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音教学中如何落实“准确地读”

2018-02-15 01:29张惠萍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24期
关键词:口型韵母音节

张惠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拼音教学要注意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可见,拼音教学的重点在于读准音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读准字音,在准确拼读的前提下开展教学,从而提高拼音教学效率,突破拼音教学的难点。在此,以《ai ei ui》一课为例,谈谈在拼音教学中如何落实“准确地读”,以便更好地提高拼音教学效率。

一、让学生在对比、鉴别中发现何为“准确地读”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容易理解知识,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复韵母的发音,其落脚点应放在对比拼读、发好音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拼音学习后,学生已经认识了单韵母,此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示范单韵母“a e i u”的发音,让他们在观察教师口型、听教师发音的过程中,再次明白单韵母发音时口型是不变的。而复韵母发音又有什么变化呢?教师可通过教ai这个复韵母,让学生发现口型的变化规律。教师可采用分步走的方法,将ai的发音特点逐步展示出来:先不出声,只示范发ai时的口型变化,让学生仔细观察这种口型变化;然后发出声音,让学生认真看、仔细听,从而“看”出变化、“听”出变化,总结出复韵母ai的发音口型是从a变为i(a清晰响亮,然后舌面向i的方向滑,口型是从张开到微合的变化过程);最后示范带读,让学生跟读练习。当学生初步学会ai的发音方法后,再让他们自己尝试运用发音规律练读ei和ui的发音。同样,先引导学生不发声,先做口型变化,然后打着手势学习发好ei、ui的音。而后,再出示“a—ai”“e—ei”“u—ui”这组字母,让学生对比着读。可采用同桌互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断对比拼读中读准韵母,找到发音的规律,体会到复韵母和单韵母不同的发音方法:单韵母发音口型不变,而复韵母发音是从前一个字母滑向后一个字母 ,口型是有变化的。当学生初步学会发音后,教师还可设计猜哑谜的游戏,让学生发现何为“准确地读”。如教师不发音,只表现出口型的变化,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口型来猜读,并大声发出相应的韵母音,进而达到巩固发音的目的。

二、让学生在情境图的帮助下学会“准确地读”

为了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汉语拼音,需要给他们搭建一座“桥梁”。统编版教材中的情境图,就为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搭建了这样一座桥梁。纵观教材中的情境图,每一幅都以相应的事物来表示声音与形状,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因此,教师也应让学生在故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拼音、读准拼音。

统编教材中汉语拼音的情境图内容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着复韵母的发音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情境图,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情境图与韵母发音过程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带有复韵母“ai ei ui”的音节。比如,“奶、围巾、水杯”中加下划线的字,如果将其做成图、音结合的课件呈现出来,就能引出“ai ei ui”三个复韵母。此时,教师若再次出示情境图课件,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让他们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例如下面这段话:院子里有白色的围栏(ei);孩子们的头发很黑(ei);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坐着(ai);有的同学穿灰衣服(ui);一个小朋友背着书包站在那儿(ei)……学生们能发现划线字与韵母的关系,就说明他们已经对本课复韵母的发音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观察中,他们不仅有所发现,而且能读准韵母。

为了使学习效果更好,教师还可以再次利用“图+拼音”的卡片让学生认读,并要求他们圈出卡片上本课所学的带有复韵母的音节、词语后,再读给同桌听,以便互相纠正读音。这样,学生就能在互听、互助中进一步发好音、读准音。若再深入下去,还可让学生借助卡片和课文中的情境图去编故事,让学生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解中进一步复习巩固复韵母的拼读。这样,也就将拼音学习与语言表达进行了无缝对接,既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韵母认读,又丰富了拼音教学的内涵,还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发展了言语能力。

三、让学生在紧密联系生活中学会“准确地读”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思维与情感共同发展的过程。统编教材的拼音教学提倡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把生活经验“移植”到课堂上,把学习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让学生主动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发好音、读准音。

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带有ai、ei、ui 的音节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开阔了,纷纷说出:飞机的飞有ei的音,我累了的累有ei的音,嘴巴的嘴是ui的音,开门的开有ai的音……在此基础上,还可引导学生说说哪些同学的名字中也带有ai、ei、ui的音节,并允许学生在小组内先找一找、说一说,然后各小组汇报。这使学生既认识了新同学的名字,又进一步读准了音节。由此可见,把音节的学习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正确地读”的实效性。

四、让学生在儿歌诵读中学会“准确地读”

薛瑞萍老师在《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中谈到:“语文和数学的不同在于语文是可以‘混着‘拖着,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而儿歌的艺术魅力在于“潜移默化”,在于“润物细无声”。儿歌不是以生硬的说教形式来学习的,而是以生动有趣的形象、明快的节奏、丰富的题材、特有的韵律来吸引学生不断地进行诵读,并在自由诵读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ai ei ui》一课中的儿歌《小白兔》,节奏感很强,描绘了一只外形可爱的小白兔。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先让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边去发现。学生会发现儿歌中有拼读标红的音节,就是本课所学的音节。此后,就可以让学生先自主拼读这些音节,然后再读整首儿歌,并让同桌互读互听,相互纠正读音。教师还可以问学生:儿歌中还藏着哪些已经学过的音节,你能圈出来吗?当学生圈画出音节后,再通过指名读、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正确的语言情境中巩固拼读音节的方法,使拼读音节和学习语言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感受文字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高。

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要突破拼音教学中“正确地读”这一难点,教师就要善于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拼音教学既充满趣味又注重实效,真正让学生快乐地学好拼音、掌握拼音。

(責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口型韵母音节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探究
拼拼 读读 写写
单韵母扛声调
浅谈韵母的内部结构分析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看音节说句子
不一样的/e/和/?/
口型很逼真
美是可怕之物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