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安全储藏

2018-02-18 05:55郝贵全
现代农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薯块块茎入库

郝贵全

(包头市达茂旗农牧业局种子管理站,包头 达茂 014518)

马铃薯的休眠期一般为3~4个月,而油炸加工专用原料薯贮藏的时间更长,有时可能超过半年。所以即使贮藏温度保持在8~10℃之间,也应采取抑芽措施。在薯块伤口愈合后至萌芽之前,即入库1~2个月内,用有效的措施及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及预防。

1 贮藏前的准备事项

1.1 贮藏库房的建设

应建设具有通风、调温、调湿等设备的地下或半地下的大型现代化贮藏库。库房分成左右两部分,中间为走廊,库门和走廊宽度为2~4m,能通车,库门与走廊相通。设双重库门,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寒风直接吹入库内引起库温激变。

1.2 预藏

刚收获的块茎尚处于后熟阶段,呼吸十分旺盛,分解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不能立即入库,而应放在15~20℃氧气充足有散射光或黑暗条件下,经过5~7d块茎保护部位形成木栓保护层,以阻止氧气进入和病菌侵入。切勿对方在烈日下暴晒,以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影响品质。土豆适宜的贮藏温度为3~5℃,相对湿度90%~95%,此时块茎不易发芽或发芽很少,也不易皱缩。另外,土豆收获后有明显的生理休眠期,为2~3个月。土豆贮藏前要严格挑选,去除病、烂、受伤及有麻斑和受潮的不良薯块。收获前一周要停止浇水,以减少汗水量,促使薯皮老化。以利于及早进入休眠期和减少病害。采收后在较高的温度、湿度条件下10~15℃,相对湿度95%进行愈伤处理,以便恢复收获时的机械损伤,然后即可贮藏。

1.3 农药物处理

为了防止贮藏期病菌侵入,可将百菌消或农用链霉素均匀喷洒与块茎表面并晾晒。另外,收获前10d割秧晒地,以免病菌侵染块茎。

1.4 装袋打包

为方便运输、贮藏、避免碰伤、擦伤,一般30~35kg/袋,大小薯分开装袋。装袋前应严格剔除病土豆、烂土豆、破损土豆、畸形土豆、青头土豆。

1.5 运输环节

尽量减少运转次数和运转环节,避免机械损伤。选择装卸方便、经济耐用的包装材料,保护块茎在运输时不受损伤。

2 贮藏

2.1 按时入库

将贮藏库清理干净后,用百菌清烟剂封闭熏蒸48h。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及时入库,以防薯皮见光变绿,影响原料薯品质。另外,要防止天气骤变和气温突变而冻伤薯块。

2.2 适中的储存量

贮藏库存贮量与贮藏库容积成正比,一般存储量以贮藏库总容积的1/2为宜,最多不超过2/3,如果按1m3种薯重约600kg计算,那么贮藏库的最大存贮量(kg)=贮藏库的总容积(m3)×2/3×600(kg)。 实验表明,在较好的贮藏条件下,贮藏200吨的块茎淀粉平均损失7.9%下左右,如存贮量过大,薯块呼吸释放的热量水分和二氧化碳等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影响薯块正常呼吸,引起块茎发芽和腐烂,还原糖升高,从而降低原料薯的品质。

2.3 贮藏方法

2.3.1 堆藏法∶择通风良好、场地干燥的仓库,先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消毒,之后,将土豆入仓,一般每平米堆750kg,高约1.5m,周围用板条箱、箩筐或木板围好,中间放若干竹制通气筒。此法适于短期贮藏和秋土豆的贮藏。

按休眠期不同分开贮藏。马铃薯品种不同,休眠期不同;同一品种成熟度不同,休眠期也不同。休眠期较长的马铃薯与休眠期较短的马铃薯贮藏在一块儿,其休眠期会缩短,所以应按品种、成熟度不同分开贮藏。

