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新县民间艺术
——芦苇画

2018-02-14 22:56钱旭林
西部皮革 2018年7期
关键词:安新县白洋淀芦苇

钱旭林,乔 南*

(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河北石家庄056002)

1 由来已久的芦苇

芦苇,别名苇、芦、蒹葭等,是我国现今分布最普遍和丰厚的草本资源。芦苇以其独有的植物特性,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人们用它建造房屋,编织生活用品、工艺品,当做药材,还充当薪柴。其中以作为编织材料类起源最早,在距今约7300年前的磁山遗址中就发现苇席的痕迹,经对比与现在苇席的纹样基本一致[1]。

不仅如此,芦苇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连接着人类与自然的情感。芦苇在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中都属出现较早的植物,《诗经》、《周礼》、《左传》等诸多古代著作中,以及体现先人哲学思想的作品中都对芦苇有所提及。综合各项条件,可以发现芦苇在我国草本植物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次于竹但胜过其他植物。芦苇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由来已久,因此研究芦苇制品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国大面积芦苇集中分布地区中的白洋淀苇区,便孕育出了芦苇制品中艺术特色鲜明,可作为代表的芦苇画。

2 安新县的芦苇和芦苇画

白洋淀主体位于安新县境内,是河北省内最大的湖泊,其中芦苇是生长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水生植被。淀内芦苇种类众多,有栽苇、蔫苇、老婆草、白毛苇等10余种,其中蔫苇是最适合作画的原料。蔫苇被当地村民看作“芦苇垃圾”,因它“织席太软,打箔太短”,然而在芦苇画艺人眼中蔫苇的韧性和花纹却是制作工艺品难得的条件。蔫苇易整理,色发白,而且很薄,易于上色、造型,因此现芦苇画的原材料大多来自蔫苇。白洋淀内丰富的芦苇资源给安新县芦苇画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让芦苇画这门民间艺术在这里有了发扬光大的坚实基础。

芦苇画,指以芦苇为原材料制作的绘画作品,与剪纸、布贴画等同属于剪贴艺术,是民间传统艺术创作形式之一。芦苇画因其画面本色天然、加工精美、风格迥异的艺术特色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安新县芦苇画更是在第七届中国(芜湖)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得了特色旅游商品金奖称号[2]。

芦苇画的起源朝代说法众多,一说源自唐朝,为当时的宫廷工艺品;一说出现于明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些并未有确凿的证据,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安新县芦苇画是源于安新县苇编工艺,发明于明朝初年,后受剪纸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开始在苇条上着色,进行编织,形成苇编画。清朝中期受西方影响,逐渐尝试使画面具有立体感,主要使用火烤方式,使芦苇形成深浅有别的不同色泽再编织成形,并改名为苇编工艺画,也就是传统的芦苇画,后又因经济等因素芦苇画逐渐衰落[3]。在上世纪50、60年代,安新县还有过年挂新画,年尾烧旧画的习俗,可见芦苇画与安新县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有一定的历史溯源。

上世纪80年代初,伴随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工艺美术的重新振兴,安新县民间艺人们重拾芦苇画工艺,并将其进行了创新与改良,使得安新县芦苇画重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后,安新县芦苇画于2009年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色民间工艺。

2.1 安新县芦苇画的工艺特点

制作芦苇画首先是收割芦苇,然后加工成苇料。收割芦苇通常是在霜降和立冬后,继而打捆晾晒,再从梢部向根部方向去除苇叶,经过浸泡、剖割、摘料、漂染等工序,最终形成适合制作芦苇画的原料[4]。

苇料备好之后将其按色泽、长短、应用范畴等进行分料,再对苇料进行熨烫使之平整服帖后,便可以根据图样开始拼贴了。一般而言,芦苇画画面80%以上是使用芦苇的自然色差,20%左右为熨烫后所形成的色差而成,因此拼贴的技巧尤为重要。民间手工艺人运用剪贴、雕刻、熨烫、粘贴、装裱等十几道工序的加工,根据每根苇料的不同特性,运用芦苇的自然纹理和在熨烫后形成的色泽差异,制作出一幅幅芦苇画艺术作品。尤其在表现如虎、豹等哺乳动物毛皮时,对苇料进行整理拼贴后所形成的画面毛质细腻,根根分明,宛若浑然天成;而在表现植物茎叶、鱼鳞等时会侧重使用芦苇的自然纹理,恰如其分地呈现出叶脉和鱼鳞的细微构造。

2.2 安新县芦苇画艺术特色

安新县芦苇画题材多样,从传统的花鸟虫鱼、红楼仕女等题材,到现代的园林、肖像、军事等题材均可表现,其中最富特色的应属表现与白洋淀相关的题材,如淀内风景、白洋淀人民的生活特色以及红色题材。能够表现丰富的题材与成熟的技法是分不开的,这也让安新县芦苇画的艺术创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其可以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艺术作品。

安新县芦苇画的画面主要采用芦苇本身的天然色,按照芦苇天然颜色的深浅和画面的明暗关系来进行组合,多以黑色为底衬突显芦苇自有的纹路。根据创作的需要也会将芦苇进行染色,可染成红、绿、黄、蓝、紫等多种颜色,使画面色彩丰富不单调,所染成的颜色和色彩之间的搭配也具有显著的民间艺术特征。

