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综合述评

2018-02-18 08:39张宏莉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6期
关键词:生态危机绿色发展生态环境

摘 要 当前制约社会生产发展与进步的主要障碍是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全球各个国家和人民都在积极寻求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途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道路。至此,我国的绿色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内外重要会议中系统阐述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国内外的角度对绿色发展的研究进行系统概述。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生态危机 生态环境

作者简介:张宏莉,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2.315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大规模的乱砍滥伐对自然资源进行无序、无限的开采、利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开始反思、觉醒,积极寻求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力求实现人、自然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永续发展。实施绿色发展则是解决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环境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基本途径。

一、国外研究述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的掠夺性和发展的速度性决定了西方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要早于我国的生态文明研究。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具体明确地提出“绿色发展”的概念,而是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中来阐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但这些理论和概念并没有本质的区分,其实质也是大同小异。

18世纪以来,古典经济学家就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经济的发展必须控制在环境容量之内。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指出,“劳动不可能无限地创造财富”,而是要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也认为,粮食的供给趋势达不到人口增长的速度,未来将是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人类肆无忌惮得对资源、能源进行大规模的乱砍滥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使得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丧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化、酸雨等直接危及人类的生产与发展。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现状,人类开始反思与觉醒。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指出:人类正肆无忌惮地使用着的化学农药将毁灭人类自身所赖以生存的整个世界。这深刻地表明了工业文明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自然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可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理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支持,反而遭受了更多了批评与指责。因为当时所追求的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发展方式,“向大自然宣战”、“征服自然”是广泛流传的口号,认为利用与开发自然是人类智慧的象征。可是后来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类聪明反被聪明误,大自然并不是无限制被索取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同时其实质也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报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同年,联合国发布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只有一个地球》,打破了“世界无限”的谎言,号召和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重视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 D)于1983年成立,并于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倡一种“建立在生态承载力之上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同步的发展机制”,即“可持续发展”,并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经济学家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出“绿色经济”。有关“绿色经济”的话题也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2009年,在我国大连召开的以“发展绿色经济:推动未来全球复苏的契机”为主题达沃斯论坛国内外经济学家和著名企业家共同探讨如何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192个国家代表共同签署了全球气候协议书,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2年,在“里约+20”峰会上世界各国对发展绿色经济、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达成了一致共识。至此,发展绿色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已在世界各国达成共识。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大多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绿色经濟与可持续发展,并没有系统论述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国外学者明确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举措。当然,西方学者有关发展绿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二、国内研究述评

我国绿色发展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虽然资源、能源的储藏总量丰富,但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低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其低下。当时,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其方式是大力发展重工业,这就需要利用大量的资源、能源。鉴于排污技术水平不高,有些污染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再加上战争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毛泽东同志就意识到必须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他指出,“这些空气、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不仅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条件,而且是社会生产力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关键因素,对此,社会主义国家都要加以小心保护,进行合理使用”。 同时,他还提出了“绿化祖国”的口号。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不平衡性矛盾突出,鉴于此现状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思想。随着对生态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1979年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同时还主张“谁污染谁治理”,以此来警告环境破坏者。这标志者我国的生态环境从此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上世纪90年代,我国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中指出,“构建一个综合性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和相应对策”, 这标志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式确立。江泽民同志全面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不相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写入党章。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绿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色调。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国内外重要会议上对绿色发展进行系统论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对绿色发展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研究中国绿色发展战略的提出过程和内容,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促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大多数学者主要集中于绿色发展内涵、评价体系、实践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胡鞍钢教授对绿色发展进行了功能、机制、发展战略的分析,他认为绿色发展的实质就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延续和补充。 蒋南平、向仁康则认为,“绿色发展的实质就是低碳经济,只要发展绿色经济就能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不仅仅是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而是一种更高级、更全面的发展,其实质是要实现人类、自然和社会的永续发展、和谐发展”。 庄友刚认为“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从符合生态需要的方式改造外部自然,绿色发展理念的根本立足点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而非本质规定”。 实施绿色发展就要对绿色发展进行评价核算和统计。彭涛重点研究了绿色GDP的概念并构建了经环境调整的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方法。但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各地区自然资源、社会环境有明显的差异,并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绿色发展的水平。鉴于此,胡鞍钢教授提出了包括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森林覆盖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在内的绿色发展的国家核心指标。《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的发表,标志着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实施绿色发展途径的探讨也是各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方世南将绿色发展与党的执政理念相结合,他指出,“只有牢固确立和自觉践行绿色执政理念,才能进一步端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才能抢抓全球绿色发展的机遇,将生态文明建设当作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竺效教授则从法制的角度阐述了绿色发展的保障措施,即通过“立法目的+环境保护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策略+保护优先等原则+若干制度+违法责任的立法模式”确保绿色发展的实施。 刘燕华在《关于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若干问题的战略思考》中认为“绿色发展需要三大技术支撑,即循环技术、低碳技术和生态技术”。

综上所述,国内对绿色发展的研究多集中于概念、评价体系、实践路径等方面,但是对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并没有过多的研究,也没有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角度论述我国的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在其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障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我国学术成果相对较少。研究绿色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理论指导。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实施绿色发展有统一共识,认为我国现代建设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三、述评与展望

绿色发展的提出就是人类对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未来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的反思和总结。绿色发展是关于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研究成果的系統化和理论化,其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比较丰富。绿色发展是涉及多种学科,比如: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各领域,至今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变革和创新,目前国外学术界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生态和经济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绿色经济、绿色增长、绿色福利等其实质是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内学术界主要对绿色发展的提出历程、内涵、评价体系和实践路径进行研究,虽然学术界都比较认同进行绿色考核和统计,但是却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可实施的评价体系。

注释: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王之佳译.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

胡鞍钢、周绍杰.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

蒋南平、向仁康.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若干问题.当代经济研究.2013(2).

庄友刚.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规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1).

方世南.领悟绿色发展理念亟待拓展五大视野.学习论坛.2016(4).

竺效、丁霖.绿色发展理念与环境立法创新.法制与社会法制.2016(3).

猜你喜欢
生态危机绿色发展生态环境
我国网络生态危机治理路径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消费理论光芒与缺陷并存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乌托邦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