2.3.2 通风库贮藏法∶将马铃薯装筐堆码于床内,每筐约25kg,垛高以5~6筐为宜。此外还可散堆在床内,堆高1.3~1.7m,薯堆与库顶之间至少要留60~80cm的空间。薯堆中每隔2~3m放一个通气筒,还可在薯堆底部设通风道与通气筒连接,并用鼓风机吹入冷风。秋季和初冬,夜间打开通风系统,让冷空气进入,白天则关闭,阻止热空气进入,冬季注意保温,必要时还要加温。春季气温回升后,则采用夜间短时间放风、白天关闭的方法以缓和库温的上升。

按薯块大小分开贮藏。薯块大小不同,薯块间隙不同,通气性不同,而且休眠期也不尽相同。故也应分开堆放,装大薯的袋子堆放的高一些,装小薯的袋子适当低一些。

2.3.3 药物贮藏法∶贮藏中采用青鲜素(MH)或萘乙酸甲酯等药剂处理,可以抑制或减少发芽,还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并能防腐。

方法是:98%的萘乙酸、丙酮、细泥土、土豆比为1∶2∶100∶3300.以 500kg 薯块为例,需要 98%的萘乙酸甲酯1.5g,溶解在30g丙酮或酒精中再慢慢拌入1~1.25kg干细泥土中,快速充分拌和后,装入纱布或粗麻布袋中,然后将药物均匀地撒在500kg薯块上,药物要现配现用。在贮藏时,四周可遮盖1~2层细板纸。使药物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挥发。药物处理的时间以收获后2个月左右比较适宜(即在休眠期)。否则经过休眠期开始萌芽的马铃薯,即使用药物处理,仍不能抑制发芽。

堆放方法。在走廊两侧按垛、组、排堆码,即每层6(2×3)袋、5 层为 1 垛,垛与垛之间留 1 小通风道:3垛为1组,组与组之间留1条稍大的通风道:10~15组1排、排与排之间留1条走道。根据藏量大小适当调整垛、组、排的大小和通风道、走道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3 贮藏过程中的管理

3.1 温湿度的控制

原料刚入库时迅速把温度降到10~13℃,并维持15~20d,使薯皮尽快木栓化,形成保护层。之后窖温逐渐降至1~4℃,转入正常贮藏(温度在8~10℃时薯块呼吸强烈,菌类繁衍,薯块易腐烂;温度在0~1℃时薯块中的淀粉开始转化为糖分,食味变甜)。在此期间要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湿度必须保持在85%~93%之间。在这样的范围内,块茎不会因水太多而萎蔫,也不会因湿度太大而腐烂。

3.2 消毒杀菌

入窖后,每120m3用500g高锰酸钾对700g甲醛溶液进行熏蒸消毒杀菌,每月1次,可防止块茎腐烂和病害蔓延。

3.3 二氧化碳的抑制

如果通风不良,库内积累二氧化碳会影响块茎的正常呼吸,。

3.4 避免频繁出入

尽量减少出入次数,减少光线进入,以避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食味变麻,降低品质。另外,库内外有温度差,频繁出入,会造成库内温度波动。

3.5 马铃薯的休眠期

一般为3~4个月,而油炸加工专用原料贮藏的时间更长,有时可能超过半年,所以即使贮藏温度保持在8~10℃之间,也应采取抑芽措施。在薯块伤口愈合至萌芽之前,即入库1~2个月内,用有效成分49.65%的气雾剂进行抑芽处理,剂量约为60ml/t,浓度约为30mg/1,按贮藏期不同适当调整浓度,用药后密封24~48d即可。

参考文献:

[1]程学联.马铃薯种薯贮藏技术[J]现代农业技术,2009(1):86.

[2]丁映、陈鹰、乐俊明,等马铃薯的贮藏与管理技术[J].2010,38(1):165-167.

[3]李树莲,孙茂林,李先平,等.马铃薯抑芽剂戴科(DEECO)的效果评价 [J].中国马铃薯,2003,17(6):349-351.

[4]王科茂.马铃薯贮藏期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9):30.

[5]曹健康,姜薇波,赵玉梅.果蔬采后生理化实验指导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12-114.

[6]王文生,董成虎,贾凝.新疆厚皮甜瓜贮藏温度实验[J].保鲜与加工,2006(6):21-22.

猜你喜欢
薯块块茎入库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重磅!广东省“三旧”改造标图入库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②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①
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