安新县芦苇画作品中有“笔意”的讲究,“笔意”是指通过线条来体现作品,就像用笔画一般,而通过对芦苇的剪刻、拼贴等工艺来表现线条的粗细、刚柔、曲直等自然是有很大有难度的,但正是因为有了“笔意”的讲究,使得安新县芦苇画不仅是苇料的简单堆砌也不是材质的炫耀,而能称之为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5]。

安新县芦苇画总体的艺术特色可用“素雅传神”四字来概括。传统的芦苇艺术画受我国传统绘画影响具有了与其相近的审美情趣,加之题材相近以及芦苇的天然颜色,使其具有了素雅的本质。通过我国传统绘画里写意的影响,安新县芦苇画也追求写意传神,具有了我国传统绘画精神的传承,凸显我国特有艺术特色。而在表现一些现代题材的时候安新县芦苇画经过创新,借用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明暗效果来体现立体感,可谓神形兼备,使画面更加生动具体。

安新县芦苇画主要的存放形式是装饰挂画。通过装入镜框,使其成为画作类装饰品,可独幅张挂,也可多幅组成一组图案进行张挂。但安新县芦苇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作为装饰画挂在墙上,摆在案台,它还衍生出了多种存在形式,譬如直接在屏风上作画,形成屏风芦苇画;与日用品结合,开发出芦苇贴画竹碳盘。安新县芦苇画现还与景德镇联合开发出芦苇画瓷瓶,这一创新不仅丰富了芦苇画的陈列形式,也使景德镇瓷器拥有了新鲜的血液,可谓一举两得。

3 安新县芦苇画的发展前景

安新县芦苇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色民间工艺,具有研究、保护、继承的艺术文化价值,不仅如此它还具有客观的经济价值。安新县目前有芦苇工艺画生产厂家十多余家,年销售量在50万幅以上,在国内多个城市及重点旅游区都有销售网点,还出售到海外多个国家。那么,如何对其进行继承与创新使其具有更为旺盛的艺术生命及经济价值,是艺术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方面安新县芦苇画产于白洋淀,与白洋淀有着天成的文化渊源,可作为白洋淀地区的旅游纪念品,通过对题材的选择,如选择体现白洋淀自然风光景观的题材、体现白洋淀人民生活特色的题材、体现人文历史像小兵张嘎等这样的红色题材,使安新县芦苇画具有白洋淀独有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这样既可以推广芦苇画又可以传播白洋淀文化,可谓共赢。

而另一方面,目前安新县芦苇画保存形式多样但风格较为单一,大多为具有中国古典艺术风格的作品,因此可扩大芦苇画的表现风格、题材等,让更多的人接受并喜爱安新县芦苇画,如将传统的芦苇画与时尚家居装饰相结合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近几年在时尚家居领域,颇为流行ins风,它简约、清新、充满现代感的特质打动了许多人的心,引来纷纷效仿。在ins风中装饰画、绿色环保、清新自然、复古小物件、小植物等都是重要的时尚元素,而这些元素又恰与芦苇画不谋而合。这些元素都将是芦苇画与时尚家居装饰很好的融合点,如在画面的题材上可选用ins风里常见的仙人掌、火烈鸟、字母、尤加利等造型,再配合轻柔、简洁、清新浪漫等风格的色调,运用芦苇画纯熟的作画工艺,创作出更加时尚的作品。除ins风外还有muji风、北欧风等多种受到消费者追捧的时尚家居风格都崇尚简约、清新、自然环保等特质,因此芦苇画都可与之相结合,让芦苇画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在不断创新、革新各项工艺的同时,保有原汁原味艺术特色的芦苇画亦然不可缺失,这是工艺的继承,更是文化的传承。对于传统芦苇画的保护,可以建立以保护芦苇画艺术为目的的公益性博物馆,以达到保护传统芦苇画工艺及其作品的目的,还可达到记录、展示芦苇画发展历程的目的;另外,还可建立芦苇画传习所,招募那些喜爱芦苇画有心传承芦苇画艺术的志愿者,对他们进行芦苇画工艺传授,让这门传统的技艺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得到鲜活的传承。

安新县作为雄安新区的一部分,日后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将会发展迅猛,对于安新县芦苇画而言,便是有了更多、更直接的机会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因此要把握住这样难能可贵的机遇,将安新县芦苇画更好的发展起来。

4 总结

我国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安新县芦苇画以其悠久的历史、精良的技艺、多样的表现方式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认可,在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艺术文化传承越来越重视以及建设雄安新区的大背景之下,安新县芦苇画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安新县芦苇画在将来可以收获更多关注,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及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杰.论中国古代芦苇资源的自然分布、社会利用和文化反映[J].阅江学刊,2013,5(1):119-134.

[2]新华网.河北安新县兴起旅游文化新产业小芦苇做成大文章[J].旅游纵览月刊,2011(4):6.

[3]杨炳军.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发展之路[J].大众文艺,2010(17):185-186.

[4]谭海平,贾爱英.浅议白洋淀芦苇画工艺的创新性[J].品牌月刊,2014(9).

[5]林宇新.清水出蒹葭天然去雕饰——白洋淀芦苇画的艺术特色[J].科教导刊,2014(11):158-159.

猜你喜欢
安新县白洋淀芦苇
石磨豆腐
芦苇
雄安新区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通水
白洋淀深冬挖藕人
芦苇
看啊,芦苇
从白洋淀逃荒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