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主持人与改革开放40年

2018-02-19 08:10喻春龙
声屏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主持人

喻春龙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给电视媒体带来了一场革命,其标志性事件是1980年电视主持人的诞生。之后,中国电视主持人依次经历了“美声时代”“美貌时代”“美美与共时代”三个发展阶段,以迄于今。全国电视荧屏主持人风格各异、争奇斗艳,形成的美美与共态势,正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然。

关键词:改革开放 四十周年 中国电视 主持人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电视媒体迅猛发展,从采、编、播技术,到节目形态与传播渠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电视记者、编辑和节目主持人构成的电视大军,更是阵容庞大,规模空前。这支电视大军中,节目主持人始终光彩照人,成为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电视最为靓丽的底色。

中国电视主持人的诞生

电视主持人最早出现在欧美电视界,中国电视媒体出现主持人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几乎与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同步。一般认为,1983年沈力担任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栏目主持人,标志着中国电视主持人诞生。主持人出现于电视荧屏,是中国电视事业改革风向标之一,直接参与这场改革的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直接将1973年、1983年、1993年、2003年视为中国电视事业发展10年一轮“周期特征”,而认为“中国电视的第一轮改革应该以1983年为‘元年”。①这或许是中国电视主持人“1983年说”的一大论据。

事实上,中国电视主持人诞生的时间还要更早些,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有两大标志性新闻事件有力支撑了“1980年说”。

其一,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赵忠祥成功主持了我国第一个主持人电视节目《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被认为是“我国并不悠久的广播电视史上最早主持电视节目的节目主持人”。②它同时表明,电视主持人出现之初,多集中在电视文艺、生活服务、智力游戏类节目中。

其二,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开播,记者出身的庞啸是栏目第一任主持人,成为中国电视传媒进入“主持人时代”的又一标志性事件。据后来庞啸回忆,“在那个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和身份已经相当清晰了。开始我在演播室里讲,然后是记者现场采访,最后我在演播室里总结。”③因此,这天又被国内电视行业协会定为电视主持人节目的创办日和节目主持人的诞生日。中国电视界2005年启动的“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25年25人”推选活动,正是以此时间节点为中国电视主持人的起点。

2005年,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启动“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25年25人”推选活动,纪念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开设25周年。经过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2003年12月22日成立)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推选,最终结果在2006年9月3日上海举行的“2006主持人盛典——走过25年”主题晚会上揭晓。本次推出的25位主持人中,除了水均益、王志、白岩松、崔永元、敬一丹等15位央视主持人榜上有名外,来自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湖南电视台、重庆电视台、阳光文化基金会的共10位主持人也跻身其中。另外,赵忠祥、沈力和宋世雄被推选为“杰出贡献者”。④

1980年至今,中国电视主持人发展一直追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改革开放中,中国电视媒体睁眼看世界,努力学习借鉴西方同行经验,大胆改版栏目,改革节目形式,使得過去38年来电视主持人节目推陈出新,不仅在电视实践中培育了一大批名主持和“主持人媒体”,还带动了国内普通高等院校主持人专业的蓬勃兴起,加速了专业主持人队伍建设。以上种种,最终促成1990—2000年代中国电视媒体拥抱了长达20年的黄金发展期与繁荣期。

中国电视进入“主持人时代”

没有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神州,就没有“中国电视主持人”一说;没有电视媒体年复一年栏目改版、节目改革的自觉,就没有电视主持人群体与时俱进、走上全国电视荧屏舞台中央。主持人的出现,给中国电视媒体带来了一场革命。从此,中国电视进入了繁荣发展的“主持人时代”。

正如有人所说,“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体现了一种选择,包括有关领导的安排。不过,那只是在‘谁更合适的比较中确定的。何种选择、安排、确定,是一个变数,从来也没有祖传的‘铁劵,而经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⑤选择,让中国电视主持人群体经历了具有明显时代特色的三个发展阶段:“美声时代”“美貌时代”“美美与共时代”。

