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研究

2018-02-18 01:54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综合性赏析诗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这样描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然而,目前的状况是教师不重视,师生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无计划、无章法,达不到课程要求和预期的效果。笔者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教学中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尤其是“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要求融合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探索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基本流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最优化、简约、高效的思维和行动模式,学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这一“主题”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迅速成长,他们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直至解决问题。

一、原则与方法

综合性原则。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实践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以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通过活动或亲身体验进行学习,是“知与行”“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与统一。开展真正具有“育人”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结束时“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有成长”。

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其内容与学生个人的生活和现实紧密联系。从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开始,针对这个问题确定研究性学习主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与人合作去探索、去发现,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答案不是封闭的,寻找答案中的“做”,就是在一步步达成目标。

生成性原则。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切忌“约定俗成”。

自主性原则。注重从学生现有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与探究。学生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与方式,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

在研究中,教师必须始终以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恰当合理地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比较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其中案例研究法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运用个案研究、对比发现的方法形成案例,然后在实践中反复研究,不断反思和总结,找到个性和共性,并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典型课例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的内容为例,笔者确定了“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这一主题。其基本步骤、策略、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订方案。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建设小组、制订方案。

学生根据“大主题”梳理出小主题,分为6个活动小组:“诵读我能行”小组以“展示诗歌音乐美”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读诗方式多”小组以“体验诗歌情感美”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绘诗小画家”小组以“再现诗歌绘画美”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赏析诗歌会”小组以“赏析诗歌语言美”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积累方式多”小组以“丰富诗词积淀”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创作我能行”小组以“传承文化精髓”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活动。六个小组分别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不同的形式合作探究,调查采访,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呈现活动精彩过程(拍照、录像、文本记录等),在活动中期及时进行问题交流、反馈及商议解决方法。

第一组“诵读我能行”活动开展情况:课余时间,学生向家长展示诗歌朗读;课堂上小组合作朗读;开展诗歌朗诵会;在小组成员的策划组织下,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六一”文艺汇演。这个小组的实践活动突出了“合作”,合作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二组“读诗方式多”这样开展活动:阅读诗歌的方式很多,学生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在生活中调查研究,在实践中调查研究,在应用中调查研究。学生对调查情况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学生畅游诗海。

第三组“绘诗小画家”:学生根据活动开展情况画出思维导图,便于灵活调整思路;合作创办手抄报;完成诗配画作品,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让人赏心悦目。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得到锻炼,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四组“赏析诗歌会”:观看古人赏析诗歌的视频;小组内赏析学生创作的诗歌作品;组织举行“诗歌大联欢”表演诗歌;孩子们在赏析名作与赏析自己的作品中感受名人、名作,感受自我,感受同伴,感受中国语言……

第五组“积累方式多”:本组学生利用调查、采访等方式了解同学积累诗歌的不同方式;统计分析进行总结;讨论并深思,写出倡议书。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在积累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第六组“创作我能行”:本组同学了解古人创作诗歌的故事;由家长帮助指导学生学写诗歌;孩子们给家长朗诵自己的作品;把写诗歌的收获和快乐感受说给爸爸妈妈、好朋友及身边的人听,听取他们的意见;学生积极投稿发表自己创作的诗歌,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三阶段,总结归纳。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归纳实践活动素材,编排、形成成果,准备展示。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中的个性化方案、论文、倡议书、调查报告、活动中的精彩片段,诵读诗词,与家长和同学交流合作中遇到的有趣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学生在成果展示交流中相互评价,互动共赢。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各小组同学畅游诗海,和诗人进行心灵沟通,引发对人生、对他人、对社会的思考,净化心灵。孩子们的文化底蕴、综合素质、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三、研究成果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最优化、简约、高效的思维和行动模式,自主进行“主题”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这个思维和行动步骤(如图1)是循环往复的:质疑、探究、思考、解疑,解疑中质疑、探究、思考、解疑……

图1

可以看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质疑,在自主探究中解疑,在合作互助中得到发展,真正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办法,形成了积极参与、人人动手、公平竞争、个个锻炼、走进生活、多相获益、角色表演、深层体验、交流互动、合作共赢的学习状态。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品质得以改变,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主体力量得以增强,生命价值在每一个细小的活动环节中得以彰显。在课堂内外,学生有了较强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他们对自我、自然、社会的认识和行动再次飞跃。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得以成长,教师同时得以发展: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教师提高素质,发展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更新观念,发展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转变角色,发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师生双边共赢(见图 2)。

图2

教育部长陈宝生这样说:“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研究立足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探索出一条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兴趣和乐趣,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路子。

猜你喜欢
综合性赏析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诗歌岛·八面来风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综合性图书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