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2014年铁岭县地区日照分析

2017-11-22 16:04董宝磊李冰邵兵张博宇孙秀恒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6期
关键词:铁岭县趋势分析日照

董宝磊+李冰+邵兵+张博宇+孙秀恒

摘 要:该文利用铁岭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日照时数变化规律。结果:铁岭县地区日照1956—2014年年平均日照为2634h,月平均日照值为219.5h,日平均日照值为18.3h。日照时数正在以0.62h/10a的速率减少。月平均时数最多的年份是2004年的242.0h,照时数最少的是2010年的190.2h。月平均日照最多的月份是5月份,日照时数为266.5h,日照最少的月份是12月份,日照时数为172.4h,春季平均日照为247.2h,夏季平均日照为230.0h,秋季平均日照为213.3h,冬季平均日照为187.5h。

关键词:铁岭县:日照: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6-0146-03

1 引言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近百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0.74℃,与1980—1999年相比,本世纪末将增温1.1~6.4℃[1]。1951—2009年中国陆地表面平均气温上升了1.38℃,变暖速率为0.23℃/10a,与全球变暖趋势一致[2]。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日照时数是表征气候变化的气象要素之一,是指在给定时间太阳直接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W·m-2的时间总和[3],日照时数直接影响到地表可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进而影响到其他气象要素和地表通量的空间分布,因而研究气候变化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4]。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中国及各地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指出[2]:1961—2000年中国平均总辐射和平均年日照百分率分别以-2.54%/10a和-1.28%/10a的速率下降,南方地区的总辐射下降率较东北和西部地区明显。虞海燕等[5]利用中国及各区域 194个气象站1951—2009年日照时数资料,分析发现自西至东、自内陆至北部沿海地区日照时数递减速率逐渐增大。杨东等[6]利用辽宁8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研究发现,1956—2008年辽宁省年及四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小趋势。曾丽红等[7]对1960—2008年东北地区生长季(5—9月)日照时数研究表明,全区平均日照时数以-13.07 h/10a的速率减少,空间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是中国气候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对东北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很有必要。但目前所做的大量研究主要是针对气温、降水及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对日照时数及与其他气候要素的关系鲜有研究[8]。利用1956—2014年铁岭县地区的气象要素资料,分析铁岭地区日照时数月、季、年时空变化规律,以期对农业生产及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并为区域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 地理和气候情况

铁岭县隶属于辽宁省铁岭市,位于辽宁省北部,是辽宁省铁岭市下辖的一个县,南依沈阳,东邻抚顺,西接调兵山市,中环铁岭市银州区,县域地处东经123°28′至124°33′,北纬41°59′至42°33′。铁岭县处于中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热量充足,年平均光照2600h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7.3℃,全年日照2700h,年平均降水量675mm,雨水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146d左右。

3 数据来源

选用1956—2014年铁岭县台站日照资料。四季划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翌年2月)。

4 分析方法

线性倾向估计法,利用一元線性回归方程表示气温的变化趋势,即y=ax+b,式中,a为回归系数,b为回归常数。回归系数a的符号表示变量y的趋势倾向。a>0,说明y呈上升趋势;a<0,说明y呈下降趋势。a值则反映了上升或下降的速率,r即表示上升或下降的倾向度。

5 结果分析

5.1 年平均日照变化特征 通过分析1956—2014年铁岭县地区日照变化曲线,发现该地区日照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图1),通过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1956—2014年全年平均日照为2634h,月平均日照值为219.5h,日平均日照值为18.3h。由图1可以得出该地区的年日照值起伏较大,但正在以0.62h/10a的速率减少。说明随着气候的变化,日照时数正在逐步减少。由图1可以看出平均时数最多的年份是2004年的242.0h,比平均值多了32.5个h;平均日照时数最少的是2010年的190.2h,比平均值少了29.3h。从2004年开始日照时数持续减少,减少到2010年,这期间日照减少了51h,日照时数减少率23.6%。

5.2 月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由图2可以看出1954—2014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为219.5h。日照时数从12月到5月在逐渐增多,达到全年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之后开始减少,到7月份,然后又开始增加,到9月份达到全年第二个峰值,后有开始减少,到12月份,全年日照时数最少的月份。符合本溪地区地理位置特征,冬天短,夏季日照多。其中日照最多的月份是5月份,日照时数为266.5h,比平均日照时数多了47h;日照较多的月份是9月份,日照时数为242h,比平均日照时数多了22.5h。其中日照最少的月份是12月份,日照时数为172.4h,比平均日照时数少了47.1h;日照较少的月份是1月份,日照时数为189.9h,比平均日照时数少了29.6h。