一、美声时代。整个1980年代,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电视主持人的“美声时代”,它造就了中国第一代电视主持人。当时,中国电视主持人多半由播音员、演员等转岗而来。前者以沈力、赵忠祥为代表,郭镇之著《中国电视史》称沈力为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第一位电视播音员”,赵忠祥在其《岁月随想》收入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播音员到主持人的转轨》一文中自称“在1985年以前,我的主体工作是新闻播音”;后者以马季、姜昆、王景愚(喜剧演员)、刘晓庆(因电影《小花》而名噪一时)为代表,他们共同主持了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从此,文艺晚会上报幕员逐渐淡出电视荧屏,被勃然兴起的节目主持人取而代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出身的虹云,与曾为演员的陈铎则先后在1983年、1985年联袂主持了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

第一代主持人的选取标准是声音纯正,能传播正能量,体现正统、正派、正直的精神。从这点上说,沈力、赵忠祥、宋世雄、姜昆、虹云、陈铎等走上电视主持人舞台,是顺理成章的事情。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首届《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主持人皆来自文艺界名流。

值得一提的是,沈力是个人主持固定电视专栏之始,陈铎与虹云则开启了中国电视界双人主持的先河。据陈铎后来回忆,《话说长江》专题片播出后,“许多电视节目改变一人值班形式,连咱们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也开始了双播形式。”⑥可见,主持人节目的出现对中国电视事业改革影响之巨。另外,记者主持人栏目《观察与思考》是后来央视《焦点时刻》《焦点访谈》的前身,它的开播开创了全国电视媒体开办新闻评论栏目之先河,被认为是“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电视节目的评论格局”。⑦ 1990年代记者主持人群体崛起于全国电视荧屏,实乃肇始于此。

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率先示范后,各地方台主持人节目跟进、普及较快。尽管如此,大多电视主持人的角色转换并不成功,就播音员转岗而来的主持人来说,与此前字正腔圆的播音不同,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播音方式,便由原先的幕后走上了前台。

二、美貌时代。著名电视主持人赵忠祥在长期电视节目主持工作实践中,将电视主持人定位为“以自己的声音和形象进行创作的人”。⑧如果说1980年代中国电视主持人是以声音论英雄的话,那么,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国内电视媒体选拔主持人就更注重以貌取人了。

主持人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封面人物”、栏目及其所属电视台品牌形象,这一时期出现了片面要求“漂亮化”倾向,主持人形象选择被锁定在“美”字上,以年轻论之,以容貌取之。一些电视台对主持人有着年纪要轻、身材要好、个头要高、容貌要美等要求,把选拔主持人异化为一场“选美大赛”——虽说确实选到了一批俊男靓女,但也不乏“花瓶”“瓷器”现象级主持人,因此有1990年代中期关于主持人是不是“表演者”的争论。许多一线主持人参与其中,对中国电视主持人理论构建功不可没。

当然,“美貌时代”到来以及就此展开的争论争鸣,带着深深时代烙印。一方面,改革开放打破了诸多思想禁锢,人性得到张扬,回归自我、大胆追求美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但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却又存在时代局限性。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前期的中国电视媒体同样在“摸着石头过河”,尝试着进行诸多大胆探索,“美貌时代”不过是这种时代探索的产物。

