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8-02-19 06:44郁立衍贾泽斌穆向明
系统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肠系膜结肠癌结肠

郁立衍,贾泽斌,穆向明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盐城 224000

结肠癌可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改变、饮食习惯改变、生活水平提高而呈上升趋势,具有发生率高、预后差、病残率高、难治愈等特点,近年来经统计,发病率高达4%,且病死率和发病率分别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和第二位[1]。目前常进行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相比之下,手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尽早控制病情恶化。早期常进行传统根治术,虽能够将病变组织切除,但预后较差,且复发率较高,因此不适合广泛推广[2]。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能够弥补传统根治术不足之处,推动根治术的发展,发挥预后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等优势[3]。而该文主要对38例结肠癌患者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进行了不同手术治疗,且对比了各类疗效,从而确定最佳治疗方式,如下文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试验人员为结肠癌患者(76例),运用奇偶数分组措施,各38例(分两组),入选标准:①患者术前均为进行化疗、放疗等辅助性治疗;②患者均无肠梗阻合并现象;③患者均为首次接受原发灶手术治疗;④患者经影像学、活检,确诊为结肠癌;⑤上述所选病例均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并执行,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排除病例资料不齐全患者;②排除合并其他恶性疾病患者;③排除存在抵触情绪患者。

观察组20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3.85±4.19)岁,肿瘤直径(4.38±1.85)cm;病变位置:17例为左半结肠,21例为右半结肠;TNM分期:8例为III期,12例为II期,18例为I期。

对照组21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3.19±4.22)岁,肿瘤直径(4.96±1.16)cm;病变位置:16例为左半结肠,22例为右半结肠;TNM分期:6例为III期,13例为II期,19例为I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常规实施铺巾、消毒工作,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在开始手术时,还需逐层切开各层组织(在距离肿瘤和结肠边缘10 cm以上部位),且与肿瘤和直肠远切断保持2 cm以上距离,随后切除区域淋巴结和原发灶,注意保护好大网膜,随后分离相关动静脉,再切开腹膜,完成结扎工作,最后可分离切除左半结肠,若无异常现象,便可关腹[4]。

观察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术前准备工作和对照组相同,首先对血管和两侧结肠系膜分离后,清除根部淋巴结和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再对肠系膜下血管进行切断、夹闭,尽量保证脏层筋膜完整性,高位结扎结肠供血血管根部,随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手术治疗,包括短端吻合术或肠切除术等[5]。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总有效率。

显效[6]:患者大便通畅,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疼痛感消失;有效:患者仍存在大便难解症状,胃肠道功能呈恢复趋势,疼痛感明显减轻;无效:患者病情无任何改善现象。

1.4 统计方法

在对比各项指标时,需运用统计学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s)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引流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 1 对比术后恢复情况[(±s),d]

表 1 对比术后恢复情况[(±s),d]

组别 进食时间 排气时间 引流管拔除时间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值P值5.11±0.37 6.38±0.54 11.959 7<0.05 4.15±0.37 5.95±0.19 26.677 3<0.05 7.38±2.67 10.19±2.59 6.914 3<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表3所示。

表2 对比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s)

表2 对比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值 P值195.36±25.37 323.18±39.16 16.886 8<0.05 10.38±2.19 15.47±3.22 8.057 4<0.05

表3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n(%)]

观察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显效率、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如表 4所示。

表4 对比总有效率[n(%)]

3 讨论

结肠癌目前首选治疗方案便为手术治疗,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7]。早期由于器械、技术有限,常选用传统结肠梗术,其能够通过切开各层组织,顺利将病灶切除,但创伤性较大,且手术技术较为粗糙,可在分离癌症细胞时,受到挤压,从而引起扩散,增加术后复发率,加大手术风险,增加出血量,对此还需另选方案[8]。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能够防止癌细胞向周围组织传播,降低后期复发率,与传统手术相比,疗效更加,安全性更高,通过切除完整系膜,能够减轻对周围血管损伤,顺利清除周围淋巴结,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出血等风险发生,影响远期生存情况[9]。同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能够对系膜组织和病灶组织进行彻底性切除,更符合肿瘤学的治疗原则,避免在肿瘤组织出现残留,且可在最大程度上清理淋巴结,降低系膜分支血管的离断率,保证层次的清晰度,防止结肠系膜破裂造成肿瘤播散,保证包囊肿瘤系膜的完整性,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后期复发率 。阿不都外力·吾守尔学者[10]在《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肥胖患者结肠癌的临床效果》一文中表明,对于老年肥胖结肠癌患者采取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其经治疗的住院时间为(8.3±2.4)d,手术时间为(165±20.8)min,手术出血量为(82.4±15.6)mL,均少于对照组(P<0.05),其研究数据与该文基本一致。分析该次实验,可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复发率、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排气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能够克服传统手术局限性方面,减少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与阿不都外力·吾守尔学者所表达的基本一致。

总而言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用于结肠癌患者治疗中,可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肠系膜结肠癌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原发性肺腺癌结肠多发转移1 例报告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