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黑土地保护 夯实藏粮于地基础

2018-02-18 05:55赵锦儒
现代农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铁岭县黑土地秸秆

赵锦儒

(辽宁省铁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 铁岭 112000)

铁岭县是农业大县,位于东北黑土区,现有耕地面积157万亩,年产粮食 11.13亿斤以上。尽管农业发展较快,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黑土地质量较低、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黑土地保护亟待加强。2015年以来,铁岭县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年来,共争取中央财政资金9000万元,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增施有机肥、玉米大豆轮作等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措施10万亩。通过监测,项目区耕层厚度由不足20cm增加到30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到80%以上,粮食亩产增加30kg以上,初步实现了耕地质量稳步提升、资源利用率稳步提高、技术模式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的建设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突出构建“两个机制”

推进黑土地保护,机制构建是保障。一是构建组织领导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农业、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二是构建责任考核机制。县政府将黑土地保护工作纳入对农发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2 着力强化“三项创新”

推进黑土地保护,方式创新是核心。一是强化实施主体创新。铁岭县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大、设备多、技术力量强、管理规范等优势,将项目实施任务100%集中交由农民合作社承担,增强示范引导作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强化实施方式创新。在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粮豆轮作等方面,直接向农机合作社、有机肥生产企业和其他服务组织购买服务,实行统一实施、统一验收、统一结算,在推行购买服务方式探索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三是强化资金渠道创新。积极推进项目整合,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秸秆粉碎还田试点补助资金向合作社倾斜,多项目配套实施,协同推进黑土地保护。

3 重点完善“四类服务”

推进黑土地保护,指导服务是支撑。一是完善宣传培训服务。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向广大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宣传黑土地保护政策,调动各方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完善技术支撑服务。聘请省内知名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建立了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技术网络。成立7个技术小组,对农民合作社作业情况实行包片技术指导,跟踪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完善技术集成服务。针对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核心问题,组织专家开展技术研究和模式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地力培肥、耕层构建、结构优化、养分平衡为主要内容的黑土地保护综合技术模式。四是完善示范展示服务。在7个镇建立了10个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在关键时节,组织召开由技术人员、农民合作社、新闻媒体参加的现场观摩会,集中展示技术模式和实施效果,扩大项目示范效应。

4 严格落实“五项制度”

推进黑土地保护,制度落实是关键。一是落实招标采购制。对物化补助物资采购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对项目实施主体实行公开遴选,将项目有关信息及举报电话在村级公示7d,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二是落实日登记制。对各项工作任务进度情况实行日登记,利用GPS对实施地块、技术模式实施面积进行定位核实,形成点位图、登记造册。三是落实档案制。建立工作档案、技术档案和资金使用档案,图文并茂,规范管理。四是落实资金使用管理制。按照确定的项目方案使用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并将审计等规范管理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五是落实效果评价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已完成的项目地块进行测量核实,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建立了效果评价制度,聘请科研院所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独立评价,确保项目实施成效。

虽然铁岭县黑土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技术措施研究不够、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项目管理有待规范等问题。今后,我们将牢固树立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理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助力粮食产能提升,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猜你喜欢
铁岭县黑土地秸秆
法博士之一块黑土地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铁岭县土壤养分状况浅析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1956—2014年铁岭县地区日照分析
黑土地上稻花香
铁岭县加快发展寒富苹果产业
辽宁省铁岭县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