中国电视主持人进入“美貌时代”,始于1980年代末贯穿整个1990年代并延伸至21世纪初的中央电视台全国性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赛先后举办了四届,依次为“如意杯”(1988年)、“金士明杯”(1995年)、“荣事达杯”(2000年)、“厦新杯”(2003年)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原江西电视台国际部、青少部节目主持人周洲,入职三年即摘得“金士明杯”少儿奖金奖,随后加盟中央电视台先后主持著名儿童节目《大风车》《童年》等。然而,从大赛脱颖而出的更多俊男靓女主持人,与其说在从事电视节目主持工作,不如说充当了另一形式的演员或报幕员。因为其实际“担当的是对节目的点缀与衔接和画蛇添足般的过渡与串场的角色”(杨澜语),“一场节目下来,很难听到主持人自己的声音”(赵忠祥语),因此被人调侃为“花瓶”“摆设”和“没有灵魂的傀儡式的主持人。”(余秋雨语)。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如意杯”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颁奖晚会上,人们对“那些唱得最动听和舞得最专业的选手夺取了桂冠”的心情表现复杂。不过,就在国内各地方台热情拥抱“美貌时代”时,到第二届“金士明杯”大赛时中央电视台“美貌时代”正在加速度终结。

“美貌时代”浮出荧屏的电视主持人,不啻为泡沫化“造星”运动的产物。他们在节目主持实践中,受到了来自学界与业界的批评。有人将这一时期电视主持人选拔存在的突出误区归结为“重形象,轻内涵;重年轻,轻阅历;重外招,轻内选。”⑨所幸,由于中央电视台先知先觉,其风向标效应带动了全国电视媒体节目主持人的转型。

三、美美与共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电视媒体选拔录用主持人,显然摒弃了此前以声或以貌取人的片面倾向,转而更加注重主持人的才气、个性及其自身形象、节目风格带给受众的美感与娱乐享受,更加强调主持人的文化内涵与主持艺术。一线记者、专家学者、官员、各行各业的人物,纷纷加盟中国电视主持人队伍。可以说,在全球电视发展格局中,电视事业改革进入主持人“美美与共时代”,标志着中国电视主持人正式由追跑进入并跑时代。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结果,它使得整个社会更加包容,电视文化趋于多元化,观众选择更为自由开放。

这一时期,电视主持人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主持风格多样却又相对稳定。概而言之,大致有三大特征:

一是记者主持人成为新闻专栏的主力军。打造“记者主持人”与“主持人媒体”,是改革开放以后原中央电视台一直努力的方向,直至1993年5月早间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开播,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很快实现了栏目提出的“让中国的电视观众每天早晨一起来,就想打开电视机”的目标。实践出真知。从此,中央电视台栏目改革追求的“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产生于优秀的记者”“让主持人拥有‘主持人主权”“电视是‘主持人媒体”等主持人理念,⑩从央视新闻板块加速覆盖到全台其他节目,从《新闻调查》王志、《今日说法》撒贝宁、《高端访问》水均益、白岩松《新闻会客厅》,到《开心辞典》王小丫、《幸运52》李咏和《天天饮食》刘仪伟等,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主持人,甚至聋哑人也开始走上新闻、综艺节目主持人岗位。在2005年央视春晚现场,晚会主持人除了中央电视台朱军、李咏、周涛、董卿及32家地方台主持人外,还有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聋哑主持人,也是当时全球唯一的聋人晚会主持人——姜馨田亮相春晚。她应邀客串主持,以手语方式在晚会现场主持节目,向全世界表达“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这一人类主题。

二是娱乐节目主持人出现百花齐放局面。1990年代开始,全国范围内媒体娱乐成风,电视行业也不例外。娱乐电视节目主持人,成为“美美与共时代”最为典型的代表。这一时期,各地媒体市场化快速推进,电视频道专业化改革风生水起,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因此得以大展身手,尤其是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等省级电视台开办娱乐节目带来轰动效应,引起兄弟台纷纷效仿。就这样,全国各地娱乐电视节目迎来“战国时代”。长相各异、風格各异的节目主持人从各地纷纷崛起,百花齐放。电视荧屏上,主持人不必再戴着假发出镜,形象欠佳的主持人再无“下课”之忧,有家省级电视台一时甚至同时有三名光头主持人分别出现在新闻和娱乐节目中。

