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散合桑菊饮治疗风热犯肺型咳嗽临床观察

2018-02-18 02:24陈琦辉刘玉凤陈洪烨彭艳君陈培玲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肺型实验组急性

陈琦辉 刘玉凤 曹 蕾 陈洪烨 彭艳君 陈培玲

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1]。临床上,咳嗽是内科患者来院就诊最为常见的症状,其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及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急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辨证论治后中医药具有立竿见影、毒副作用小的临床效果,故中医药在急性咳嗽方面的治疗优势受到广泛关注。而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作者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福州地区急性咳嗽以“风热犯肺型咳嗽”者居多,主诉多为咳嗽频剧、痰多粘稠、咽痛口干,同时可伴有发热、恶风、鼻塞、流黄涕,四季均可发作,尤以春夏多见。一旦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容易迁延以致缠绵难愈,甚则内传导致肺炎喘嗽,使治疗更加困难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故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尤为重要。中药对单纯风热犯肺型咳嗽有见效快且疗程短之优势,加之注意避风寒、慎起居等生活习惯,在临床治疗中屡有成效。若合并细菌感染,与抗生素联用,不仅能缩短抗生素的疗程,也能尽量避免因反复使用抗生素所导致的耐药性。为证实该加减辨证疗法的使用效果,选取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计60例,均选自2017年3月~2018年8月于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风热犯肺型咳嗽患者。其中男20例,女4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标准者;②年龄18~75 岁者;③发病之后未曾使用过抗生素者;④知情同意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1~73 岁;对照组中男9例,女21例,年龄23~7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周仲瑛教授主编的《中医内科学》(第二版)中“咳嗽”诊断,制定风热犯肺标准。辨为风热犯肺型咳嗽: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版)拟定。①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临床表现除咳嗽外,还伴有其他上呼吸道相关症状,如流涕、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咽喉刺激感或不适,可伴发热,全身症状少见。咳嗽时间<3 周[1]。②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表现:起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咳嗽可渐加剧,伴或不伴咳痰,伴细菌感染者常咳黄脓痰。咳嗽持续3 周以内,根据临床症状和(或)影像学检查排除感冒、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后,应考虑急性支气管炎[1]。主要体征: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辅助检查:X 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1.3 排除标准 ①未能排除其他疾病(如结核病)所致咳嗽者;②不接受服用中药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和(或)患有精神疾病者;④过敏体质或有试验药物过敏史者;⑤依从性差或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4 病例剔除或脱落标准 病例脱落标准:凡接受临床观察的受试者,无论何时何因退出,只要未完成规定的观察要求,均视为脱落病例。病例剔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者;虽符合纳入标准而纳入后未服药或接受治疗者;受试期间使用规定方案以外的中、西药物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美敏伪麻溶液(公司:惠氏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0ml/瓶,每毫升含氢溴酸右美沙芬1mg,马来酸氯苯那敏0.2mg,盐酸伪麻黄碱3mg)进行治疗,剂量10ml/次,3 次/d。实验组给予桑菊饮合升降散加减(僵蚕10g,蝉蜕6g,姜黄6g,大黄5g,桑叶10g,菊花10g,连翘12g,薄荷10g,甘草6g,芦根15g,杏仁10g,桔梗10g),每日1 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疗程2 周。

1.6 疗效判定标准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发热、咳嗽、咯痰、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症状进行评价,依据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进行记分,分别记予0 分、1分、2 分、3 分,统计总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并结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症状进行疗效评定。无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评分经治疗后减少<30%;有效:3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评分在治疗后减少<70%;显效:7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评分经治疗后减少<95%;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在治疗后消失或基本消失,且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评分减少≥9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 截至观察结束,实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但在两周疗程中治疗组痊愈率为89.7%,对照组则为32.1%。实验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各阶段平均症状积分改善率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3 天、治疗7 天、治疗14 天较治疗前平均症状积分改善率见表2,实验组在治疗各阶段平均症状积分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各阶段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平均症状积分改善率比较(%)

3 讨论

中医之咳嗽病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并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精辟的病因认识,其是指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的一种肺系病证,其既属于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病。病机为邪犯肺卫,肺失宣发,肃降不及,上逆而咳。皆因肺主气,司呼吸,气贯百脉,连通他脏,肺为华盖,居于上焦,又为娇脏,不耐寒热,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致病。《温病条辨》上焦篇第2条述:“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外邪易从口鼻、体表等外部、上部侵袭肺卫,叶天士所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即是此意。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社会生活节奏紧张与喜食辛辣刺激食物习惯的影响,人们更易郁热内生而为外邪所侵入,多引发以风热为主证的咳嗽、咳痰症状,中医临床多主张轻清疏散,宣肺止咳。

