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译课程设置刍议

2018-02-13 07:29张鑫
现代交际 2018年1期
关键词:口译应用型设置

张鑫

摘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译课程的设置由于其教学定位、教學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而不同于翻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译课程应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济,其目标是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英语口译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口译课程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1-0005-02

随着社会对口译人才需求的增加,许多高校都已经开设口译课程。截至2014年12月,全国范围内开设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多达1000余所,其中开设翻译专业的高等院校为196所。[1]翻译专业毕业生是以BTI(Bachelo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即翻译专业学士的身份毕业。与翻译专业毕业生不同,普通英语专业虽大多会在学生高年级阶段依据各个院校培养方案开设相关翻译类、口译类课程,但是毕业生仍旧是以BA(Bachelor of Arts)即英语文学学士(English Literature Major)的身份毕业。翻译专业与普通英语专业口译课程设置由于其教学性质、目的不同而不同。对于翻译专业口译课程,无论是BTI还是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其在国内的热门程度已经毋庸置疑。相反,对于普通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设置却又模糊不清。那么,普通英语专业其口译课程是否应有自己的定位,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口译课程又当如何设置,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议题。

要讨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译课程的设置,首先要区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关于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区别,基本已经达成共识。“为辅助外语教学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教学翻译,其目的是在于提高双语能力,其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为培养译员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发音和提高翻译能力”[2]。

那么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译教学到底属于教学翻译还是翻译教学呢?仅凭以上标准似乎难以判定。本科院校的口译课程是外语教学大纲的一部分,似乎应该是为了辅助外语教学而进行的教学翻译,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本科院校把培养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作为其开设口译课程的目的。这样看来,又像是翻译教学。但是在校修过口译课的大学毕业生能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大部分外语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达到毕业之后即可满足市场需求的标准。这和口译课程目标设置过高,课时不够,课后训练不足有密切关系。那么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以什么定位来设置口译教学?在有限的课时内外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鉴于此,有必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译课程设置的定位、标准进行探讨,从而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译课程设置在整个英语教学中找到适当的定位。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译人才培养定位

市场对口译人才需求的层次化要求口译人才的培养多元化。翻译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两种语言基础、熟悉中西方文化、掌握多种文本的笔译技能和交替传译技能的初级通用职业翻译人才。[3]与专业培养目标不同,应用型人才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能够将课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或将这种社会生产力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并直接创造出社会物质财富的人才。与培养职业翻译人才不同,应用型口译人才的培养,其目的是培养适合担任一般性口译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例如:商务洽谈、生活接待、旅游陪同等初、中级口译人才。其口译工作要求与专业型口译人才相比较低。应用型口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英语口译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口译教学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定位及区域经济的具体需求,采取“务实”的口译教学原则。尤其是很多地方院校,以服务地方为办学准则,在这一办学方针指引下,口译课程的设置应结合地区地方特色,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口译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译课程设置

1.教学原则

刘和平曾提到:“语言教学中,翻译的目的常常是理解,是学习语言;在翻译教学中,翻译是基础,理解的目的是翻译,是进行交际”[4]。高年级学生开始口译学习时,多数同学的语言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因此,应用型本科口译课程应将语言与口译教学相结合。口译教学的原则应遵循口译规律,围绕口译技能进行训练。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以课堂实践为主,口译理论为辅。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翻译专业在培养目标方面的明显不同,其教学原则也应有所区分。口译课程只是众多外语课程中的一门,学生功课压力较大,课外很难拿出较多的时间练习口译,因此课堂学习便成为重要的练习机会。对于应用型本科口译教学更应如此。课堂教学应以课堂实践为主,对于口译理论部分的讲授,则不可过多灌输。

(2)以口译技能训练为主、相关主题为辅。初级口译教学应以技能训练为主,而不是以课文的主题内容来组织教学。[5]口译技能是根本,掌握之后可以应用于任何主题的口译。

⒉教学内容

应用型口译教学由于其务实属性,具体教学应体现时效性和应用性。应以教师教学为基础,以学生行动为核心,以口译大赛为依托的口译教学行动。主要教学内容可以设置如下:

