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江西文化资源 创作民族文艺精品

2018-02-19 08:10周俊杰蓝蔚邱乐群
声屏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文化底蕴

周俊杰 蓝蔚 邱乐群

摘要:文艺的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江西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基层,把镜头、笔头、旋律对准了从革命历史时期到当今改革开放年代的“江西特色”“江西故事”,做到“身入、心入、情入”,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

关键词:文化底蕴  红色基因  时代主题   文艺精品

習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近年来,江西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按照习总书记讲话要求,牢记自身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把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作为艺术创作的自觉行为,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充分挖掘江西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创作优秀文艺精品。在全国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由江西省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电影《建军大业》《老阿姨》、采茶戏《永远的歌谣》、广播剧《反腐第一枪》、图书《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荣获“五个一工程”奖。这些获奖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立足江西的精品力作,把镜头、笔头、旋律对准了从革命历史时期到当今改革开放年代的“江西特色”“江西故事”,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见精神。这些作品的成功,充分说明深耕江西文化资源,创作民族文艺精品,以文化人,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

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基因,为江西的文艺精品创作提供不竭的源泉

江西是文化资源大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唐宋八大家,江西有其三;宋代有诗人黄庭坚、杨万里、晏殊、晏几道、文天祥、姜夔;明代有《永乐大典》主编解缙、戏曲家汤显祖。江西也是文化盛地,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庐山创立了白鹿洞书院著书立说,传道授业;明代王阳明在江西创立了“阳明心学”;禅宗文化在这里定型,中国禅宗“五家七宗”,其中有五宗在江西发源、发展、定型并向海内外传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江西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符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西是文艺创作的富矿,特别是红土地上孕育的红色基因,给文艺创作提供不竭的源泉。从安源工人运动到秋收起义,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开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红军长征,从赣南三年游击战争到上饶集中营茅家岭,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在这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留下了永远值得学习传承的伟大精神和永远值得寻访缅怀的红色故地。江西全省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5万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他们的故事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不竭动力。特别是在江西这片热土上孕育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给江西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红色文化,给江西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紧扣时代主题、立足江西特色,让民族文艺精品脱颖而出

激活红色基因,开掘红色文化资源。文艺创作,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植根于现实生活,更植根于地域文化的土壤,这也是文艺作品生命力的源泉,更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近年来,江西文艺工作者从江西红色的历史资源中汲取营养,创作了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初心》,以江西籍开国将军甘祖昌为原型,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2017年上映的电影《建军大业》以1927年南昌起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展开,描写中国军队伟大的建军篇章,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电视文献纪录片《方志敏》真实再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的人生轨迹、思想脉络、丰功伟业和高尚品德,深刻解读了“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

这些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文艺创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牢牢根植于江西的红色资源。从《初心》《建军大业》《方志敏》到近几年涌现的赣南采茶戏《永远的歌谣》、歌曲《红军渡 长征源》《永远的红飘带》《那一片红土地》、电视动画片《红游记》等作品,都是创作者们深耕江西文化资源,挖掘发生在红土地上感人肺腑故事的红色题材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原创性。这些作品蕴含历史、文化、人性内涵,把江西特有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融入其中,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以鲜活丰满的人物抒写生活,反映的是时代呼声,展现的是奋斗历史,弘扬的是优秀传统,振奋的是民族精神,坚定的是理想信念,陶冶的是高尚情操。这些红色题材的文艺作品,正视听、明是非,以崇高信仰引领人,给人以精神滋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创作讴歌新时代的精品力作。时代精神蕴含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文艺工作者有责任也有能力创作出聚焦新时代、反映新生活、展现新风貌的优秀作品,这不仅是对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回应,也是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江西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创造,坚持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用文艺作品讴歌反映赣鄱儿女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伟大实践,用红土地上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民族复兴的辉煌业绩、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激励江西人民。其中,既有《松柏巷里万家人》《一家又一家》这样凸显浓郁地域风情的本土方言作品,也有像《富民桥》《畬山情歌》等反映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现实题材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江西文艺工作者紧扣时代,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火热的生活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

