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解剖学标本的创作实践,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8-02-13 02:23王启明闫景瑞
解剖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解剖学标本材料

王启明 闫景瑞 何 璐 张 平

(天津医科大学, 1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系, 2 基础医学院教学办, 天津 30007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1-3]。而如何在医学类本科生中开展自主学习,是我国医学院校面临的共同难题[4]。就解剖学来说,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学生必须进入实验室,对人体标本进行实地观察、解剖;用理论指导实践,用自身的实践验证教科书的理论知识。故此,解剖学课程的自主学习需要在实验室围绕人体解剖的实践展开[5]。没有标本,解剖学的自主学习就无从谈起。但当前因尸源紧缺,用于常规教学的标本普遍短缺。以本校为例,现有标本陈旧、损耗严重,亟待充实和更新。即使是新购置的标本,因商家的制作水平、专业知识所限,标本的内涵也无法充分体现;教学质量难以保证[6]。而开展自主学习会消耗比普通教学更多的材料。如何解决标本短缺的难题并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实到学科的教学当中,是高校解剖学学科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7]。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笔者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学教结合的解剖学教学改革实践。找到了一个开展自主学习和促进学科发展的切入点。现将笔者近年来开展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剖创作实践总结如下,以便和兄弟院校的同行交流。

1 学生的选择

解剖学课程是以实践为基础展开的。解剖学的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8]。但系统解剖学实验课一般只有24学时,局部解剖学(后简称局解)实验课也不超过45学时。要真正掌握这些课程,对于临床专业和影像专业的学生是远远不够的。笔者选择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参加大学生解剖实践与创作小组,成员主要来自临床和影像专业学制包括五年制和八年制。通过这个平台让他们再一次走进实验室,将自主学习放在课余时间里开展二次解剖和标本创作。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考虑到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解剖学操作经历,对标本的理解和认识会更加深入,具备了作品创作的心理和技术基础;另一方面,选择高年级的学生参与,更是体现了一门功课的学习不是因考试成绩合格而终结,而是一个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这种自主学习源自兴趣而不是压力。

2 材料的收集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局解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一部分结构外,在教学结束后,许多组织器官被整理运送到殡仪馆集中火化(所用标本均来自于正规的遗体捐献,符合国家“禁止人体遗体和器官买卖”的法规,体现了人文关怀)。而依据系统解剖学(后简称系解)大纲的教学要求,局解剩下的标本材料还有很多结构可以再利用,重新制作成系解的教学标本,充实到教学实践中。即使是被解剖过的结构,有的还可以重新修整,为我所用。这样既节约了教学资源又能采集多种多样的创作材料,一举多得。所以就将局解课后的实习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精心挑选,记录好各个材料的来源和采集方式,再分类保存。

3 标本的创作

这一步尤为关键。材料的来源与特点不同就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创作方案。这些个性化的设计方案和实施均是学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自行完成的。

3.1 解剖实践

针对保存尚好的材料,按照系解的教学大纲要求,采用专业的操作技术将主要的器官构造展示出来,通过涂色、挂线等方式进行详细的标记。对于破坏比较严重的结构,要选取新的角度和层面,重新解剖,对于相同的标本,要完成各个器官相关内容的测量: 如不同性别、年龄、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组织器官的形态、构造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认识理解各个系统器官的功能和临床相关问题。

3.2 标本的封装

依据标本的大小、形态,制作或购置玻璃缸、塑料盒、盛装标本,并适当标记。不仅标记器官的构造,还要留存制作者的班级、姓名、制作的时间。每一个标本都需要同时绘制相同内容的图谱,双语标注主要的构造,存档保存。

3.3 成果展示

将学生制作标本的过程、完成的作品、绘制的图片做成视频、微课、影像资料、解剖图谱等,形成标本的个性化档案和数字化资料。供其他学生们学习参考。

4 临床应用的体现

作品不同于普通的实验标本。一方面是所采集的材料本身已经破坏,即使通过学生们的创作,也只能展现标本的某一个层面或角度。而且很多标本是学生们一针一线重新缝合,一块一角重新黏合的。还有的是从其他材料上移植一块组织过来,完成一个作品。学生们要手眼心并用,每一件标本都凝结了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另一方面,标本要和临床问题相联系。比如一个手的模型能展现出神经支配、动脉分布特点、手肌和肌腱的配置等;标本对应的临床问题有哪些;常规的处理方案等需要在标本的配图或文档中给予体现。学生完成了一件看似简单的解剖作品实则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诸如标准的手术操作、人体构造的再认识、解剖与临床的联系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是自主学习的生动体现。

5 学习质量评价

为了论证开展大学生解剖学创新实践的学习效果,笔者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设置了一些重要的考核项目,通过比较大创组(每年吸纳的新成员约10名)和非大创组大学生(随机抽取相同数量的同年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做出初步的学习质量评价。随着参与大创的学生规模扩大和学习反馈信息的积累,该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教学方面的考核指标有: (1) 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整合课程、手术学、外科学等相关课程的考试成绩比较;(2) 临床学院对学生见习和实习评价(包括动手能力、学业水平、协作精神等)。

科研方面考核指标有: (1) 参加院级、校级、市级以及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人数比较;(2) 参加校级、市级“挑战杯”或全国大学生创新暨实验大赛项目获奖的人数比较;(3) 参加各级学术活动以及发表学术文章的数目比较;(4) 考研和保研的人数比例。

以2011级和12级临床五年制学生来说,大创组共纳入8名学生,制作各类标本20件,形成了2万余字的总结报告,其中7名学生各科成绩为优,创新学分均为满分(6分)。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一篇,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有6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暨实验大赛二等奖,3人保研,2人考研成功。各项指标均优于非大创组。

6 关于解剖学课程自主学习的认识体会

自主学习强调: 师为导,学为主,创新为目标。在现阶段本科教学中,自主学习多是拿出一部分课时和内容让来自学,老师给予必要的辅导。但学习效果一般。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几个学时的自学不足以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相关内容。这种自主学习在国内高校,特别是医科类院校还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就解剖学来说,自主学习不妨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渗透到系解、局解和断解的课程中。自主学习不仅要体现在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展示和讨论,更要强调课后的再学习,做到学为我用。

通过解剖实践,学生们不仅制作了一批精美新颖的解剖学标本,更重要的是真正培育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提升了解剖实践操作水平、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和开展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而解剖学的二次学习更促进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优良素质。

猜你喜欢
解剖学标本材料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最美材料人
材料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