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党员干部政治鉴别能力

2018-02-12 08:32严晗
新一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鉴别能力共产党共产主义

严晗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 2016年1月29日召开会议时首次提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而在“四个意识”中,政治意识则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最基础的意识,是打头管总的。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决胜全面小康、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拥有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一、什么是政治鉴别能力

所谓政治鉴别能力,是指对政治现象、政治事件、政治关系、政治形势等进行鉴别、分析、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思想观念、理论知识、政治经验、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的综合运用。其本质,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以人民立场为基点的一种政治识别力。综合来说,提高政治鉴别力就是既要讲政治的内容要求,又要讲政治的方法原则,是善于从政治大局上观察国内外形势、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觉悟和能力。

从哲学层面上看,政治鉴别能力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事实的认定,即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这个基础上,另一个问题则是价值判断及取向问题,即以事实为基础,确定你的政治立场。综合来说,以主观认识结合客观实际做出合乎自身政治要求的判断,就是政治鉴别能力的运用过程。

由此可见政治鉴别能力是具有一定复杂性的。作为认识主体,想要具备一定的政治鉴别能力,必须具备以下三点认识条件:

第一,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即认识主体必须确定一个正确的立场。对于当今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这个立场就是人民的立场,坚信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第二,由小见大,认清本质。对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要能分清大事小事,分清现象本质。从而做到在面对国内外形势和各种社会事物的时候,不被轻易被煽动,理智的认清现象本质。

第三,见微知著,预见趋势。政治活动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就要求认识主体能够具备对这样一个过程进行预测和把握的能力。如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国民党节节败退,亡国论甚嚣尘上,同时还对共产党的敌后抗战进行大肆诋毁。基于这样的背景,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了题为《论新阶段》的重要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不得不基本停止正面战场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而以主要兵力转向维护占领地区的安全,敌后游击战争将要成为抗战的主要形式,敌后战场将逐渐上升为抗日的主战场,并提出“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这个战略决策后来被历史证明对共产党的抗战乃至整个中国的抗战都是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的。这就体现了一个杰出政治家对政治活动发展的把控和掌握。

强调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鉴别能力不仅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并且对我们事业的兴旺发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证作用。然而当前,许多党员干部埋头于业务工作,放弃了对高尚三观的追求,丧失了社会主义信念,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国际国内形式漠不关心,结果导致政治鉴别能力下降,政治敏锐性钝化,无法正确判断国内外形势,没有从政治高度看待日常问题的意识,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立场不坚定、态度不明确,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和行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面临的新形势,结合领导干部自身的立场和现状,不断提高政治鉴别能力。

二、提高政治鉴别能力的要求

(一)认清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保持在理想信念上的清醒

所谓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依托,论证阐明的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和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中共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因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建立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自信,才能为之持续奋斗不断努力。因此通过对历史发展根本趋势的清醒认识,确立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提高政治鉴别能力的必须。

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党员干部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却时刻遭受着冲击。我们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从允许私人资本存在,到鼓励发家致富也就是资本积累,再到借助资本自我膨胀的力量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实就是在利用资本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所以我们的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给资本套上社会主义的笼头,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让部分民众甚至领导干部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俘虏。有些人以为可以埋头于具体事务而不再强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根本信仰;在事关基本制度、旗帜道路的问题上,也可以不问姓“社”姓“资”了,有的甚至公开鼓吹抛弃共同富裕目标希望中国大踏步的走向资本主义。英国政治学者麦克法夸尔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这个党的本质是什么?它就是一个7000万人的扶轮社,这些人加进去是因为他们能得到好处。”这个说法无疑是一个刺耳的嘲讽,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中国共产党的部分现实。

三、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保持在宗旨意识、群众观念上的清醒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共产党带着部队上了井冈山,开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并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完成早期党群关系的建立。随后我们党就始终坚持对党群关系的维护乃至升华。从打土豪分田地,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缸满院净,我们党完成了党群关系从给与群众利益或者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到与群众心连心、鱼水情的转变和升华,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巩固和发展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完美论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定律.

处于同一个时期同一个历史维度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很多方面有着较大的对比价值,党群关系就是其中一项。当年两党的目标似乎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打倒军阀、平均地权、民族解放。然而两党有一个根本区别,那就是国民黨在百姓中没有根,而共产党植根于平民百姓。没有根的国民党迅速蜕变成了新军阀,就完不成平均地权和民族解放的任务,而他们放弃人民的结果就是最终被人民所放弃。相对于国民党,共产党则是深深植根于普通人民,动员人民组织人民,以人民的力量为上帝。当共产党感动了这个上帝,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减租减息”等,到真正实现平均地权,共产党时时惦念每家每户的疾苦,人民也就坚决支持共产党,“把最后一块布,最后一碗米,最后一个儿子”交到共产党的手里。endprint

猜你喜欢
鉴别能力共产党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绿春县总工会: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巧用学习类APP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浅论新闻编辑的受众意识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