5.3 四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5.3.1 春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通过分析1956—2014年铁岭县地区年春季日照变化曲线,发现该地区春季日照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图3),通过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1956—2014年春季平均日照为247.2h,比年平均日照时数219.5多了27.7h,是四个季节里日照最多的季节。由图3可以得出该地区的春季日照时数起伏较大,正在以1.89h/10a的速率减少。减少率较大。其中春季日照时数最多的年份是1965年的285.5h,比平均值多了38.3h;日照时数最少的年份是1964年的210.5h,比平均值少了36.7h。endprint

5.3.2 夏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通过分析 1956—2014年铁岭县地区年夏季日照变化曲线,发现该地区春季日照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图4),通过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1956—2014年夏季平均日照为230.0h,比年平均日照时数219.5多了10.5h。由图4可以得出该地区的夏季日照时数1996—2008年起伏较大,正在以1.28h/10a的速率减少。其中夏季日照时数最多的年份是1997年的295.3h,比平均值多了65.3h;日照时数最少的年份是1960年的178.1h,比平均值少了51.9h。

5.3.3 秋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通过分析1956—2014年铁岭县地区年秋季日照变化曲线,发现该地区秋季日照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图5),通过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1956—2014年秋季平均日照为213.3h,比年平均日照时数219.5少了6.2h。由图5可以得出该地区的秋季日照时数波动平缓,正在以0.5h/10a的速率增加。其中秋季日照时数最多的年份是2005年的250.3h,比平均值多了37h;日照時数最少的年份是2010年的181h,比平均值少了32.3h。

5.3.4 冬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通过分析1956—2014年铁岭县地区年冬季日照变化曲线,发现该地区冬季日照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图6),通过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1956—2014年冬季平均日照为187.5h,比年平均日照时数219.5少了32h,是四个季节里日照最少的季节。由图6可以得出该地区的冬季1997—2005年日照时数波动较大,正在以0.36h/10a的速率增加。其中冬季日照时数最多的年份是2004年的215.3h,比平均值多了27.8h;日照时数最少的年份是2001年的155.2h,比平均值少了32.3h。

6 结论

(1)1956—2014年年平均日照为2634h,月平均日照值为219.5h,日平均日照值为18.3h。日照时数正在以0.62h/10a的速率减少。月平均时数最多的年份是2004年的242.0h,平均日照时数最少的是2010年的190.2h,从2004年开始日照时数持续减少,减少到2010年,这期间日照减少了51h,日照时数减少率费23.6%。

(2)月平均日照最多的月份是5月份,日照时数为266.5h,其中日照最少的月份是12月份,日照时数为172.4h。

(3)春季平均日照为247.2h,正在以1.89h/10a的速率减少,是4个季节里日照最多的季节。夏季平均日照为230.0h,正在以1.28h/10a的速率减少。秋季平均日照为213.3h,正在以0.5h/10a的速率增加。冬季平均日照为187.5h,正在以0.36h/10a的速率增加,是4个季节里日照最少的季节。

参考文献

[1]The core writing team,Pachauri R K,Reisinger A.IPCC:Climate Change 2007:Comprehensive Reports[R]/ /Re-port of the first,second and third report of Working Group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ourth Assessment.Geneva,Switzerland,2007.

[2]《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编写委员会.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S].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4]何彬方,冯妍,荀尚培,等.安徽省5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7):1275-1285.

[5]虞海燕,刘树华,赵娜,等.我国近 59 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 风速、降水的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1,16(3):389-398.

[6]杨东,刘洪敏,郭盼盼,等.1956—2008年辽宁省日照时数变化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0,27(6):885-891.

[7]曾丽红,宋开山,张柏,等.东北地区1960—2008 年生长季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26(3):363-370.

[8]周晓宇,张新宜,崔妍,等.1961—2009年东北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05):112-120.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猜你喜欢
铁岭县趋势分析日照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在日照(节选)
高校微课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日照行
辽宁省铁岭县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铁岭县水土流失生态敏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