本实验所用方升降散合桑菊饮乃经过数代医家改良化裁并经过多年临床疗效验证后所得。该方源于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万病回春》,传至清代由医家陈良佐改称陪赈散,后又由医家杨璇再次更名为升降散。《伤暑全书》修订时叶霖将杨璇书中此方引用到书中。最后由清代温病名家杨栗山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并取百家之长,数更剂量与用法,将之载于《伤寒温疫条辨》中,故后世医家多认为是杨栗山创下此方。此后更被誉为温病名方。升降散善治气滞胸中兼内有郁热之证,而气滞与火热本互为因果。外邪伤肺卫,使气机升降失调,同时邪气不得外泄而郁结于内,郁久化热则出现“表里三焦大热”之证。

方中僵蚕为君,味辛苦燥,功效祛风胜湿、化痰解痉、解郁散结;蝉蜕为臣,味咸寒,入肺经,清热散风、解毒利咽。二者相伍,除风解痉、化痰散结而宣发肺气,共升阳中之清阳。佐药姜黄,味辛苦温,功能破血化瘀、通经止痛;使药大黄,味苦寒,易伤胃气,取其沉降之用,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泻火、引热下行。两药合用,荡积破瘀,清郁热,解温毒,共降阴中之浊阴。四药两两相伍,升降并用又兼行寒温,使得阳升阴降,气分血分药物同施,调畅气血,通利三焦,使得内外通和。全方使然,升清阳、降浊阴,既宣中肺气又散内郁火,以达通脏腑去邪毒、除郁火活血络之效。通方集宣、清、下、和,升清降浊,功效显然。

在现代临床中升降散同样运用较多,赵海方[3]对60例呼吸科门诊风邪犯肺型感冒后咳嗽患者进行疗效观察,证实升降散治疗有显著疗效。黄汉超等[4]对甲流造模小鼠使用自制升降散取得较好的疗效,其实验结果表明升降散对病毒感染后小鼠具有抗炎效应。许建平等[5]使用加味升降散取其升清降浊、清热解毒、透热化郁之效治疗感染后咳嗽患者疗效明显。杨继峰等[6]实验结果证明升降散具有抗炎机制,有良好的退热效果。目前经证实,升降散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调节免疫、抑制变态反应[7]、解热镇痛、抑菌等作用,可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力[7]。除此之外,此方尚有升、降血压,止泻、通便等双向调节作用。

所合之方桑菊饮出自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上焦篇》载:“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温病条辨·风温痉》载:“乃风之正令,阳气发泄之候……宜用辛凉正法,轻者用辛凉轻剂……风温咳嗽……用桑菊饮”。

方取八味,即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生甘草、芦根、杏仁及苦桔梗。方中桑叶味苦寒,清肺卫之热;菊花味辛甘而性寒,清肝明目兼有肃肺,故与桑叶并作君药。薄荷辛凉,清利头目,散热除温,并助君药散上焦风热,作为臣药。桔梗、杏仁皆有苦味,前者为肺部引经之药又开宣肺气,后者可利胸膈气逆且能苦泄降肺,升降合用,祛痰止咳。连翘清轻上浮,善行上焦以泄心火,清透膈上郁热。此处也体现了“肺为清虚之脏”;芦根清热生津,排痈止咳,与连翘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桑菊饮疏风清热透表,上焦风热得以疏散,邪去则表解,解表之力弱而不伤阴,升降合用以助肺宣发肃降,肺气得宣,则咳嗽止,充分体现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中医思想。

在现代医学中,目前研究的桑菊饮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8,9]、抗菌[10]、抗氧化及保护线粒体[11]、抗急性肺损伤[12]、解热发汗[13,14]、抑制肠蠕动[15]及提高免疫功能[16]。近年,很多医家对桑菊饮进行了临床研究报道,如王建[17]报道加味桑菊饮治疗喉源性咳嗽93例;郑爱斌等[18]报道桑菊饮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孟农等[19]报道桑菊饮加减治疗外感咳嗽200例;孙淑英等[20]报道桑菊饮加减治疗风热咳嗽60例;周玲[21]报道桑菊饮治疗妊娠期咳嗽56例。桑菊饮临床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湿疹、鼻窦炎、鼻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甲型H1N1 流感、水痘、百日咳等病。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桑菊饮合升降散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敏伪麻口服液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 天、第7 天、第14 天的平均症状积分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说明采用中药桑菊饮合升降散加减疗法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安全有效。升降散与桑菊饮两方相合,十二味药共奏清热宣肺、行气止咳之效,祛邪外出,升清降浊,使体内阴阳平衡,肺系宣发肃降得当,适用于南方沿海地带多湿多热之气候所感的风热咳嗽。合方疗效好,疗程短,有抗炎之效,能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轻耐药的风险。且所用药物价格不高,一定程度上还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符合当下需求。

综上所述,中药桑菊饮合升降散加减治疗风热犯肺型咳嗽疗效显著,可缩短临床症状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肺型实验组急性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急性心包炎1例
不同影像学征象对手术切除的浸润性黏液腺癌预后影响的M eta 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依达拉奉对小鼠肺型氧中毒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与肺功能、CAT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慢支中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