物极必反。一个极端案例是,2010年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女嘉宾马诺在得知男嘉宾收入不高时立马熄灯,之后爆出一句“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雷人之语,引发线上线下吐槽一片。国内电视节目娱乐化愈演愈烈,在将媒体娱乐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同时,也招致了社会一片“娱乐至死”“用审丑颠覆文化”等批评的声音。

三是跨界主持人着力提升电视文化品位、艺术魅力。文化学者、学者型官员进入电视主持人行当,和演员重返综艺舞台主持节目,功在电视文化品味、艺术魅力的提升。这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电视界睁眼看世界,吸收外来和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使然。

譬如,中国加入WTO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在贵州电视台担纲主持高端对话节目《论道》;文化名人李敖、余秋雨分别在凤凰卫视主持过自己的节目《李敖有话说》和《秋雨时分》;中国《文汇报》原常驻巴黎高级记者、香港《文汇报》原驻巴黎特约记者,现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郑若麟在东南卫视主持大型演讲类节目《中国正在说》。

这种现象,在国外电视界同样并不少见。譬如,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曾主持一档专门为他开设的电视节目《总统府的头脑风暴》;英国王储查尔斯2012年5月10日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客串了一回气象预报节目主持人,以庆祝苏格兰频道开播60周年;风靡全球的职场类真人秀节目《学徒》曾经的主持人正是美国地产大亨、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11)改革开放为中外电视媒体加強交流、业务互鉴打开了一扇窗,只是中国电视媒体在洋为中用时考虑了自身国情,更接中国地气。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机制持续发力,使得全国范围内电视节目竞争愈演愈烈,主持人非科班出身趋势再次显现。相声演员大兵、郭德纲,影视演员张国立,舞蹈演员金星等一批表演经验丰富、知名度极高的文艺界人士,在各地方电视台和网络视频媒体平台担当节目主持角色,明显提升了节目的艺术魅力与娱乐效果。譬如,金星主持脱口秀节目《金星秀》、郭德纲与孟非搭档主持《非常了得》、大兵2010年4月出任湖南卫视《以一敌百》节目主持人、张国立担任东方卫视2018年1月20日开播的相亲交友节目《中国新相亲》主持人等,再现了早期倪萍、王刚、曹颖等活跃在央视综艺舞台的盛景。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视主持人变革历程,毫无疑问,演员与主持人双重角色的深度融合、和谐统一,对促进“美美与共时代”电视文化的回归,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余论

在中国电视事业改革进程中,主持人经历的三个时代的跨度与孙玉胜关注的时间节点大致吻合。自从中国电视主持人1980年诞生,从全国范围电视媒体改革发展历程审视,1980年代、1990年代和进入新千年至今,分别代表着国内电视主持人的“美声时代”“美貌时代”“美美与共时代”,但相对于中央电视机构来说,地方台步调相对滞后。这使得三个时代的时间断限并非泾渭分明,彼此之间往往互有交叉。

改革开放,改变了40年来中国电视发展的历史进程,包括电视主持人成长阶段轨迹。中国电视主持人与改革开放40年如此交集,既不可避免,又顺理成章。在今天媒体深度融合大背景下,这种交集与由此形成的交集效应,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

注释:①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

②应天常:《赵忠祥节目主持艺术赏析》,《演讲与口才》,1992(2)。此文后经作者修改后收入其著《节目主持艺术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6月版。

③陈一鸣,张 亮:《三个电视人的十年》,《南方周末》,2008/12/11。

④张 强:《“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25年25人”推选结果揭晓》,新华社,2006/09 /03。

⑤张 颂:《采得百花成蜜后》,此文被鲁景超主编《真话实说》一书作为前言收入,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⑥应天常:《与陈铎先生谈主持人节目》,《艺术界》,1994(1)。

⑦陆锡初:《节目主持人导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第32页。

⑧赵忠祥:《岁月随想·后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400页。

⑨陆锡初:《中国主持人节目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年1月版,第59页。

⑩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第307—319页。

(11)贾 毅:《电视节目主持人影响力研究》,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年11月版,第41页。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主持人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