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桥山镇治沟造地工程项目案例解析

2018-02-15 01:00阴明方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6期
关键词:砌石项目区田块

阴明方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黄河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75)

引言

黄陵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延安地区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4℃,年平均降水量596.3mm,是渭北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东以洛河为界与洛川县相望,南与宜君、铜川、旬邑三县(市)接壤,西和甘肃省正宁县为邻,北与富县毗连。项目区位于洛河一级支流连达沟流域内,连达沟流域地形地貌属黄土塬沟谷区,海拔高程在890~1100m之间,是由厚黄土覆盖的缓宽谷,形成了厚约120~150m的黄土塬,具有较厚的黄土沉积层。塬面平坦,周围被沟谷环绕,边坡较陡,塬边沟壑向塬内溯源侵蚀迅速,不断从四周蚕食塬面,使塬边支离破碎,在平面上呈花瓣状,塬面在逐渐缩小。项目区主要土壤为黄绵土,质地中壤,母质为第四纪风成黄土,广泛分布于梁峁、山坡和沟谷滩地上,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推行治沟造地工程,既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又可提高耕地数量,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1]。在实施治沟造地工程的同时,加强生态景观建设,可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建设与保护的矛盾,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协调统一[2]。

1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1.1 自然限制因素

(1)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沟道,田块由于多年未耕种,零星破碎,难以机械化耕种,无法规模化生产。沟地排水基本为自然形成的冲沟,冲沟下游切割较深,下游淤积,局部呈“S”形,占地面积较大并对农田有较大威胁,导致现有沟地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气候水文。项目区主要气象灾害为干旱和暴雨。项目区降水年季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易造成干旱缺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而每年7~9月降水过于集中,易形成暴雨,引发山洪,危害农田安全。

(3)水土流失。项目区属水土流失中强度以上侵蚀区,地表受水力侵蚀较为强烈,易形成水土流失;造成耕地表土剥蚀严重,导致土壤结构劣化,土壤退化,地力下降。因此有必要修建高标准的沟台地,增加防护措施,疏通排洪沟渠,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削弱水土流失对土地利用的限制。

1.2 其他限制因素

(1)农业设施。项目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现有耕地大小不一,高低不平,全部为旱地低产田,大部分地块被弃荒。坝地因沟道切割、冲蚀,严重影响了利用程度。由于治沟工程系统不完善,标准太低,加之年久失修,耕地得不到有效防护,耕地损毁,质量和数量都有所降低。本项目是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规划布局田间道路、排洪设施,优化耕作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

(2)土地经营模式。项目区土地经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耕地的条块分割不利于经营的规模化,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交易方式落后,由于势单力薄,谈判资本弱,难以保护自身利益。

(3)资金投入情况。近年来当地政府、集体和个人在沟道土地整治、提高基本农田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实施面积小,分散零星,无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区水利水保设施配套花费高,当地群众心有余而力不足,亟需通过项目带动解决。项目区土地经营规模是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规模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弱、市场化程度低。因此,变小规模经营为集中连片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本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2 项目设计目标、原则

2.1 项目设计目标

整治原有耕地,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增加粮食产能;实施新修沟台地增加耕地面积,整治原有坝地,提高坝地质量和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配套完善坝地排水系统,保障坝地安全;完善田间道路,新建、维修田间道路,提高田间道路通达度,方便农民生活生产和耕作。

2.2 项目设计原则

①集中资金着力解决目前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的限制性突出问题。对项目区内沟道进行小流域综合整治、实行耕地合并整理、整平覆土、布设工程防护设施、整修梳理河道、配套排灌设施、整修道路和生物防护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当地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基本农田奠定基础。②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本项目将沟道内治沟造地与项目区的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推进集约化生产进程。配套基础设施,集约挖潜,提高土地生产力。③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整理的土地用途。根据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专项整理规划的要求,以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增加耕地数量和质量为目标,配套灌排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④综合考虑治沟造地重大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从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出发,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但要确保治沟造地整治水平,而且要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⑤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紧密结合项目区自然环境特点,使建设内容实事求是。在整理地块的选择、措施的应用及设施的配套上,因地制宜,先易后难,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既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又要考虑经济和生态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⑥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相结合。在充分听取各部门、当地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落实政府决策,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争取更大的支持和更多的参与,促进治沟造地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⑦处理好治沟造地重大项目与小流域综合治理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各相关部门规划与本项目之间的关系。治沟造地重大项目涉及到农业、交通、水利、林业等多个方面,在编制治沟造地重大项目设计时,充分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了解相关规划的要求,使治沟造地重大项目符合各个部门的相关规定。

