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鹤消化管的形态学研究

2018-02-12 22:43包花尔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泄殖腔腺胃盲肠

包花尔

(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灰鹤是属于鹤科鹤属的鸟类,是大型涉禽,全身的羽毛大部分为灰色,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在我国其繁殖地主要在北方,见于新疆、内蒙古、黑龙江、青海、甘肃、宁夏和四川等地。灰鹤主要栖息在河流、湖泊、水库或海岸附近。其主要以杂食为主,繁殖习性为单配制,但不稳定,丧失配偶会很快找到新配偶[2]。

众所周知,消化管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活动依赖于消化管的协调来完成[3]。目前有关灰鹤消化管的研究报道极少,现有的报道仅从分类学角度进行了简单描述。为此该研究对灰鹤的消化管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观察描述,以期为灰鹤的研究工作提供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材料为2010—2012年由内蒙古野生动物救护者和林业部门接受的来自内蒙古周边地区的已经死亡或无法康复的灰鹤伤残个体,以及野外调查遇到的死亡个体。

1.2 仪器及方法

测量常规仪器:天平、直尺、卷尺、游标卡尺以及解剖器材等。

先对材料进行称重和外部形态观察,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对其进行解剖。观察记录各器官系统的位置后,取出完整的消化系统,用浓度为10%的福尔马林固定。之后分离出消化系统的各部分,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吸水纸吸干剩余的水分,对消化系统进行观察、解剖、测量并描述。

2 结果

2.1 喙

橄榄灰色,先端淡黄略带红色,较长而直,稍侧扁。

2.2 舌

舌较发达,为细长的三角形,由舌系带与口腔底壁相连。舌尖游离,舌根固定在舌骨上,背面端半部有一纵向的正中沟,舌的后部在口腔与咽的连接处有角质化且坚硬的白色栉状突。

2.3 咽

咽前端与口腔连接,后端与食管连接,长22 mm。咽底下壁后方为喉,喉中央为一前宽后窄的纵裂缝状喉门。

2.4 食管

食管开口位于咽后部,起始部位于颈部的右侧,前上三分之一处转至气管背侧,后三分之一又转至气管右侧,后接腺胃。由于灰鹤的嗉囊极不发达,故难于从外观上区分食管的颈段和胸段。食管全长390 mm左右,起始部位较粗,食管直径可达20 mm,管壁较薄,内壁黏膜上有多条发达的纵向皱襞,使得食管易于扩张,扩张最大直径可达70 mm。起始部向后食管逐渐变细,致心脏处最细(为13 mm),皱襞变得少而密集。

2.5 胃

灰鹤的胃分为腺胃和肌胃。腺胃,又称前胃,呈梭形,肉粉色,略靠肝脏左叶,入口与食管相通,出口与肌胃相连。腺胃长70 mm,宽20 mm,内壁黏膜上分布有肉眼可见的均匀的乳突。肌胃发达,紧接腺胃之后,位于腹腔左下部、肝脏的后方,呈扁椭圆形,长150 mm,宽80 mm,最厚处达30 mm,肌肉层发达。肌胃外表具致密的白色腱膜,内壁具有发达的黄色角质层,胃内容物包括沙砾、泥鳅和小鱼等。

2.6 小肠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段,为消化道最长的一段,全长约1.63 m,占全部肠管的83%,为体长的1.4倍。

十二指肠:呈淡粉红色,起始于肌胃的幽门部,沿肌胃的右腹侧和右腹壁形成一长的“U”形肠袢,袢内附有胰腺。肝管、胆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中部,其开口处作为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分界线,长为266 mm,宽为8.3 mm,其内壁具有多而密的绒毛。

空肠:前接十二指肠,后接回肠,与回肠之间无明显分界,形成许多半球形肠袢,空肠由系膜悬吊于腹腔右侧,是小肠中最长的一段,长约1020 mm。

回肠:较短而且直,内壁较光滑,以肠系膜与盲肠相连,长约260 mm。

2.7 大肠

由盲肠和结—直肠组成。

2.7.1 盲肠:灰鹤有1对盲肠,以2条短的回盲系膜附着于回肠两侧,左右2条盲肠长度相近,从基部到端部逐渐变粗。盲肠全长200 mm,基部宽6 mm,端部宽11 mm,至远侧部又逐渐变小。

2.7.2 结—直肠:是从盲肠起始处开始,一直到泄殖腔的一段直的管道,由系膜悬吊于腹腔顶,其构造与小肠相似,长约90 mm。

2.8 泄殖腔

位于结—直肠末端膨大部位,后通泄殖腔孔。壁薄柔软,呈囊状,是消化、泌尿、生殖3个系统的共同通道,内部被2个环形褶皱顺次分为粪道、泄殖腔道和肛道,粪道与直肠相通,输卵管和输尿管开口于泄殖腔,肛道为泄殖腔通体外的部分。

3 讨论与结论

灰鹤的舌较发达,是细长的三角形,根部分叉,并有倒生坚硬的栉状突,有利于食物的吞咽,并可防止食物逸出[2]。

灰鹤无明显的嗉囊,不具备贮食功能。通过较长的肠道,尤其是较长的小肠加大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另外灰鹤具有发达的盲肠,说明其食物组分中,植物性食物占有较大比重,在秋冬季尤为明显。盲肠发达,强化了对食物的机械和消化作用。这都与其食物的种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鸡形目鸟类,盲肠较为发达,而以肉食性食物为主的东方白鹤盲肠最不发达,而灰鹤盲肠长度居于2种鸟类的中间[4]。可见灰鹤盲肠的发达程度介于植食性和肉食性鸟类之间,与其食性是极适应的。

肌胃的肌肉壁和类角质膜发达,外表具有致密的白色腱膜。肌胃内容物包含沙砾、泥鳅和小鱼,并具有物理和化学的消化作用[1]。较短的直肠有利于食物残渣的及时排出,减轻体重,便于其灵活地长时间飞翔[5]。

[1]王有辉,王虹.中国灰鹤的分布与数量现状[J].四川动物,2003,22(1):35-38.

[2]周菊萍,郭延蜀,米志平,等.黑鸢消化系统形态学的初步研究[J].四川动物,2004,23(4):346-347.

[3]孟德荣,赵国才,付婷.短耳鸮消化系统形态学解剖[J].四川动物,2008,27(6):1091-1092.

[4]金志民,杨春文,刘铸,等.6种猛禽消化系统的比较研究[J].四川动物,2011,30(3):435-438.

[5]张子慧,肖方,袁伟静,等.一雄性丹顶鹤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观察[J].动物学杂志,1999,34(3):39-41.

猜你喜欢
泄殖腔腺胃盲肠
浅析家禽发生腺胃炎和肌胃糜烂的原因
三类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概述
鸡传染性腺胃肌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一例鹦鹉难产的诊治
结肠镜下诊断盲肠憩室的临床分析
用屁股呼吸的小乌龟
隧道
1例肉鸡腺胃肌胃炎的诊治
家禽腺胃糜烂综合征防治药物——腺胃康的临床药效评价
移动盲肠症误诊为盆腔肿物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