吸、发音和唇舌的练习,具体列出了一系列训练的内容、训练的重点,并讲解了这些训练对表达的重要意义。这些内容构成了今天“播音发声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所谈到的关于表达技巧的内容,包括备稿、停顿、节奏、听众、播音的基本原则等,成为今天“播音创作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书中重点谈到的新闻播音、现场报道、体育解说、广告播音、广播剧演播等,则成为今天“播音主持业务”研究的主要和重要内容。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播音本体研究最初的几个基本点。

(三)延展了播音教育的研究历史

从播音教育的角度来说,中国国内与播音有关的专业教学,最早见于南京金陵大学的记载。当时,为了迅速造就大批从事电化教育的专门人才,金陵大学理学院接受教育部委托,与教育部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两委员会合作,于1938年秋季正式开办电化教育专修科。经过数年的发展,电化教育专修科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大学培养电影和播音教育专业人才的基地。电化教育专修科分为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两组,1947年改名为电影播音专修科。1948年公布的影音课程中包括“播音技术”课。当然,这里所说的“播音”其内涵和外延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播音”,至于是指“传音”“收音”,还是也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播音”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而《广播播音》则不同,该书扉页注明“本书为美国南加州大学广播系广播播音与主持专业基础课程指定教材”,这就清楚明确地表明,在广播诞生不久美国已经建立了播音专业的高等教育。该书虽然1946年才出版,但该书第四章前介绍的美国顶尖广播播音员之一的迪克·卓尔,1933年就在南加州大学广播系学习播音,并选修了“发声学”这门课。这表明,至少在1933年甚至更早,美国南加州大学就已经开展了广播播音专业教学,开始了播音专业的高等教育。我们可以想见,当广播这个新奇、神秘又魅力无穷的大众传播工具迅速发展,并进入和影响我们的生活,对全社会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同今天的互联网对年轻人的吸引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一样,当年的播音同样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当年的研究者也同样关注广播,“1927年,美国至少已经有1200名职业播音员了,不少大学教师也开始关注“广播讲话”(Radio speaking)。1938年,南达科他州的KGDY电台的莱诺·斯塔尔(Leroy Stahl)在《话语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播音这个职业》(This Business of Announcing),这是笔者目前看到的标题中使用“播音”一词的最早的文章。

出版于上世纪前半叶的《无线电播音》和《广播播音》这两本书,虽跨越时空、远隔重洋,但都对播音业务进行了共同的研究和探讨,体现了当时中外广播从业者对播音的思考和认识,从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广播的挚爱,对播音专业的追求。虽然有些浅显零散,但依然闪烁着前行者智慧的光芒和学术研究的孜孜追求。

注释:

① Art Gilmore & Gleenn Y .Middleton(1946).RadioAnnouncing,HoollywoodRadioPublishers(艾特·吉尔默、 格伦·Y·米德尔顿:《广播播音》,好莱坞广播出版社1946年版,书名为作者译注)

④ 上海档案馆等:《旧中国的上海广播事业》,档案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

猜你喜欢
播音员听众广播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新闻播音员做好各类配音工作需要掌握的技巧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表达心情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细微之处见功夫——播音员的情感掌控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