项目设计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林进行综合整治,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达到新增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发展,为实现人地和谐发展搭建新平台、拓展新空间、营造新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工程方案

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3.1 土地平整工程

项目区位于连达沟流域沟道内,按照分层防控、沟坡同治的原则,将土地平整工程分成两个分区:沟台地平整工程和梯田地平整工程。

在沟台地平整工程实施中,对项目区沟道比降较缓、地形较为开阔、沟道无岩石出露,或出露较低且不影响取土和造地的主沟道和支沟内,进行整体设计,分段建设田坎,田坎内布置田块,取两侧沟坡土填平沟壑,平整成沟台地,田块长边沿沟道方向布设,根据沟道情况控制在100~300m左右,田块宽度根据沟道宽度控制在12~110m左右,田面达到横向水平,纵向1:500。在梯田地平整工程实施中,根据项目区的沟道走向,沿等高线平行布置修筑梯田地,长度根据地形大弯就势,小弯取直,一般50~200m为宜,宽度不小于15m,田坎高度一般不超过5m,田面左右水平,内低外高,成3°倒坡。

3.2 排水工程

3.2.1 排水渠

本项目区排水渠采用梯形断面土质渠道,排水渠横穿田块时采用M7.5浆砌石砌筑,浆砌石衬砌基础0.3~0.5m。按照《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排水渠设计按10年一遇洪水进行设计。共布设排水渠10条,总长11448m,横穿地块时采用浆砌石砌筑,浆砌石渠总长471m。

3.2.2 渠系建筑物

本项目规划的渠系建筑物主要为农桥、陡坡、尾水。农桥起到连接渠道两岸田块和田间道路系统的作用,农桥主要布置在田块规模较大且集中的区块。农桥采用简易板式便桥,桥面为预制钢筋混凝土面板,桥台为重力式浆砌石结构,进出口采用浆砌石八字墙防护。该型桥工程量小,施工运行简单,造价较低,且能够满足田间农业生产需要。项目区共新修农桥15座。为了减少渠道开挖量,保证渠道比降不致过大,在渠道落差较大(主要是两个坝地田坎处)的位置布置陡坡,陡坡采用浆砌石砌筑、施工方便,工程量小,且能够满足要求。项目区共新修陡坡37座。为防止沟水下泄,冲刷沟道引起沟道边坡塌陷,在各排水支沟汇水于主排洪沟时布设尾水,尾水采用浆砌石结构,断面为梯形断面。在本次设计中,共布设尾水2座。

3.3 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为连接田块与村庄,供农业机械、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通行的道路。田间道采用砂砾石路面结构形式,路面宽4m,砂砾石厚度0.2m,路肩宽度为0.5m,路面高出田面0.5m,压实系数不小于0.95。道路最大纵坡10%,转弯半径不小于20m,每500m布设错车道一个,错车道宽度5.5m;并增加布设田间道排水沟,基础0.3m,侧墙顶宽0.3m,底宽0.5m,深0.5m,为矩形浆砌石排水沟,满足田间农业生产要求。生产路主要是连接地块与地块之间的道路,布设时就近接入田间道。路面采用素土夯实路面。素土路面要求高出地面0.5m,道路最大坡比15%,路面宽3.0m,转弯半径不小于15m,遇有田坎时放坡至1:3。项目区共新修田间道3条,总长3212m;新修田间道排水沟2条,总长2883m。共新修生产路7条,总长9666m。

3.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本项目高边坡取土场开挖应退台,分级取土。每3m退一台,退台宽1.5m,坡比应不小于1:0.75,换算成坡度应在53°以下。为保护开挖面,促进植被恢复,本项目选择生长快、耐旱、耐瘠薄、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大的草种—紫花苜蓿,进行植草护坡。在退台台面,种植紫穗槐,株距2.0m;种草时采取穴播方式。据此尽快恢复坡面水保功能,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项目区共栽植紫穗槐4437株,穴播紫花苜蓿4.06hm2。

4 回顾与展望

项目区周边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使得该项目区群众对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有了实质性的认识,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在对该项目区实地走访调查、座谈的过程中,项目区村民充分认识到开展治沟造地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对实施该项目有很高的热情。通过该项目实施,可增加优质耕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对该区域实现全面小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土地整治主要还是采用工程手段,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保护耕地,缓解人地矛盾,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3]。实践证明,开展治沟造地对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建设用地矛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4]。退耕还林的近20年里,延安市农业进入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4],在治沟造地的基础上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模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猜你喜欢
砌石项目区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牤牛河人工湖工程项目区水资源论证分析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设计参数及田块特征——以重庆为例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砼灌砌块石挡土墙在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中小型水利工程砌石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的探讨
中世纪早期罗马式建筑艺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