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与管理

2018-02-18 06:22
江西化工 2018年2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高职

唐 丽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4)

一、培养创业型企业人才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如今,录取大学生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由于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结合。而大部分企业都采用经验招聘,使大学生就业受阻。高校注重创业型企业人才教育,一方面能够帮助大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其提高动手能力,开拓视野,为学生在社会中能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1]。另外,创业教育也有利于社会就业岗位的增加,改善大学生就业供大于求的现状。

(二)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进行创业型企业企业人才教育有助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还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是服务大学生的主体,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培养现代化企业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更侧重于应试教育,没有重视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由此可见,实施创业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更急需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教学还应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学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由于当前创业型企业人才教育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实际培养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普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各科课程的教育都处于封闭状态,加上很多高校的专业教育模式都大同小异,导致高校的教育失去特色和优势。因此,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也千篇一律,迈向社会的大学生类型大同小异,无法满足企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二)缺乏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安排了大量的理论教学,比如,在大一、大二和大三都是开设的理论课程,主要为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直到大四才开设一些实践课和实习活动。这样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导致学无所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不符。

(三)缺乏健全的培养机制

美国大学在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发展成熟,实行企业、政府和高校合作模式,建立了健全的培养机制,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课程安排,并与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2]。创业教育属于社会性教育,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但需要利用课本知识实现,同时还需对教师教学水平、课程安排以及实践等多方面加以优化。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没有达到美国的创业教育水平,政府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学校也没有充分考虑社会企业的切实需求,制约了创业型企业人才的培养。

(四)缺乏良好的创业氛围

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其具有较强的隐性力量,对创业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构建校园创业氛围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尚未形成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年时代,本应充满创业激情,但是如果每天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那么将会使他们安于现状,创业激情逐渐被磨灭。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校园文化缺乏一定的创新、创业和合作精神,这将会给创业型企业人才教育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三、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措施

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还应积极革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考虑,从多方面加以优化、改进,将创业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所谓知行统一,即人的意识指导人的行为。只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化高职教育的创业理念,才能为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思想指导。高职教育应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创业人才作为教育核心,从以应试教育为中心转变为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中心[3]。高职院校的师生都应对创业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间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提升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与此同时,高校也可开展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思想研讨会等,增加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和教师认识到创业教育的意义。

(二)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完善课程体系

积极引荐国外优秀的创业教育方式,将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教育体系当中,进一步提升专业的创业教育水平。首先,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隔离安排课程。比如,在大一阶段,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开设相关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等方面的课程体系;在大二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在大三和大四阶段,重点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对此,学校可设置创业基地平台以及“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为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创业教育校园氛围

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将校园文化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掀起专业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钻研的热潮;组织开展相应的创业专业活动,比如“挑战杯”等,实施高规格的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效果;将创业文化引入校园当中,可利用宣传栏、报纸或者论坛等载体进行各类文化的宣传,使校园形成强烈的创业氛围,创业成为学生茶余饭后积极探讨的话题;构建“包容兼蓄、多元共生”的文化环境,尊重当代学生的个性化,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强项,使其具备敢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将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四)与政府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要想更好地实现创业型企业人才的培养,还应由院校、企业各政府共同完成,院校应积极与政府和企业建立合作机制。首先,政府应给予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减免税收、工商注册优惠以及相关贷款政策等[4]。同时,政府部门应帮助院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并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提供园区相应的配套设施,为具有创业才能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另外,政府部门和院校还应为大学生创业构建相应的保障制度,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比如,建立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保障制度。

建立与企业合作机制。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综合考虑企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求,建立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互相促进。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这样既便于院校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培养,同时也为大学生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企业也可利用“产学研”的机制,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融入最新研究成果,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创业型企业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还应积极革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改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从而满足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1]刘碧强,阮志龙,杨国永.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J].现代企业,2017(1):59-60.

[2]李冰,朱晶.基于ERP实验教学的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6):250-251.

[3]熊丽华.高校创新型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亚太教育,2015(13):179-179.

[4]宋娟,高小好.企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和管理制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7):13-14.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高职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