深耕江西的文化资源,创作展现江西新变化的精品力作,必须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心中有人民,笔下有乾坤。文艺创作“身入”“心入”“情入”,才有了直击心灵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最终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喝彩。

坚持以工匠精神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凸顯文艺创作魅力。创作文艺精品是每个文艺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深耕江西文化资源,攀登文艺高峰的必由之路。

讴歌生活中的感人故事、英雄事迹,不断发现生活中的人性美、真精神、正能量,已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共识。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气象。广播剧《反腐第一枪》主创人员以自己高度的政治觉悟、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敏锐的新闻嗅觉,紧扣全面从严治党主题,确定了这样一个切合时下热点、独具江西特色、顺党心合民意的选题,作为重点剧目。最终《反腐第一枪》从全国众多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打造文艺精品,需要克服焦躁,真正沉下心来,练功磨剑,创作出饱满而丰厚的“慢工细活”。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广播剧《本色》好评如潮,剧中甘祖昌回乡务农的情节和细节,是作者从二十多年前的采访素材中提炼升华出来的,电视剧《初心》在拍摄中也进行了借鉴。《初心》从2016年开始筹拍,先后经历了素材收集、剧本创作、踩点拍摄等为期一年多的时间,现场拍摄历时100多天;主创团队走遍了江西萍乡莲花的山山水水,并远涉新疆等地追寻甘祖昌的足迹,收集到真实鲜活的一手资料;主创人员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反复打磨作品,使作品真真切切地反映了时代巨变中人民的喜怒哀乐,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鲜活可亲的人物形象,在观众内心产生强烈共鸣,播出后收视率高居不下。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让“深耕者”不断涌现

文艺创作离不开政策、资金的扶持和制度的保障。近年来,江西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倾斜,加大了支持和保障力度。从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励到优秀舞台艺术重点资助工程、影视剧创作扶持工程、优秀文学作品重点扶持工程、重大主题美术创作扶持工程等一系列项目,各地都把扶持文艺创作列入当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文艺创作、生产、扶持机制,设立专项资金。近三年来,仅赣州市市本级用于扶持重点文艺精品项目的投入每年达2000万元。

文艺创作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近年来,江西省委宣传部牵头,立足以精品创作带动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推动文艺创作,积极实施人才工程、文化名家培育计划以及文化领军人才、青年文化人才扶持计划,有针对性组织开展以文艺创作培训、研修为主的业务培训、专题培训,大大提升了江西文艺创作人才队伍素质,扭转了过去文艺人才流失、青黄不接的局面,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成为各地文艺创作的主力军。文艺创作离不开文化建设。近几年,江西省各地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依托专业剧团和群众文艺爱好者组织文化“轻骑兵”,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这既锻炼了队伍,又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不忘初心,服务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当前,我国的文艺创作正面临着从“高原”向“高峰”的跨越。攀登高峰,江西的文艺工作者任重道远,需要创作者不断深耕江西文化资源,更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近年来,各地陆续加大文艺创作的资金投入,但与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即使像“五个一工程”这样的重点项目,江西省投入也与外省有较大差距。比如广播剧创作方面,有些省份在确立“五个一工程”重点项目后,会投入启动资金或相当可观的补贴经费,而江西省在这个方面还相对滞后。文艺创作既要有政府投入,也需要有社会资本参与,建议省里出台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优惠政策。同时,要在机制体制、文化发展规划上加强引导,经常性组织跨地域的采风活动和创作交流活动,开阔江西文艺工作者的视野和思维,激发江西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灵感和热情,给江西本地原创作品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让“深耕者”不断涌现,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民族文艺精品,攀登民族文艺的高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抒写绚丽的文艺新篇章。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文化底蕴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古琴——最具东方哲学气质和文化底蕴的音乐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
“红色基因”孕育好家风