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及临床疗效*

2018-02-13 18:05谢志功杜正强
西部中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免疫系统滑膜艾灸

白 玉 ,熊 燕 ,王 丹 ,谭 会 ,谢志功 ,杜正强 ,黄 娟 ,吴 双 ,武 平 △

1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 江油 6217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祖国传统医学中并无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这一病名的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痹证”范畴。现代医学认为RA是一种因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慢性对称性的多关节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全身关节滑膜炎性反应、增生,骨侵蚀和骨纤维化,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病变关节的肿胀、压痛、晨僵,进一步出现活动受限,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且病理过程难以控制,严重损害患者健康,降低生存质量,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是临床疑难疾病之一,也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1]。我国的患病率为 0.32%~0.36%[2],多发于中年女性,男女性别比约1∶3[3]。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已表现出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1 针灸治疗RA作用机制探讨

1.1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近几年来的研究发现,针灸是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而作用于免疫系统的。在整个免疫系统中凡是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针灸主要通过对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红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杀伤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活性和数量的影响,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缓解RA患者的病情,消除关节疼痛肿胀。赵昌林等[4]研究表明通过针刺患者“足三里”“三阴交”“内关”“上巨虚”“合谷”“太溪”“太冲”“阴陵泉”“阳陵泉”等穴位,艾灸患者“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免疫分子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分泌的,可调控和介导免疫系统功能,属于小分子蛋白质的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生长、分化,影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抗炎和组织修复,参与各种免疫应答,是关节损伤和RA炎症的重要介质。唐照亮、陈晓莉等[5-7]等发现艾灸大鼠“肾俞”“足三里”治疗后,大鼠血清中的白介素1(IL-1β)、白介素 2(IL-2)、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等滑膜液炎症细胞因子含量下降,改善了免疫系统的自由基代谢紊乱,通过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机理,达到抗炎,最终消除关节肿胀的目的。

1.2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通过近几年来的研究发现,内分泌、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一方面,免疫分子介导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另一方面,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神经和内分泌分布在淋巴细胞上受体的影响。内分泌系统中重要的糖皮质激素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间接调控人体免疫系统。糖皮质激素与其在免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减少了体内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同时针灸穴位时,会刺激局部血管和淋巴管,减少巨噬、淋巴等细胞的浸润、黏附,从而抑制体液免疫。大量研究者[8-11]采用去除肾上腺的方法,破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对实验性AA大鼠进行艾灸治疗,发现未去除肾上腺的AA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下降,同时艾灸局部的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2(PGE2)等含量明显减少,各关节局部的肿胀、压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研究结果显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活性降低,而白细胞介素2活性升高;ICAM-1也降低,但对于实验性去肾上腺的AA大鼠,无明显作用,表明针灸依靠HPA系统的完整性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

1.3 影响滑膜 刘旭光等[12]报道,对实验性RA家兔的“肾俞”穴艾灸治疗后,经检测滑膜组织中FGF、EGF及PDGF的含量明显降低,同时关节肿胀、压痛等症状缓解,其结果表明艾灸对RA滑膜炎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防止骨破坏,抑制新血管的形成和滑膜细胞的异常增生。唐照亮等[5]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针灸AA大鼠“肾俞”治疗后,大鼠关节中的成纤维细胞遭到破坏,从而抑制病变关节的滑膜炎症,防止对骨质的侵蚀,减轻了关节的肿胀疼痛。张秀荣等[13]研究者给予AA大鼠夹脊温针灸法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膝关节滑膜中NF-κB(P65)的活性表达。结果显示,治疗后AA大鼠膝关节滑膜 NF-κB(P65)高表达活性降低。上述研究都是针灸通过作用于滑膜从而治疗RA的机制。

1.4 调控各信号通路 袁娟等[14]研究发现,RA造模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中下游信号元件NF-κB被激活,同时RA大鼠滑膜TLR4mRNA、MyD88mRNA、TRAF-6mRNA 的表达下调,说明艾灸可对TLR4-MyD88-NF-κB炎性反应信号转导通路多靶点的抑制或/和拮抗。李佳等[15]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电针大鼠“足三里”“肾俞”和“悬钟”穴,能够阻断ACE/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同时降低血清中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含量,改善大鼠的关节肿胀,这些都是针灸治疗RA的抗炎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针灸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内分泌,滑膜及滑膜细胞各信号通路等,达到抗感染、缓解病情,以延缓关节破坏,改善关节功能,发挥对关节的治疗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目前在已有大量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逐步重视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的临床试验研究。今后可从基因等多方面入手,将作用机制与相应的临床疗效相结合,进一步深入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

2 针灸治疗RA的临床效果评价

针灸属于中国传统医学,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张星华等[16]通过检索针灸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针灸治疗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总体疗效及降低血清RF、ESR水平方面针灸优于药物。说明,针灸治疗RA疗效肯定,且明显高于常规药物。

3 思考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RA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常规药物治疗易产生药物依赖,且副作用大,易损害肝、肾功能;手术治疗风险大、费用高,且不能根治只能缓解病情和改善身体大关节的功能,致使患者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身体和心理都遭受极大的痛苦[17]。针灸是治疗RA的一种物理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18-19]。临床试验研究证实,针灸配合药物治疗RA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西药治疗[20]。但由于临床试验研究条件苛刻,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差且易发生脱落,实验室指标检测不完善等各种问题,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今后可从遗传、基因等入手,将作用机制与相应的临床疗效相结合,进一步深入开展全面系统、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充分阐明针灸治疗RA的优越性。

猜你喜欢
免疫系统滑膜艾灸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艾灸保健知多少
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肿瘤-免疫系统的定性分析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保护好你自己的免疫系统
夏天怎么做艾灸
Staying healthy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