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二年级作文教学“读、写、说”综合训练探究

2018-02-13 07:31王虹帅邰天禹
现代交际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

王虹帅+邰天禹

摘要:小学一、二年级作文训练过程中呈现出枯燥的阅读、乏味的写话、空洞的表达等普遍现象,久而久之,不仅学生失去了写作的欲望,老师也错过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本文以“读、写、说”为出发点, 从聆听与阅读为伴、写话与识字同行、朗读与演说结合、内心与表达相融等几个方面探究小学一、二年级作文立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作文 “读、写、说” 立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1-0010-02

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在这个时期老师与家长要准确把握孩子的特点,本着一切为孩子成长成才的观点,家校密切配合,培养孩子好学、乐学的思想行为习惯,帮助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克服写作的各种困难,变被动为主动,提升作文能力。本文立足“读、写、说”相结合的常规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究以聆听与阅读为伴、写话与识字同行、朗读与演说结合、内心与表达相融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并且结合实践教学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一、聆听与阅读为伴

在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基础,语文阅读能力是一项人际沟通、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关键技能,为了激发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兴趣,有研究者提出引入绘本、表演、朗诵等方法,利用小学生好奇心理提升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参与度,不可否认这些方法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不仅仅要关注读的能力,也要注重听的技巧。所谓听,从教育心理学上是指人的大脑生理机制中一种“语音激活效应”。 听是人最初接受外界事物的一个重要媒介,最初的咿呀学语、简单词汇都是受到听觉的刺激,进而促使知觉的最初形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孩子倾听,由教师、家长朗读或者利用电子音频设备播放,听之前,把预先准备好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可以在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车上听,循环播放,这样在听觉的不断刺激下,加深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并形成表象,这样再回到阅读教学中,学生会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且记忆深刻,可为进一步的作文积累丰富的文字材料。

二、写话与识字同行

写话要建立在识字量的基础上,小学低年级的学习重难点是识字。学生只有对识字有了量的积累,才能很好地进行写话训练,然而结构复杂的汉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在这种情况下,写话的练习陷入了一个困难时期,一方面受到学生识字量少的局限,一方面有碍于拼音字母学习的挑战,因此写话训练必须克服以上两种困难,探寻更多的训练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识字、拼音的学习,进而提高写话能力。笔者认为,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识字阶段,老师可以结合汉字的象形特点,以字的外形引入汉字小故事,学生可以根据小故事的理解写话,以此来解读汉字,既增加了识字量,同时也巩固了写话训练。因此建立一个立体化的识字、拼读、写话的训练方法体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三、朗读与演说结合

在“重书面、轻口头”的传统教学观念下,各类语言技巧培训班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针对小学一、二年级的语言表达编写的各种教材、诗歌、散文等读本,往往是采用固定套路,只求短期效果,这种培训只是教给孩子一个语言表达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孩子自然思想的天性。因此,朗读的书籍要有所选择,口头的演说要不拘一格,充分调动孩子天真活泼好奇的特点,只有這样才能形成一个语言表达训练的良性循环,进而在小学作文训练时起到拓展文路、激发写作欲望的积极效果。其次,针对小学生缺乏主动修改作文的现象,提出以说促改,通过朗读课文,增强感受力,结合实际观察和经历写出作文,然后把自己的作文在班级同学面前用有声语音加之肢体语言形象地表达出来,同时班级其他同学作为听众的反映也会成为作文修改的提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自热而然地发觉初稿作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望,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四、内心与表达相融

众多研究都强调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客观事物的观察,以积累作文所需要的材料,但往往忽视了学生心理层面的内心观察。诚然,小学一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不是很成熟,并不能够很好地把握自我内心的意识流动,但并不等于就没有心理活动,相反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相反却有着可贵的天真气质。首先,老师通过科学正确的心理引导,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心理意识流动,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的积累就如同在学生内心深处不断注入能量,当学生接触作文时,作文的题目、人、事物、环境等因素将唤起其积蓄在内心的真情实感,进而达到自然而然的流露,而不是矫揉造作、生搬硬套的结果。其次,适当地引入内心观察,并注入作文当中,会赋予作文更加生动的气息。因此观察训练不仅要观察外界事物,同时也要锻炼学生描述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想法,作为日后学生升入高年级进行命题作文构思的基础训练。

五、“读、写、说”综合训练应对策略

1.制订读书计划提高阅读质量

制订读书计划要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指导,而不是家长想当然的计划。因为家长往往带着成人的观念去为孩子选择一些书目,而这些书目不免会超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所能接受的范围,这样不仅不利于阅读,相反会成为阻碍学生积极阅读的绊脚石。这一时期应多为孩子选择童话、诗歌、故事、童谣等书籍作为阅读材料,同时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环境的书籍,以激发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如每天阅读2个小故事,积累孩子感兴趣的好句子。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绘本,沟通想法。家长定期观察孩子是否喜欢所选择的书,并及时调整,一定要在家长陪伴下有目的地开展读书活动。

2.利用分项与综合练笔提高动笔能力

首先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基本四要素进行分项练习,循序渐进地训练,重在积累句子,培养学生感性认知能力,适时提出表扬,鼓励学生,让孩子在成功的喜悦中逐渐打开作文的大门。其次,学生可以通过看图写话、回答问题等形式训练写出一句完整的话、几句连贯的话,同时学写请假条、留言条、简单的日记等应用文。

3.利用口头即兴表达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可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解到整体训练的原则,以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说话欲望,增加口语表达训练,让一、二年级小学生说出自己多姿多彩的想法,让他们在个性的问答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不但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而且锻炼了小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家长模拟家里有客人的场景,提供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多交流、多表达,提高口头作文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做铺垫。

在当今社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的大环境下,广大教育者更不能抱有急于求成的想法,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打开学习大门的关键时期,更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小学一、二年级作文教学要在结合“读、写、说”的基础上,借鉴各种教学成果,进一步完善改进小学作文的教学模式,使其丰富立体化,进而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慧慧.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J].考试周刊,2013(4).

[2]张静.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J].文教资料,2007(10).

[3]李志茹.语文教学中的说与写[J].学园,201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
用好教材范文,指导细节描写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浅议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探讨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思考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