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2-19 06:39任娜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心内科江苏连云港222042
系统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循证心血管护理人员

任娜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心内科,江苏连云港 222042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我国的患病人数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心血管介入术是一种新型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正在临床上逐渐扩大应用范围推广使用[1]。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但术后还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存在,尤其是迷走神经反射,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优质高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常规护理方法的在心血管介入术的护理中效果不尽人意,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经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可知其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好的护理效果。该文将纳入2015年1月—2018年3月时间段内在该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通过平行对照探究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选取于该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参与该次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护理方法的异同,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有50例患者,其中34例男性、16例为女性,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36岁,平均年龄为(57.8±2.1)岁。其中冠脉造影23例、支架植入27例。观察组有50例患者,其中36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3岁,最小年龄为43岁,平均年龄为(58.2±1.7)岁。其中冠脉造影22例、支架植入28例。

纳入标准:①经过实验室及心电图检查确诊病情;②对该次研究的目的及流程详细了解;③思维正常,有一定了解能力,可进行良好沟通;④签署知情同意参与书;⑤护理治疗依从性良好;⑥所选病例均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全身性器质性疾病、肿瘤疾病;②在参与该次研究前接受过循证护理;③精神认知能力有障碍;④已经出现感染或严重并发症;⑤护理研究中途因种种原因退出。

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次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术前指导、适当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等,使用疼痛专用箱,把一些经常要用的一些护理工具药品放在箱中,可以减少寻找药品及工具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的基本流程、手术预期达到的效果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减少其陌生感、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护理治疗的依从性。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心理,护理人员以耐心热情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沟通,疏导其心理,可适当安排接受过此类手术且术后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与其交流,消除其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相关疑问进行解答。在饮食方面嘱咐患者多食低脂肪及高纤维的食物,以软食及半流质食物为主。引导患者在床上做排尿训练,正确掌握床上排尿的方法,以防止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②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做好术前的手术用具准备工作;准备好急救药品、除颤仪及起搏器等抢救设备;术中可多与患者交流以舒缓其紧张焦虑的心理,分散其注意力;若患者过度紧张,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给予镇定剂及吸氧处理。

③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6 h患者的凝血系统可恢复正常,此时可将动脉鞘管拔出;穿刺部位在术后8 h进行包扎,术后12 h内促使患者保持平卧位,8 h内行术侧制动;术后患者可适量饮水,促使造影剂尽快排出,禁止食用产气食物及高脂肪食物;术后3 d易出现血肿,护理人员加大对患者足部动脉及伤口辅料的观察力度,若出现了血肿且较小,可以先标注,若血肿较大,则立即使用硫酸镁湿热敷,并观察血肿周围皮肤的颜色及温度;及时更换伤口辅料,防止出现渗血实行血压的动态监测,一旦出现低血压则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对症治疗;在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中迷走神经反射是较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一种,因此要准备好多巴胺及阿托品等急救药物及强抢救器材[2]。

1.3 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本院自行研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将评分分为3个级别,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计算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3-4]。

1.4 统计方法

基于SPSS 19.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结果

经过观察记录,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可见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结果比较

2.2 护理满意度结果

该次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实际有效问卷100份。经过评分分析计算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76%,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近年来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升高,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同时人们的健康意识与医疗观念有较大的提升与转变,越来越重视疾病治疗的质量。护理是与疾病治疗相辅相成的,其在疾病治疗中起到优化疾病治疗的各个细节、及时遏制不良因素的出现、整合治疗方法的作用。但常规护理在临床中的运用效果不是十分显著。随着人们对于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断出现,循证护理就是其中之一。循证护理又称为实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对当前最新的医学研究结果正确、慎重地结合,并参考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以护理人员自己的实际能力为基础,为患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案的新型护理模式[5]。该护理模式强调从实际出发,以患者的病情情况为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切实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心血管介入术因其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但是部分患者因为手术疼痛、担心治疗费用及缺乏这方面的相关知识而出现焦虑、紧张乃至抑郁等不良心理,同时术后还可能出现血肿乃至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整体疾病治疗效果[6]。此时给予患者围手术期全面循证护理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疏导患者的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7]。该文以100例接受心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为分析对象,采用了平行对照的方法多研究对比分析,结果可知,接受循证护理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及96%,且未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等严重并发症,显著优于使用常规护理的18%及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周美灵[8]的研究中可知,接受循证护理的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6%,护理满意度为94.3%,优于使用常规护理患者的38.9%及64.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结果与本文相一致。由此可见循证护理的显著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接受心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循证心血管护理人员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