(1)相关口译技巧的教授与实践,主要包括:口译短期记忆、口译笔记、口译笔记阅读、连续传译理解原则、言语类型分析、主题思想辨别、目的语信息重组、数字翻译技巧、口译应对策略、译前准备、演说技巧等。尤其注重口译基本口译技巧的讲授。

(2)模拟口译现场,在此阶段,可在训练中选择不同主题进行“三角对话翻译”“模拟商务会谈”以及“模拟会议”,主要主题包括:接待来访、宴会邀请、商务会谈、电子商务、旅游观光、节日联欢、经济发展、科学技术、高等教育、交通运输等。主题设计体现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目标。关注应用型人才要求,关注市场需求。例如可以适当增加商务口译内容:商务接待、商务往来、商务访谈等。适当减少大而宏观的主题,例如:中国外交等。endprint

(3)在实践教学环节,把参加全国口译大赛连续传译的考试方式引入课堂,进行课堂仿真比赛,以口译大赛促进教学实践,以口译大赛检验教学效果。

⒊教学方法及手段

在口译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学习——课堂训练——课后拓展深化的方式,将口译技能学习及口译能力自动化有效统一。课前将相应口译技能做成PPT课件和相关主题微视频,上课一周前上传至相关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前学习,同时辅之以相关技能练习;课堂上让学生对相关技能进行总结、陈述,紧接着进行当堂口译实战检验;课后进行强化、拓展训练。比如通过口译学习网站进行视译练习,或观看TED视频并对其进行复述练习等。

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口译技能学习和技能训练的主体,教师只在学生需要时提供援助,其他时候“隐身”。

由于口译课程的实践性,其训练方法应以实践为主。口译课堂应气氛紧张,有实际口译的压力感。因此,可以把口译实践环节设计得更接近口译现场。如在做连续传译训练时,可以设计“三角对话翻译”,即三个学生组成一组,其中两位对话者各操英语和汉语,第三者为翻译。练习之前,确定对话者的身份、讲话的主题及场合,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也可设计模拟商务会谈、模拟陪同口译等主题场景。

4.考核机制

改革以考核口译技能为目标的单一评价机制,实施“口译技能+口译实战+口译大赛”一体化口译人才评价机制。首先,口译教学中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口译能力培养、语言知识及百科知识拓展、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心理素质的训练等。

其次,把口译实践充分融入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江苏省口译大赛,并以晋级赛的形式参加全国口译大赛(中国翻译协会、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额外奖励学分的形式纳入口译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学生档案,成为学生就业时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的依据。长此以往,能为学校及地方选拔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具体考核方法如下:

(1)可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3~4人为一组)选择≥1个主题进行模拟会议,并上传视频至网络平台,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及打分,并由老师根据参与情况及表现给出成绩。此项内容作为过程考核的一项重要环节。

(2)可要求学生参加全国口译大赛江苏赛区选拔赛,晋级全国大赛的同学可依据具体情况抵消学分;将口译大赛的参赛情况以额外赋分奖励的形式纳入口译评价考核机制。如在江苏省口译大赛中取得名次(一、二、三等奖或最佳口译员等称号),可直接抵消学分。

(3)可要求学生参加中级口译考试,如取得证书(笔试证书+口试证书),可直接抵消學分。

(4)平时上课参与讨论情况及成绩。

(5)出勤成绩,等等。

三、结语

市场对口译人才需求的不同决定了口译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合格的口译人才意味着既能满足一般性的企事业单位外事接待、迎来送往的需求,又能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商务洽谈口译任务。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口译课程设置必然要有自身特色,培养出既具备基本口译技巧,可以为毕业生日后不断学习提供理论支撑,又能提供基本的日常口译服务的人才。大学的口译教学具有其局限性,但并不一定就无所作为。按照基本教学定位、目标设计教学大纲,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才能够培养出立足于本位、服务于地方的优秀的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4.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许钧,穆雷.翻译学概论[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9:320.

[4]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5]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9).endprint

猜你喜欢
口译应用型设置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口译笔记重要性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