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如何重新激活青少年市场?

2018-02-14 02:27赵祥斌
出版人 2018年12期
关键词:老照片温情文字

赵祥斌

2018年或许可以称之为《老照片》衍生出版大发展的一年。最为出版界所关注的,应是《老照片》温情系列的出版。

如果说,2017年是《老照片》新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一年,那么2018年或许可以称之为《老照片》衍生出版大发展的一年。除了出版《老照片》二十年精选集外,还分别在中国香港出版了繁体字版的《老照片》二十年精选集,在美国出版了英文版的选本。不过,最为出版界所关注的,应是《老照片》温情系列的出版。

对于出版22年,已发行121辑单行本,发表文字1200余万,图片1.2万余幅,累计销售近700万册,引领了新中国图书出版业读图时代的《老照片》来说,如果在阅读领域还有什么需要突破的话,那应该就是吸引青少年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得青少年者得天下。为开拓青少年图书市场,扩大《老照片》在青少年读者中的影响,《老照片》编辑部精心策划出版了这套《老照片》温情系列。

从2015年起,《老照片》就启动了新媒体融合开发的系列工程,图书编辑部和新媒体中心合作开发“老照片数据库”,并创办“老照片”微信公众号、与今日头条合作设立“老照片”账号等。在不断地对《老照片》进行碎片化处理的过程中,我们整理出大量带有个人记忆温度的文字。经过归类总结,我们发现这些文字中,有许多以第一人称撰述的内容,文字质朴平实、感情自然真挚、故事饱满有意义,很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其数量又能满足独立汇編成书的需要。于是,在同市场营销部门充分论证后,我们在2018年6月出版了《老照片》温情系列之一,包括《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老师》《一封家书》四种;2018年11月推出《老照片》温情系列之二,包括《我的童年》《我的同学》《我的故乡》《我们的节日》四种。

其中,《一封家书》《我们的节日》是根据当前市场形势特别策划推出的。这里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温情的元素。家书是远在他乡的人与家里人维系情感的重要方式,饱含着浓浓的亲情,传递着温暖的真情;而节日则是先辈传承而来的,积淀和凝聚了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伴随着我们人生路上每一步成长的记忆,记载了无数个温情的瞬间。这两个选题同时也切中当下市场的热点:2017年以来,家书经电视和网络平台的推动,成为社会热点;而随着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加深,传统节日也日益受到重视。

通过四个多月的营销发行实践,证明了我们出版这套书是符合市场需求的。《老照片》温情系列之一四种,目前已发行25万册,在青少年图书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接下来,《老照片》温情系列之二将于11月正式上市。

从《老照片》到《老照片》温情系列,变化的不仅有产品形态,更有编辑的思路。编辑团队在《老照片》温情系列为选择文章时,始终扣住“温情”和“适合青少年阅读”两大关键词。“温情”一直是《老照片》的重要内涵之一,正如陈丹青先生所说,“《老照片》的基调很少流于伤感,甚而是温馨的”。《老照片》的温情源于细节,在温情系列中也是一样,温暖的瞬间俯拾皆是。比如,我们把管崇英《母亲的旧照》选入《我的母亲》,而这段文字中最使人动容的正是对细节的描摹:“我们住的是一间小东厢房,夏天异常闷热。我哥哥小时候午睡时,母亲为了让他睡得舒适,总是给他扇风纳凉。母亲怕直接扇,哥哥会受凉,就冲着墙扇。母亲说这种碰回来的风是软风,既舒适又不易得病。”

相对而言,“适合青少年阅读”虽然不是《老照片》的主旨,但却是《老照片》所发表的文章固有的要素。什么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文章呢?青少年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内,读书直接与成长有关。所以我们理解的“适合青少年”的图书应该和智慧与修养有关:其一,通过阅读知识类读物来提高青少年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也就是增长智慧;二是,通过阅读情感类读物来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就是增强修养。而不管是知识类和情感类读物,都是以正确和诚实为准绳的。

历来,《老照片》选用文章以求真求实为原则,正如陈丹青在为《一同走来》写的序言中所说,《老照片》“可能是眼下无数文字读物中,格外诚实而可读的一份”。诚实不但是人的可贵品质,也是文章的灵魂所在。作为情感类读物,只有保持诚实才能让读者触摸到文章所内含的感情所在,对青少年读者来说,这也是一篇文章具有教育意义的基础。如,《我的童年》里选入的《我的童年在江安》,作者讲述了在抗战时期童年的他跟随父母在大后方的生活,短短数语,却真诚地表现了年幼可爱的他和大后方生活的艰难——“小时的误会,现在想起来特别温馨。有次母亲说她在北京上女师大时,同学有个‘俱乐部。我以有限的见识,听成‘锯萝卜”,感到大人真无聊,竟然以‘锯‘萝卜为乐。”

除了从过往的《老照片》中选取合适的文章外,编辑团队还以《老照片》的一贯格调,约稿、辑录了众多名家名作。比如,《我的老师》约请著名学者葛剑雄撰写了《我的老师谭其骧》;《一封家书》中收录了止庵母亲林薇首次发表的《写给儿子的两封信》、曹文轩的《爸爸愿意哄着你长大 》、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我的故乡》收录了沈从文《老伴》、贾樟柯《忧愁上身》等。

为了着重表现温情和适合青少年阅读,编辑团队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做了以下工作。第一,精选和规范文字。所选文章的作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文中的很多词汇不符合当下的文字规范,为了防止误导青少年读者,我们对文字进行了修订或注释,使之更加适合当下的阅读习惯,并删减或修订了其中许多不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段落。第二,图片的选取和删减。在删减或修订文字的同时,也删除相应的图片。为凸显温情的风格,我们选取的图片以温馨的家庭照和个人照为主。第三,增加图片。在约稿和辑录的名家名作中,约请作者提供照片,比如葛剑雄先生在《我的老师谭其骧》一文中首次发表了三幅老照片,非常珍贵。第四,在完成以上工作后,编辑团队统一规定了文章前后排列的原则,即以文章主人公的出生时间和文章所写内容的时间先后为序。我们冀望青少年读者在沐浴温情的同时,能够体味到岁月变迁的厚重,提高青少年读者的历史素养。

在版式和封面设计上,编辑团队认为应结合《老照片》的固有元素,充分利用《老照片》已有的品牌优势。因此,温情系列在内文用纸和封面用纸方面与《老照片》相同外,封面设计风格也参考《老照片》。封面用图不拘于书中文章配图,而是选取有一定故事性的照片,并在封二勒口设计封面图片说明文字,这样每幅封面照片都有一个独立的温暖故事。比如,我们在设计《我的母亲》封面时,反复寻找和替换,最终用了这幅“岁月的目光”——一位女中共地下党员冒死拍下的与襁褓中儿子的合影。母亲那深邃的目光,似乎穿越了岁月带来的沧桑,依然鲜活而深情满满,跃然纸上。内文版式上,为了保护青少年读者的身体健康,我们加大了留白空间和使用了更大的字号,这在《老照片》系列图书的设计风格上,是较大的突破。

此外,在图书出版的同时,我们还与新媒体中心合作制作了“扫码听书”,聘请济南文艺广播电台主播胡霞朗读书中文章。这是《老照片》实现成为“可以收听的图书”的重要一步。

《老照片》温情系列产品线的成功创建,是《老照片》衍生出版的重要一步,对《老照片》品牌的发展意义非凡。接下来,我们除了继续出版适合青少年读者的温情系列图书外,还将结合新媒体继续融合创新,出版和制作更多适合各年龄阶段、各种需求的产品。

(本文作者为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老照片温情文字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